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指导中的主题选择与选题过程

教师指导中的主题选择与选题过程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主题选择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尤其是对选题目与具体地指导选题过程这块,更应引起教师的关注。其次,教师自身端正选题目的,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首位,而非为追求各种功力的目的,放弃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对此,教师的倾听要做到谦虚、等待、回应。

教师指导中的主题选择与选题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主题选择过程中教师应达到的理想状态。在主题选择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端正选题目的,深化对主题选择过程的认识

教师要想切实指导综合实践选题活动,首先必须明了主题选择过程具有怎样的价值与意义、应遵循什么原则、促进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什么样的主题才是一个好的主题。只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选择过程有一个系统的认知,教师的指导才能游刃有余。尤其是对选题目与具体地指导选题过程这块,更应引起教师的关注。当然,这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校的支持。首先,教师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择过程的学习认识,在理论上充实,在实践中优化,在交流合作中成长,多管齐下,从而实现真正的成长。其次,教师自身端正选题目的,将学生的全面发展置于首位,而非为追求各种功力的目的,放弃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最后,学校要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从而促进教师的共同发展,同时为教师创设轻松良好的氛围,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的指导更有效。

只有端正选题目的,深切地认识到主题选择过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并将学生的发展置于首位,以此为根基,教师的指导才更具有方向性,也更有价值与意义,这应成为教师指导活动的首要之举。

(二)倾听学生声音,给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的机会

倾听是教师指导综合实践选题活动的一项重要技能,俯下身子倾听能使教师更快地了解到学生的所思所想,从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而且,倾听也是给学生一个自主表达的机会。倾听意味着尊重并积极呼应每一个学生自然天性或潜能的无声的呼唤;意味着向学生学习,欣赏学生心灵的美、神奇和力量;意味着把探究的权利和自由交还学生。对此,教师的倾听要做到谦虚、等待、回应。

1.谦虚

对学生的想法,教师要学会倾听,以谦虚的态度倾听,将学生作为对等的个体去倾听。《论语》有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的想法有的尽管不是很成熟,但是细心聆听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所谓教学相长也是这个道理。对此,教师应以虚怀若谷的心态接纳学生的想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学生的想法掩埋或者直接将想法教授给学生。

2.等待

等待的过程就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一点一点地发掘问题,提炼主题。在这一时间中,要不断地给生命提供有效能量,不能无条件地追求立竿见影,不能以确定性的态度对待生命的成长,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压力,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要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

3.回应

回应主要指教师的倾听不只是单纯地听,还要适时地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回应。教师的回应可以帮助学生将模糊的想法逐渐明晰,还能使学生得到支持与鼓励,能有勇气坚持自己的想法。总之,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矫正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问题,还可以促进相互交流与发展。理越辩越明,在交流倾听的过程中,学生的想法不断被激发出来,逐渐走向明晰,同时有利于他们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自主选题。(www.xing528.com)

(三)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

一个根植于情境的问题往往更能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并不缺乏问题,但这样的问题一般是关于学科知识逻辑的,总有固定的解题套路,也很难生成、演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这样的问题在学生那儿就直接等同于考试考什么,教师问什么的问题,学生没有自主空间,难以发展探究能力。为帮助学生选取好的主题,发展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在情境中的感知生发问题。

为激发学生的问题与探究意识,教师在鼓励学生体验生活、参与实践、选取主题的同时,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在情境中的感知、思考,激发学生生成主题。

(四)积极引导反思,发展学生甄别、提炼问题的能力

在生活与实践中,学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上升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将生活中的困惑上升为问题,所以教师的指导突出体现为要引导学生多问一个为什么,凡事多一点点反思,提升学生甄别以及提炼问题的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带着发现的眼睛深入具体的生活实践中,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困惑,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遭遇到生活中的不便,甚至是学科学习中的难题,都有可能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遭遇这些问题时不断地诘问自己:“这是我想研究的吗,它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我对它了解有多少,我为什么要研究它,我研究它的便利条件有哪些?”然后将宽泛的问题变窄,将模糊的问题清晰化,将粗陋的问题精致化,将暂时不适宜研究的问题舍弃,将一些老旧的问题转换角度认识。最终通过语言的组织提炼出想要研究的主题。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在最初提出时所不曾发现的隐藏在深层的缺憾,从而更好地规避这种风险;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探究的优势与不足,为后期的研究做准备;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为深入研究做铺垫,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甄别和提炼问题的能力。

(五)适时引导启发,抓住机遇,促进新主题的生成

通过主题选择过程获取的主题仅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立的一种形式,学生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有时会对新的问题产生兴趣或随着研究的深入产生新的问题,这都应成为生成新主题的契机。而要想实现这种生成,就需要教师的适时干预。

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的新问题,教师应采取“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态度,不直接给出确定的答案,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的途径,从而使问题上升为新的主题;对于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其他领域产生的新兴趣,教师要及时地捕捉这种研究的新动向,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而不是简单的否定与扼杀。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能否帮助学生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生成新主题的契机,直接关系到综合实践活动能否持续开展,这也是教师指导策略和教学机制的体现。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面对学生偏离正轨,对其他领域表现出的兴趣或在探究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教师不能因为不符合当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而进行简单的否定,要充分肯定这些主题或者研究兴趣的价值,深入挖掘潜藏在问题背后的主题,从而帮助学生获取新的主题,进行新的研究,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奠定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