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分类及助力分析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分类及助力分析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系列流程下来,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的理解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需要专家的引领。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分类及助力分析

所谓课程教学资源的分类,就是建立课程教学资源的次序和系统,把教学资源置于一种较为科学严谨的参照体系中。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学资源的分类有助于教师加深对教学理论的研究。要想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教师需要对教学资源相关的理论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整体的认识,并且需要研究各种形态的教学资源如何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等联系起来,寻找、发现其中的规律,以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一系列流程下来,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资源的理解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其次,教学资源的分类有助于学生根据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运用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因教而学是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学生自我是否可以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动力和优秀的学习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影响下的对学习资源的掌握和理解。

根据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划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资源类别,不以严谨的知识体系为标准,而是以人的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为依据,更加突出个人发展、会生活、会生存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在本书中,根据存在形态,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分为教学物质资源、教学人本资源和教学文化资源。

(一)教学物质资源

物质资源是指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资源,范围比较广泛。按照性质,可以分为自然物质资源和人工物质资源。

自然物质资源是指以自然形式出现的教学资源,如空气、气候、阳光、土壤、自然景观等,主要描述人与自然(自然性)的探究。这一资源有待人类去探索,具有客观存在性、形态自然性、规律恒常性、探究无穷性的特点。我国山川秀美,物产丰富,可用于开发与利用的教学资源极为丰富。如可以用于中学地理课程的地质地貌、气候季节等,用于科学课程的太阳光、水、氧气等,在美术课中作为绘画对象的鸟兽鱼虫、自然景物等。认识自然、融入自然,进而合理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教师和中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内容,也是所有课程应该体现的基本理念。由自然物质资源衍生出来很多活动主体,如对矿产资源减少枯竭研究,台风地震洪水自然灾害的预防研究,都是中学生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人工物质资源是指人类创造的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教学资源,如食物、交通工具、网络资源、校园建筑、设备设施、绿化等,存在于校内和校外。其中,网络资源又被称为信息化资源,它拓展了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是最具开发与利用前景的资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带来了很多便利。网络资源有三个主要特点:资源共享、空间无限、情境虚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一般包括:网络建设、技术学习、课件制作、网站的运行、信息选择。选择网络教学资源学校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有网,即加强硬件建设;二是要会用网,即通过网上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三是要爱网,即建立网络规则,维护网络秩序,文明健康用网,提升师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开发网络教学资源,要求学生对学习有较强的自主性、自制性。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网络搜索技巧,如利用关键词检索、目录检索、追溯法(利用已有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不断追踪查找的方法)等培养学生筛选资料的能力。

(二)教学人本资源

人本资源与学科领域倡导的人力资源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它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人的生活、追求人性的完美来体现资源的价值。学生、家长、课程与教学论专家都是这一课程教学资源。所以,承认并尊重主体的差异性是开发教学人本资源的前提条件。在开发教学人本资源时,教师需要研究的是发现上述领域的教学价值,并关注如何把它们整合开发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本书中的教学人本资源包含以下主体。

1.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重要的资源

在中学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永远不容忽视。教师不仅决定着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度和效益水平,其本身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专业引领资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等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传授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综合素质。教师在让学生走进教科书、学习知识后,更大的责任是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通过探索和学习,提高创新和实践的能力。一名教师就是一本书。教师群体中蕴藏着极大的智慧潜能,教师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风格个性、兴趣爱好、人生阅历、成长故事都是可以直接利用的教学资源,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是一种榜样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转化为教学活动的资源。

2.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鲜活不竭的资源

学生的童心、童真、童趣都是需要教师去发现并进行利用的。我们有时候会调侃,学生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而他们给出的答案连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没有想到。一位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他的思维受专业知识、教学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被禁锢在一个框架内,但学生无知者无畏,相对于教师,他们的思想更自由,少了各种规则的制约,会有新奇的想法,敢于去想、去创造。

3.家长和名人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丰富的资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组成单位。家庭小天地,育才大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镜子。以家长的职业生涯、人生误区、和谐的家庭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邻里关系等)、家庭传统、世代家风为资源,可以让学生以小见大,更全面、具体、透彻地了解社会。学生到了初中阶段,重要他人由家长、教师转变为同伴和偶像。吴康宁教授把重要他人划分为互动性重要他人和偶像性互动他人。偶像性互动他人是因受到学生特别喜爱、崇拜或敬佩而被学生视为学习榜样(或楷模、范型)的具体人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历史中古代名人的成长足迹,现代英雄的奉献精神,国际英才的成功经验,身边同伴的闪光之处,都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养料。(www.xing528.com)

4.课程与教学方面的专家、学科专家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权威的资源

新课改的推进,让中学和高校密切联系起来,为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走出理论世界,走进中学课堂,视察“民情”提供了机遇。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也需要专家的引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用以指导实践。权威资源蕴藏在专家的思想中、呈现在专家引领中、生成在专家团队科研中。通过系统研究专家的著作和文章,可寻找到教学资源的理论源头。在专业引领方面,课程专家能及时评价国内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实践者开阔视野,提供借鉴。

(三)教学文化资源

文化资源是以文化、理念等观念形态存在的资源,比较抽象。人们可以认识它、理解它、感知它,可以用语言形容它,但却不能说出它的形状、长短、颜色等。文化资源是隐形的,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往往不能立竿见影,但这样的影响也是深远持久的。

1.校内文化资源

我们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学校文化,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让综合实践活动在丰富的精神家园展开,这样的课程才不单薄,才更有内涵与精神。以校园文化为中心的文化资源可以分为学校环境文化、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文化三种。

学校环境文化类似于人工物质资源中的校内人工物质资源,它们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工程。学校环境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资源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校园景观、建筑设计的造型、历史,建筑的名称,如启智楼、务实楼等,告诉师生在教学和学习上要启发智力,学习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进行,所以这些校园景观积淀着文化、传统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潜在的教育价值;二是环境文化也可以成为学生研究与设计的对象,即通过让学生设计教学楼楼道里的墙面宣传画、教室墙面、草坪、活动设施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创造能力,体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设计。

学校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保留下来的并为其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情感、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人生态度及政治观念等。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脊柱,是支撑民族向前发展最大的动力。同理,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深层文化,是文化资源的核心,也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来说,学校精神文化主要起到一种内隐的熏陶作用。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文化中的制度部分,包括学校各种条例化、文本化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等,以及学校中那些无形的习惯、约定俗成的规范等。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制度去规范,以便课程可以有序实施和开展。同时,学校的制度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明确的活动准则,使其奖惩有据。对此,教师可以开发主题为“身边的制度规则带给我的乐与悲”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平时容易忽视的规则,以此开拓思维。

2.校外文化资源

校外文化资源主要有家庭文化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其中,家庭文化资源更多的是潜藏在家庭的教育方式,可以参照家长资源的论述。社会文化资源主要表现为在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在特定的生产力水平、政治意识、科技等因素的作用下,所形成的社会的伦理规范、行为方式、民族信仰、价值观念等文化习惯和文化沉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