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精品的打造,要关照当下的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国古代的道德教化就是靠戏曲来承担的,这些传统戏曲,在历史上以及当代社会中,传递着礼义廉耻、忠孝节义和真善美,是祖先留下的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进入新时代,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精神文明建设内核融入戏曲创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情感、道德与思想本就是戏曲最擅长表现的内容,同时,要在艺术上实现传统技法的提升再造,在人物形象上实现生命质感的深度挖掘,使之更加充分地体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对戏曲的传承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要扶持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如国家艺术基金自2014年申报起,就将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和展览、演出列为年度资助重点,至今已经资助立项1000 多项,其中现实题材项目总计900 多项,资助资金约5.8 亿元。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现实题材作品在近5年共有1195 部,其中京昆类22 部、地方戏类642部。同样,浙江也加大对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如在第十批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的72 个项目中,戏曲类项目占了10 个,剧种涵盖面较广,越剧、婺剧、话剧占据主流,都是贴近当下现实、贴近百姓生活的现实题材。一部好的戏曲作品,关键还在于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表现。杨万里曾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两句诗:“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舟过谢潭三首·其一》)其实现实生活也像好山好水一样,壮丽画卷时刻在向我们呈现,只要我们能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挖掘它,真正沉潜深耕,最终一定能让好作品“春色满园”。剧本是戏曲的源头,要加大力度扶持戏曲剧本创作。实施浙江省中青年编剧扶持计划,培养本土编剧人才,孵化省内原创剧本。加大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戏曲院团的投入保障,使这些院团更好地发挥地方特色戏曲优势,推出戏曲精品剧目,集聚优秀戏曲人才,打造名团名剧名角,引领全省戏曲艺术表演团体繁荣发展。
如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培养了一大批导演、演员、舞美人员,着力推进越剧守正创新,打造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艺术精品。如《西厢记》《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等剧目,并排演了《寒情》、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江南好人》、《二泉映月》、《孔乙己》、《寇流兰与杜丽娘》等大量实验性、探索性极强的剧目,奠定并强化了“现代越剧”的剧种风格,形成了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有机融合的时代风貌,影响全国,引领浙江戏曲的发展方向。同时,浙江还积极扶持基层和民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改善戏曲创作生产场地条件。浙江戏曲团体中目前有近600 多个民营院团,这是浙江戏曲繁荣的宝贵土壤。
通过以上努力,浙江戏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013年,浙江省的话剧《谁主沉浮》获文华优秀剧目奖,京剧《飞虎将军》获文华新剧目奖。2016年,越剧《狸猫换太子》主要演员吴凤花获文华表演奖。还有越剧《我的娘姨我的娘》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歌剧《青春之歌》、婺剧《宫锦袍》等一批创作被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话剧《凤凰》、舞剧《王羲之》等得到社会高度评价。(www.xing528.com)
浙江各地的戏曲探索与发展也可圈可点。如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广新局出品,宁波演艺集团、宁波交响乐团等联合创制演出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赢得广大观众和业内同行的广泛赞誉,被列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精神·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工程,为新时代现实题材歌剧创作带来一股清新之风。歌剧《呦呦鹿鸣》以我国中医药科学家、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为主人公,以童年屠呦呦作为情节起点,以老年屠呦呦的回忆作为线索贯穿全剧。剧本将屠呦呦名字的由来,童年生病与中医药结下不解之缘,从此立志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经历,她的爱情和婚姻,她及其科研团队投入青蒿素研究的曲折历程,串成一条连贯发展、流畅行进的情节主线,将深奥医理、枯燥数据和艰难曲折的实验过程艺术化为一台有意味、有看头、有亮点的生动戏曲,从而成功实现了现代题材、真人真事、现代科技与歌剧艺术的奇妙遇合,在歌剧舞台上生动鲜活地塑造了屠呦呦这位当代伟大女科学家的知性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