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理程序,预防医学成果

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理程序,预防医学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常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保证能够立即出发。2.建立病例定义若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患者的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一个现场诊断标准。

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理程序,预防医学成果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常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以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

(一)工作准备

应做好经常性监测工作以及人员培训、物资储备等各项准备工作,坚持应急队伍值班制度。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保证能够立即出发。

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要有车辆保障,并有明显标志;要配备移动电话及其辅助设备等通讯工具。

2.现场救治、采样等用具 要常备医疗器械、无菌用品、培养基及诊断试剂等用具,以满足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救治患者及对病人、接触者、环境等进行标本采集的需要。

3.防护器材 主要包括消毒杀虫器材和药品,如控制病媒生物的杀虫剂、各种喷雾器、配药桶、工具箱、消毒药品、预防性药品和预防用生物制品(常用抗生素疫苗等)。

4.其他物品 疫情登记本、手电筒、皮卷尺、照相机、电子录音笔、计算器或笔记本电脑等。

(二)现场主要工作

1.核实诊断 进入现场后,调查人员首先应对每一个患者进行核实诊断。一般可依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核实:①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②现有实验室检查结果;③现场流行病学资料,如当地类似本病的既往流行史、流行季节、发病年龄、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职业特点等。要特别注意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初步诊断是否相符。

2.建立病例定义 若确定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患者的接触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一个现场诊断标准。为了最大限度地发现病例,可以使用较为宽松的病例定义。流行病学资料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www.xing528.com)

3.了解发病的基本情况

(1)病例调查: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资料(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宗教、职业、单位、住址、联系电话等)、临床资料(发病日期、就诊日期、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和流行病学资料(既往史、病前接触史、免疫史、可能暴露的时间和地点、传染源、传播途径等)。

(2)基本情况调查:在对病例进行调查的同时,应通过访谈或走访了解当地的一般情况,如人口学资料、生产与生活状况、环境卫生条件、饮水状况等。

(3)防疫措施:包括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采取的防疫措施。

4.初步分析发病情况 通过对患者及该地区基本情况的调查,可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初步分析该事件的“三间”分布情况。内容包括:①初步分析病例数量及分布特点,如首发病例的发病时间、发病的高峰时间、发病的趋势及高发的单位和人群等;②以前当地和邻近地区是否有发生过类似疾病;③最近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和集体活动情况;④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和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5.确定暴发,划定疫区 根据疾病发生概况及暴发的定义,确定是否为暴发;根据疫区的概念确定疫区的范围。

6.提出假设,采取措施 根据初步分析结果,提出一个或多个初步假设,如疾病暴发的可能原因、不明原因疾病可能的病因线索等。同时,应根据初步假设采取必要措施,以控制暴发的进一步发展和蔓延。

7.调查分析,验证假设 根据初步分析形成的假设,进一步收集所需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现场观察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验证假设。

8.采取措施,评价效果 调查与采取防治措施要紧密结合,做到边调查、边分析、边采取措施,并不断对防治措施进行补充和修订,以便及时控制疫情,防止疾病继续蔓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