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完善文化人才创业创新、评价激励等政策体系,创新选人用人观念,注重品德、能力、业绩、贡献,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人才发现机制。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领导联系文化名家制度。支持优秀人才承担或参与重大课题、重点项目、重要演出等。组织选送优秀文化人才参加业务进修、培训、调研、挂职和考察交流活动。探索开展高层次文化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试点。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强化文化人才服务保障,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1.强化人才意识,创造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要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人才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是文化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要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拓展人才培养领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在浙江造就一支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建立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继续办好“文化会客厅”,有关领导可以经常与人才开展谈心谈话,了解他们的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对于曾为文化发展做出杰出贡献、有重大影响的老艺术家,研究制定合理的保障机制,切实给予关爱。
2.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实施首席专家、文化大师工作室制度,建立省级文化荣誉制度,根据中央和省有关规定定期表彰奖励德艺双馨、成就卓著的文艺人才。评选“文化名家”“浙江文化产业十大领军人物”“浙江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等,对为浙江文化发展做出突出的文化名人、名家、名师进行奖励。探索开展高层次文化人才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试点。协议工资制是指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专项集体合同的做法。依法订立的工资协议对企业和职工双方具有同等约束力。项目工资制是把工程项目中部分或全部管理人员的个人收入与项目管理全过程活动(最终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这两种办法都是浙江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进行的大胆探索。如改革后的浙江歌舞剧院,与过去演员拿“死”工资不同,现在是根据演出业务等标准发放工资,演员的收入大有改观,从而激发了演员的积极性。又如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股份公司,作为国家“扶强扶优”战略扶持文创产业专项资金的企业之一,通过打造“剧院连锁、院团合一”的创新型商业模式,成为文化体制改革“院线”道路中的成功样本。注重发挥非公有制文化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在职称评定、培训提高、政府奖励资助等方面一视同仁,努力形成各类文化人才竞相涌现的生动局面。总之,通过这些方式,浙江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人尽其才、各展所长的良好局面。
3.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培养激励机制
浙江省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中,以重点扶持、实践锻炼、跟踪培养、宣传推介等为主要措施,加大社科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如实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浙籍学者回归项目”。加强与省外知名浙籍学者的联络和沟通,搭建浙籍学者联络平台,推动浙籍学者的智力回归。组织省外学者到浙江参加项目考察、蹲点调研、课题研究、交流研讨等活动。采取委托课题的形式,联合开展重点课题研究。实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理论创新团队。从高校中遴选一批思想作风正,业务水平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面有造诣的青年学者,入选高校理论人才库。人才库的青年学者作为重点对象列入“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和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参与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理论支撑研究,参加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等。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者到基层蹲点挂职调研制度,选派高校青年学者深入乡镇、企业、农村、社区开展调查研究,或到乡镇和村蹲点挂职。抓好社科教师暑期培训班,传达最新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听取专家学术报告,交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集体教研活动及教学与科研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助推高校社科教师全面深入了解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及宣传教育口径等。推出一批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典型。编辑出版“当代浙江学者文库”丛书,主要面向青年专家学者,着重研究当代浙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现实问题。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实施理论名师培养工程,着力培养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骨干,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选送青年教师攻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博士学位。浙江省教育厅实施“钱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计划、“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培养一批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教学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通过系列举措,浙江省社科人才总量不断扩大,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
4.改革创新培育方式和支持政策,着力打造“文艺浙军”(www.xing528.com)
通过选送深造、作品研讨、扶持出版等途径,有重点地推出一批在全国具有一定创作影响的中青年实力作家,打响“文学浙军”品牌。举办“80 后”作家训练营,重点扶持优秀青年作家,全方面跟踪培养。加强培育文学新苗,评选“浙江少年文学之星”。依托高校、社科机构人才资源,建立文学评论人才库,加强文学评论队伍建设,建立评论家与作家沟通互动机制。在戏曲人才队伍建设中,也实行了一些特色鲜明的举措。支持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徒授艺,培养新生代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加大政府购买戏曲演出力度,扶持戏曲发展。建设戏曲演出综合体,以文化资本为纽带,结合实际,推动建设集聚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经纪机构和消费市场为一体的戏曲演出综合体。创新戏曲传播方式,建设戏曲演出网上交易平台和观众交流平台,推动戏曲网络传播,拓展戏曲传承发展新空间。完善戏曲教育教学体系,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落实大中专戏曲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支持艺术院校加强戏曲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加强艺术院校与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的协同合作,创新发展戏曲教育新模式。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与相关院校一起培养人才,构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和演员形成了青春靓丽的演剧特色和风格,带动了全省各个剧种戏曲表演团体均出现“小百花”现象。同时,浙江支持和推动浙江各种文艺形式人才的培养。
5.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把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培养人才,在人才的激励中发展文化产业。2019年,杭州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杭州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培养和集聚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文化人才、熟悉国际文化经营运作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掌握文化产业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管理干部队伍。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住房、户籍、职称、分配、家庭安置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文化名人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来杭创业。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艺术创作和工程人员予以重奖。允许和鼓励有特殊才能的文化人才,以其特长和管理才能作为无形资产,按一定比例持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并参与分配。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以事业留人、以政策留人、以感情留人。如宁波通过建设文化“大项目”来引进人才——推进宁波文创港,宁波音乐港,宁波华强·中华复兴文化园,宁波华侨城,宁波广电融媒体科技创新大厦,浙江广电象山影视基地,秀水街、月湖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大型项目建设。通过这些项目的落地,宁波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如温州通过创办文化学院来引进和培育人才,创办了温州文化创意学院、温州时尚研究院等,力图补足温州文化人才的短板,并加强本土全日制学生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办“创意温州”公开课等项目,采取线下讲堂和线上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每期直接和间接受众达万人以上。浙江一些企业还通过改革用人制度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如华策影视等企业采用合伙人制度,激励优秀的文化产业人才来企业合伙创业。浙江各地还通过科研攻关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和组织人才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突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创意设计、文物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等领域系统集成应用技术。围绕文化科技产业重点领域组建一批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职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连接,形成高效快捷的成果转化通道,既出了创新成果,又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十一讲思考题:
1.当前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怎样激励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对于文化人才的培训要重视哪些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