(一)完善课程实施保障体系
1.学校设置教学督导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与学校相关教学督导机制有直接联系。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可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学校督导小组。完善的督导机制将促进教师认真落实课程规划。学校成立督导小组,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将实施到位、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校内推广并进行科学评价,对实施不到位、内容有待丰富、目标有待明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整改完善。学校督导小组定期检查的同时观察课堂,在检查中听课,指导督促,对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在教研会议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帮助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制定改进方案,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
2.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地位
实践活动课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一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各科教师的地位平等一致,所以学校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地位,愿意为推动该课程的发展而努力。领导对教师在课程实施方面的认可和信任,会让教师感受到鼓舞与振奋。
在物质和精神方面,要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同等待遇。教师是社会中的一分子,是社会人,需要社会生活的一定物质基础和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评比或日常优质课评选之中得奖,对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间接地促进了学生发展。这些获奖的评定都将作为优秀教师评选、职称晋升、能力评价的依据。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教师实施,课程实施效果受到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的培训,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化培训活动;定期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学习,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共同解决课堂实施中的问题,相互交流。例如,学校应组织相关教师定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相互交流近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并提出改良建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关考察与评价要从课程的教学目标、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观摩和展示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课。此外,教师也应有学习意识,通过理论学习来提升自身水平,相关研讨会也应积极参与,扩大视野,逐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拓宽课程资源开发渠道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是指初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所应具备的教学条件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诸多课程因素。特殊和独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由学校和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内容进行设计,不同的课程资源开发渠道是校与校之间的最大差异。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纳入并开发了学生及其教师相关生活经验的课程资源,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在教学过程中被激发。广泛的各类课程资源开发及其利用,需要教师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具有课程资源开发意识。
1.在校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更多要在校园进行,学生在校期间最熟悉和轻松的环境就是校园,校园便利的条件和诸多教育因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提供了教学场所和丰富的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赋予了校内花草、土地、设施等重大教学意义,使校园富有活力,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放飞理想的乐园。校内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提供了便利的教育条件。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不可少的一个主题,所以应开展校内树木维护、各类花草保护、校内田地开垦活动,分划区域交由各班负责,依托校园日常生活去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进行校内花草树木保护和维护工作,先由教师讲述每个人负责的花草区域,然后分解到个人或小组身上,以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另外,还可制作简单的篱笆来围住树木,用塑料瓶容器保护还在生长的小花,在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种植蔬菜,对蔬菜进行除草、浇水和松土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进行指导,但不能过分干预,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培养的学生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及合作能力。
2.在日常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学校中、在家庭中总是对各种新鲜事物或现象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初中阶段的这种好奇心(问题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努力解决问题,在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感冒问题会引起什么症状?在提出问题后,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索,搜寻资料,探查原因,最后得出结论。而课上相互沟通交流,不仅丰富了对问题的认识,还提高了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又如,光线的折射问题。教师可利用笔在水中会折断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搜集资料,进行实验。通过动手进行实验达到了解问题的目的,并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再如,南京市琅琊路初中鼓励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来丰富寒假生活,以“以家出发”为主题,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实践感受,开学后通过各类表现形式进行成果展现。生活中的问题蕴含许多知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www.xing528.com)
3.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动手操作中进行技术学习、技术探究,促进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同时形成技术素养。学生动手操作时将创意实物化,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促进了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应变处理能力。例如,黏土创意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利用黏土将学生所想进行呈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如,鸡蛋绘画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对形体进行认识,也培养学生在狭小面积上创作的能力,对学生的创造力是一种锻炼。鼓励学生绘画作品有时可以不局限于纸张之上,要让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发现美、创造美。再如,窗花剪纸是一个既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艺术认识的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手工的艺术魅力,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窗花剪纸的乐趣。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
1.开展考察探究主题活动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在社区、街道、自然等场所选择和确定探究主题,在考察、记录、思考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探究主题意义。同时,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如日本广岛县教育厅规定学生要亲身经历学习活动,学会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
发现问题、提出和假设问题,运用工具,选择方法,获取证据,进行解释或提出观念,对成果进行交流并反思和改进是考察探究主题活动的关键要素。以考察探究为主题的活动是多样的。第一,以节约为主题开展考察探究活动。学生通过走访、情况调查、亲身体验等方式,了解社区、街道水资源及电力资源使用情况,餐馆食物浪费情况、用水情况、用电情况、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等。记录实际情况后,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提出如何节约水资源、电力资源、食品资源等,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节约资源的意识,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以传统节气为主题开展考察探究活动。通过记录不同节气、天气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态势及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领略古人的智慧,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第三,以研究动植物习性为主题开展考察探究活动。选取较易观察到的猫、狗、花、树等动植物进行每日观察,记录异常情况并探究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对动植物的习性进行观察,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持久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探索能力。第四,以分类为主题开展考察探究活动。首先,教导学生学会对身边最常见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进而学会对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如书籍、食品、学习用品等。其次,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方式,然后通过调查、体验等方式亲身实践生活垃圾如何快速分类。最后,总结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宣传垃圾分类,增强周围人的环境保护意识。第五,以中华传统手工艺品为主题开展考察探究活动。通过调查、访问、实践等方式了解我国各类传统手工艺品,感受我国传统手工艺品的魅力,如中国结、刺绣、外销扇、油纸伞、木雕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了解了传统手工艺品特有的文化,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及强烈的探究意识。
2.开展社会服务主题活动
学生在校园之外参与社会活动,用劳动满足他人或社会团体的需要。在他人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不但提升和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可以促使其成为敢于担当的人。如山西省临猗中学组织学生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宣传,并开展敬老院活动。社会服务主题活动的开展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明确所需服务的对象,制订对应服务计划,再依据计划实施,最后对服务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相互分享经验和交流心得是社会服务主题活动的必要过程。开展以社会服务、家庭服务为主题的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以社会服务为主题的活动是多样的。第一,帮助家长做洗菜、整理餐桌、屋内清洁、碗筷清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衣物的简单缝纫和洗涤、晾晒等方法。在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第二,在校内帮助教师进行图书馆书籍整理、校园公告板书抄录、升旗仪式引导、校内花草养护等持续、多样的服务活动,了解不同的服务需求,学习相对应的服务方法,这样可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升责任感和校园归属感。第三,社区、街道卫生志愿服务。帮助清理社区、街道所遗留的垃圾,将其进行垃圾分类,在社区、街道中宣传垃圾分类方法和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宣传绿色生活方式。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第四,举办爱心捐助活动。在社区、街道、学校举办爱心捐助活动,如在教师的协助之下,号召学生将闲置书籍、衣物、学习用具等捐助给希望初中等需要帮助的人群。这样不仅解决了贫困地区人群的需求问题,还积极推动了爱心公益事业,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3.开展设计制作主题活动
设计制作是指学生运用各种工具、工艺(包括信息技术)进行设计,并动手操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它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学生应该在网络信息大环境中,依靠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展开信息处理过程的学习。设计制作主题活动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材料及工具进行创作,展示作品,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反思,对作品进行改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边动手操作边思考,将所学的各类知识与技巧融会贯通,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设计制作为主题的活动是多样的。第一,学习家常菜的制作,不仅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生存技能的一种锻炼,如常见菜品分类、食物保质期、食物搭配等。第二,手工艺品制作。利用多种材料(如布、纸、丝、绢等)进行手工艺品制作,进行如刺绣、窗花、插花等形式的手工创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制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三,废弃家电的拆、装练习。在家长的指导下,对家中废弃的家用电器进行拆解,并对电器进行问题分析,学习何种故障会导致电器失效,最后重新组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让学生树立了技术意识。第四,创意物化。根据家庭之中的废旧物品和日常收集的材料进行创意物化,将材料进行拼接、组装、美化,从而使废旧物品得到新的展现形式,如旧金属做成的马、易拉罐做的飞机玩具、旧杂志制作的时钟、旧报纸做的杂物盒等。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有效激发,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开展职业体验主题活动
学生在各类工作岗位进行职业体验,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感悟。在职业体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特长,培养有关职业兴趣,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提升人生规划能力。以职业体验为主题的活动是多样的。第一,通过对一日生活中的食材购买、零用钱分配、衣物清洁等日常活动进行安排,制订对应计划,了解父母生活的不易,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和理财意识。第二,开发“我当设计师”的职业体验活动,让学生对各类物品进行设计,让学生感受到设计师的魅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第三,体验导游职业。通过对历史博物馆、旅游景点、纪念馆等场所相关背景、文化、价值的学习,尝试将其编辑成文字进行口述。在职业体验过程中,帮助游客了解相关背景、文化、价值,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四,饲养员职业体验。进入农场体验饲养员工作,对工作进行记录,最后整理工作特点和感想,在班级中进行交流。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第五,法官职业体验。针对一个法律问题,模拟法庭。通过旁听法庭庭审过程,与司法机关人员进行座谈,并且通过网络查询法庭流程和对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资料收集,进行法庭庭审过程的模拟。在职业体验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法律的严肃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法治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