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的权变理论关注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行为和环境的影响,其核心是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一、基本内容
某一具体领导方式并不是到处适用,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除了与领导者的特质和行为有关外,还与情境有很大的关系,如工作结构化程度、领导者直接主管的风格、下属角色的清晰度、群体规范、控制范围、外部的威胁与压力、组织文化等。
二、费德勒模型
任务取向的领导者在非常有利的情境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工作得更好。在该理论中,个体的领导风格是稳定不变的,因此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一是替换领导以适应情境;二是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
图5-3 菲德勒模型
三、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由卡曼1966年首先提出,是以四分图为依据提出的,兼顾被领导者的成熟度。
核心:领导类型应当适应组织成员的成熟度,随着组织成员由不成熟趋于成熟,领导行为应按以下四个步骤推移。
图5-4 领导行为四步骤(www.xing528.com)
四、途径—目标理论
该理论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伊凡斯于1968年提出,由其同事豪斯教授补充发展而成。
核心: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达到他们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以确保下属的目标与群体或组织的目标一致。为此,有四种可考虑的领导方式,即:
1.支持型领导方式:领导者对下属很友善,更多地考虑职工的要求。
2.参与型领导方式:职工参与决策和管理。
3.指令型领导方式:由领导发布命令,下属不参与决策。
4.成就导向型领导方式:领导者为职工设置挑战性的目标,并表示相信职工能达到这些目标。
领导者究竟选择什么领导方式应考虑两个因素:即下属的个性特点和具体环境。
1.支持型:执行结构化任务;组织中权力关系明确,官僚化。
2.参与型:内控型下属。
3.指令型:工作群体内部存在激烈的冲突,外控型下属;任务不明,压力过大。
4.成就导向型:任务结构不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