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每个社会都有其赖以支撑的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它综合地体现了主体的愿望、要求、欲望、理想、需要、利益等。价值观作为人对这种价值关系的主观认识和表达,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价值观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角度看,它是一个社会思想文化体系的内核和灵魂,代表着该社会对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规范性判断。从微观角度看,价值观是人们心中深层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人们的共同价值理想,以共同价值观为基础,对共同价值观进行高度概括和抽象。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价值观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导向功能,引导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倡导什么样的社会风气;二是规范功能,使人们达成基本共识,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的良好秩序;三是动力功能,在人的内心深处形成向上向美向善的强大推动力。
我们已经步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价值观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一方面,价值观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进步在思想观念层面的深刻反映,是文化生机与活力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价值观的多元化是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结果,极易引发民众价值取向的迷失和价值抉择的混乱,动摇和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并阻碍其发挥作用,给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有序构成极大威胁。2019年,浙江省人均GDP 超过10.76 万元,在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需要高度关注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当前在精神价值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人失去目标和方向,内在心灵世界没有依归,出现“价值真空”状态。“价值多样”导致许多人在价值取向上出现无所适从的现象,也有的在金钱万能的表象面前出现“价值虚无”的状况等。越是思想观念纷繁复杂,就越需要主心骨;越是社会多元多样,就越需要引导社会协调发展的理念和目标。因此,在推进经济发展、讲究物质利益、保障个人权益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们的价值取向,实现人在精神上的发展与进步。
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第一层的8 个字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对“富强”的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民主”“文明”同样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谐”则综合了传统文化中“和”的因素,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第二层的8 个字,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五四运动以来多少仁人志士的理想,是当代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具有世界意义。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来自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对于自由的保障,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出来。当然,自由本来就以不侵害别人的自由为前提,是限制的和有条件的。但这种限制并不意味着自由观念的无意义,相反,在限制之内,存在广阔的自由天地,这恰恰是需要保护的。而“平等”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那种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是需要法治来保证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的平等当然是社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正”和“法治”体现了对当今社会诉求的回应。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根本方向。
第三层的8 个字,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做人做事的价值观。“爱国”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四个自信”的问题,要确立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敬业”就是用心做事。人做事分4 类:用混做事,用力做事,用脑做事,用心做事。用心做事是做事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根本目标。只有用心做事,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诚信”就是社会的契约精神。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温州人向别人借钱,但那个人把借条弄丢了,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问温州人能否还钱。温州人说:“欠你的钱我记在笔记本上了,放心。”并马上还他钱。这就是诚信,这也是市场经济得以生存的根基。“友善”就是善良。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就需要善良。和谐的社会一定是善良的社会。善良也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卢梭说,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我们也要看到,这3 个层面是有联系的,从做好的个人到做社会的人,到做国家的人,是一个逻辑的递进过程。我们的人是属于社会的人,也是属于国家的人,国家也建立在社会各个机构之上、人和人联系的基础之上,也建立在每个人的基础上,所以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因此最重要的是,我们做人就要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开始,要用这种价值观来武装我们自己,然后用这种要求来把国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来建设我们的社会,使我们的社会变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大力宣传普及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前,浙江省党代会提出要在全省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作为一项重大的时代课题在浙江省党代会报告中正式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浙江省在全国率先提出具有区域性、时代性、个性化特征的共同价值观,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现实样本,为建设现代化浙江提供了思想动力。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观念是这个地区、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地区、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目前,这8 个字的共同价值观写在浙江14000 多个农村文化礼堂里。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征。(www.xing528.com)
“务实”,即讲求实效、实事求是,主要讲的是政治生活中的价值追求。浙江人历来不善张扬,不好争论,崇尚“多做少说,做也不说”,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同时,在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能够坚持从世情、国情、省情和面临的实际以及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出发,不囿于以往经验,不照搬别人做法,努力做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倡导务实,就是要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不折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同时,要善于抓住和用好机遇,心无旁骛干实事、脚踏实地求实效,为开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做出新的贡献,使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所从事的一切事业经得起群众的评价、实践的评判和历史的评说。
“守信”,即尊重规则、信守承诺,主要讲的是经济生活中的价值追求。浙江历史上商业文化繁盛,许多著名思想家较早倡导“以利和义”“义利并立”,历代浙江人逐步建立起了讲义守信的朴素诚信观。诚信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立足点。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诚信已成为现代经济的基石。历史事实表明,诚信造就了财富,诚信推动了发展。倡导守信,就是要把诚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之基,不仅要弘扬传统的诚信美德,更要大力推进以个人为基础、以企业为重点、以政府为关键的现代信用建设,使遵纪守法、诚信发展、共创共富等意识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规范,构筑新时期的“信用浙江”。
“崇学”,即重学善学、敢闯敢创,主要讲的是文化生活中的价值追求。坚持学习、善于学习,是浙江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浙江自古文化繁盛,名人荟萃,具有崇文重学的文化底蕴,形成了浙江人特别爱学习、特别能吃苦的精神品格和善于创业、勇于创新的文化传承。在新的历史阶段,浙江要再创发展新优势,就要大力弘扬重学善学的文化传统,扎实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切实在坚持学习中解放思想,破除不思进取的观念,强化敢为人先的意识,不断激发创业热情、迸发创新智慧、鼓足发展动力,使浙江的改革发展始终充满创造性活力。
“向善”,即人心向善、从善如流,主要讲的是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追求。浙江人历史上不仅擅商、长于致富,更饮水思源、乐善好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和谐社会也是向善的道德化社会。和谐社会本质规定的道德意蕴诉求向善的人文精神,而向善的人文精神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要引领和谐社会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就要激励起人们心中向善的热情,使人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自觉地求善、扬善、行善,引导更多的人在积极的社会参与中感知认同应有的公民责任,使个人的道德良知升华为集体的人文关怀。
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形态,也是凝聚全体浙江人团结奋斗的价值共识。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是作为一个群体的“浙江人”的价值观,涉及浙江人做人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评价等问题,反映和代表了当前广大浙江人民的价值理想、价值愿望和价值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