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觉与知觉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识过程是由感觉、知觉开始。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人脑中的反应。
知觉是对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及整体的反映,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受人的各种主观意识特点的影响和制约。
二、社会知觉的内容
社会知觉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对社会现象的知觉。社会知觉类型:(1)对人的知觉。(2)人际知觉。(3)自我知觉。(4)角色知觉。
三、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
影响知觉准确性的因素大致归为四个方面:
1.知觉者主观的因素: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个性特征、人的价值观、修养、对未来的预期、身体状况等。
2.知觉对象的特征:颜色、形状、大小、声音、背景、临近、强度和高低、运动状态、新奇性和重复次数等因素。
3.知觉的情景因素: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的效果。感受性是指人的感觉灵敏度,人对外界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包括:(1)适应。(2)对比。(3)敏感化。(www.xing528.com)
4.感受性降低。
四、社会知觉偏见
在社会知觉领域,由于知觉主体、客体都是人,这就使社会知觉的问题更加复杂,产生错觉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社会知觉发生偏差或错觉时,有多种反应效果。
1.第一印象效应(首应效应):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信息,并且这种影响可能会在很长时间内左右人的判断的现象。
2.晕轮效应: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
3.近因效应: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4.定型效应(定势效应):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五、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指说明和分析人们活动因果关系的理论,人们用它来解释、控制和预测相关的环境,以及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因而也称“认知理论”,即通过改变人们的自我感觉、自我认识来改变和调整人的行为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的成功或失败进行四种归因:努力程度;个人能力;任务难度;机遇状况。不同的归因对人的持续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只有将失败的原因归因于内外部的不稳定因素时,即努力的程度不够和运气不好时,才能使行为人进一步坚持原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