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椁画像共有9石。
第1石:长方形石椁侧板,断为两段。长277厘米,宽82厘米,厚145厘米。石灰石质。画面分3格:左格为建鼓舞,鼓杆顶端装饰流苏羽葆,左右各有一人执桴,舞动击鼓,周围的地面上放置耳杯、几案、壶等物。中格画面有1楼双阙,楼阁正中有两人物躬身相对而立。右格画面中,左侧一人做躬身相迎状,人物上方有一飞鸟;右侧为车马,一骑前行,人物上方有飞鸟,两马拉一车,车上载两人。(图1)
第2石:长方形石椁侧板,残损严重,原有的3格画面中,仅左侧一格画面内容完整,中间及右侧一格的画面只部分可见。石长276.5厘米、宽82厘米、厚16厘米。石灰石质。左格上层为鱼车出行,车有华盖,上载两人,车前1条鱼执驭绳驾牵引车的4条鱼;下层前方有一鸟展翅站立回望,后边有两雁拉车,车上有1人。中格画面残存两只翼虎。右格画面为异兽拉车,车上有两人,拉车的异兽只存身体后半部分,形不可辨。(图2)
图2 郯城杨集出土汉代石椁画像石之二
两块椁板内均有一长方形框,框棱凸起。框内的3幅画面又各自成一长方形格。画面用平面剔地阴线刻手法刻成。画像石框、格内刻粗线菱形纹。两块椁板内侧凿有凹槽,另一端顶部有榫,在凹槽和榫部中间有一道微起凸棱,应是为方便放置挡板而设。
第3石:长方形石椁侧板,石灰石质,长274厘米,宽95厘米,厚16厘米。左、右为双璧,中间为一龙。(图3)
图3 郯城杨集出土汉代石椁画像石之三
第4石:长方形石椁侧板,石灰石质,长273厘米,宽79厘米,厚15厘米。画面为人物狩猎。左边一人手执弓箭做驱赶状,中间是奔跑中的猛虎,右边人物持斧回首。(图4)
图4 郯城杨集出土汉代石椁画像石之四
两块椁板四周均装饰有一条凸棱,凸棱内有一长方形框,框棱凸起。画面位于框内正中,在剔地平面上用阴线刻画纹样。棱、框、画面间刻粗线三角纹和菱形纹。椁板左右顶端有榫,应是为放置挡板而设。
第5石:石纵82厘米、横80厘米、厚14厘米。画面为铺首衔环。铺首头戴山字冠,有长胡须。(图5)(www.xing528.com)
图5 郯城杨集出土汉代石椁画像石之五
第6石:左下角断裂。石纵80.5厘米、横80厘米、厚13.5厘米。画面内容为仙草。(图6)
图6 郯城杨集出土汉代石椁画像石之六
第7石:石纵77.5厘米、横84.5厘米、厚15厘米。画面为展翅而立的凤鸟。(图7)
图7 郯城杨集出土汉代石椁画像石之七
第8石:右下角稍残。石纵80.5厘米、横83厘米、厚13.5厘米。中间为铺首衔环,左、右侧各有一常青树,常青树上各立一鸟。(图8)
图8 郯城杨集出土汉代石椁画像石之八
第9石:右上角略残,石纵68厘米、横83厘米、厚14.5厘米。画面中间为铺首衔环,右上、左下、右下三角饰柿蒂纹样。(图9)
图9 郯城杨集出土汉代石椁画像石之九
以上5石均为石灰质,应是石椁两端的挡板。其中第5、6石在方形框内用阴线刻纹样。框有3重,框棱凸起。框间刻粗线菱形纹。此两石与第1、2石在画面布局、雕刻技法上十分相似,当是同一类型石椁的组成部分。第7、8石四周装饰一条凸棱,画面采用剔地平面阴线刻技法,棱和画面间刻粗线菱形纹,从整体风格判断,应与第3、4石是同一类型石椁。第9石则应该是另外一个石椁墓的挡板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