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递进式主题设计的原则,助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递进式主题设计的原则,助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若能通过递进式主题让一线教师重拾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那么必然能促进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递进式主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由简入繁,创设情境心理学家加涅的层次结构理论为递进式主题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递进式主题设计的原则,助力初中学生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综合课程的代表,对于淡化学科壁垒和把生活还给学生起着搭桥的作用。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的特点,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设计中学递进式主题不只是为了让教师有主题来上课,而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重在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若能通过递进式主题让一线教师重拾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信心,那么必然能促进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因此,设计递进式活动主题十分必要。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递进式主题,要充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质,应该坚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导向,使主题内容既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也起到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的作用。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递进式主题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由简入繁,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加涅(R.M.Gagne)的层次结构理论为递进式主题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加涅认为,人类学习是由简单到复杂依次推进的,任何个体学习一种新的技能的基础是已经习得的和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递进式主题是围绕一个主题向纵横层层推进和展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主题难度也应逐渐增大,主题内容遵循由简入繁原则。此外,难度不断增大的主题内容需要依托多种情境来实现主题内容的教育意义。本书根据《纲要》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方式,把主题划分为四类,分别为考查探究活动主题、社会服务活动主题、设计制作活动主题以及职业体验活动主题。主题内容的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二是生成于学生的综合活动体验过程中。有学者认为,不管这些主题内容是操作性的、探索性的,还是批判性的,这些主题都是没有进入教学情境中的主题。李臣之认为,进入教学过程或者是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主题,应该坚持师生民主互商原则,教师是学生的启发引导者,而不是权威者。根据民主互商原则,本书中的递进式主题属于没有进入教学情境的主题,由此递进式主题设计的关键是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

(二)聚焦整合,促成飞跃

聚焦整合、促成飞跃是对主题目标的设计要求。学者李宝敏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维度,建构立体化、进阶式与螺旋上升的整体目标体系。但主题学段目标是以多层次的目标体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目标的递进梯度取决于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主题内容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设计主题应多角度权衡目标的递进梯度,把零散的学段目标整合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体系,聚焦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育是一个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而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更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什么是合格的社会人?用《纲要》去解读,即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但这样的目标是十分宏大而宽泛的,本书中可浓缩为一个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人。递进式主题是一个具有递进梯度的主题系统,从低层次主题到高层次主题,可以说是学习主体完成的一次飞跃。而这样的飞跃有可能从认识的感性层面到理性层面,也有可能是从认识的理性层面到实践的具体运用操作中。但是,飞跃的时间、空间、次数和种类都是难以预设的。因此,递进式主题设计应不断地把分散、难以整合的主题目标整合为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主题目标,以此生成生态性目标体系。

(三)多元立体,生成问题

多元立体、生成问题是对活动主题设计主体和主题系列生成方式的设计要求。学生、教师、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社区等都是活动主题的设计主体,应在学校指导下,对活动主题进行整体设计,将递进式的设计思想融入其中。同时,要根据主题系列生成情况对活动主题进行统筹考虑,形成开放性的递进式活动主题资源包。多样化的主题系列生成方式对活动主题设计的重要意义在于扩大活动的空间,改变学习内容的序列。多元化的设计主体和立体化的生成方式共同构建成以问题为导向的立体活动主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里有着大大小小的真实问题,其中具有教育意义的问题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主题。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在不断地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探究能力,不断实践创新。此外,正确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总而言之,活动主题资源的多元立体性更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而促进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www.xing528.com)

(四)经验为主,整体建构

经验为主、整体建构是对主题系列生成思路的设计要求。布鲁纳认为,呈现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课程内容的基本任务,需要不断在更高层次上重复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直到学生掌握该内容为止。此种螺旋式排列方式照顾到学生的认识特点,加深学科理解,但仅仅是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来进行活动设计。本书中所倡导的螺旋式排列是在经验过程中进行的,具有预设性、选择性、开放性、综合性以及生成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要有一个在真实经验情境中的主题,即将一个综合性强、统一程度高的活动内容作为总主题;第二,要在此情境内部选择一个特定角度,作为推进活动主题发展的刺激物;第三;要有反映不同层级活动内容的不同概念、特征、价值和规则,作为活动内容有机衔接与联系的依据;第四,要有不同的活动方式,使活动主题得到深化,活动内容得到完善;第五,要有发展性的评价,作为学生的课程认定方法。此种螺旋式排列要求整体把握主题内容、目标、过程以及评价,让学生亲身经历各种活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和体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五)民主协商,动态调整

民主协商、动态调整是对主题系列的生成过程的设计要求。由于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学生可以独立存在于活动主题设计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具备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把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自身、现实生活以及主题价值的认识尚未成熟,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来了解学生的生活,考查主题对学生的适应度,对学生提出适宜的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决定主题,使其经过教育学的过滤。在此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不是权威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议,形成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因此,学生和教师要充分认识递进式活动主题的意义,坚持民主互商的原则,加强对递进式主题的整体设计,不断丰富递进式活动主题资源包。

递进式活动主题设计的过程性是以承认活动主题的连续性和不同活动主题之间的生成性为前提的。任何活动主题都是具体的、现实的。但基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生活世界的运动规律,活动主题便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可设计出长短期相结合的活动主题。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来看,可设计出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等的活动主题。活动主题的连续性促使活动内容突破时空的界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因此,活动主题既有连续性,也有生成性。互动主题的生成性表明不同的活动主题之间互补、融合、融生,所以有必要在活动主题设计过程中进行动态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