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预防医学中的现况研究:普查与抽样调查

预防医学中的现况研究:普查与抽样调查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急性病在不同时点的分布情况差异较大,单一时点的调查结果不能提供全面、正确的分布信息,因此,现况研究不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而适用于慢性病的调查。一般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将现况研究分为两类:普查和抽样调查。开展现况调查前必须首先明确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还是要寻找疾病危险因素的线索;是建立有关正常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值,还是进行疾病的三早预防;或者是为了评价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

预防医学中的现况研究:普查与抽样调查

现况研究是指在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某种或某些因素与疾病的关联。从时间上说,现况研究是在特定时间内进行的,即在某一时点或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时间点犹如一个断面,故又称之为横断面研究。现况研究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之一,可以提供较全面的疾病分布及影响分布因素的信息。由于急性病在不同时点的分布情况差异较大,单一时点的调查结果不能提供全面、正确的分布信息,因此,现况研究不适用于病程短的疾病,而适用于慢性病的调查。

现况研究的目的主要是: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通过现况研究可以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发现高危人群或可疑病因线索,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②发现病因线索,描述某些因素或特征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联系以确定病因假设,供分析流行病学研究;③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早期发现病人,利用普查或筛检等手段,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④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在采取措施若干时期后,重复进行现况研究,根据患病率差别的比较,可以考核前段时期所采取措施的效果;⑤疾病监测,在某一特定人群中长期进行疾病监测,可对所监测疾病的分布规律和长期变化趋势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一般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将现况研究分为两类:普查和抽样调查。

(一)普查

1.概念 普查是指为了解某病的患病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每一成员所做的调查或检查。特定时间应该较短,甚至指某时点,一般为1~2天或1~2周,最长不宜超过2~3个月,特定范围可指某一地区或某种特征的人群。

目的:①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如各地开展宫颈癌的普查,可以早期发现宫颈癌患者,并使其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②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而进行的普查,如对儿童发育、营养的调查等。

适用条件:①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设备用于发现病例和及时治疗;②只有调查目的十分明确、调查项目非常简单,方可采用普查方式;③所普查的疾病患病率较高;④疾病的检查方法不复杂,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易于在现场实施。

2.优缺点

优点:①由于是调查某一人群的所有成员,所以在确定调查对象上比较简单;②普查能发现被调查人群的全部病例,使其得到及时治疗;③普查获得的资料能较全面地描述疾病的分布特征,为病因分析提供线索;④通过普查,能普及医学知识,使群众对某病及其防治知识有所了解。

缺点:①工作量大,花费大,组织工作复杂;②调查内容有限;③易产生重复和遗漏现象;④由于工作量大而可能导致调查的精确度下降,调查质量不易控制。

(二)抽样调查

1.概念 抽样调查是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代表进行调查分析,根据样本的调查结果推论总体情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2.优缺点

优点:抽样调查可以节省人力、物力、时间;因其调查范围小,故调查工作易做得细致,是流行病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缺点:抽样调查的设计、实施与资料分析均比较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不适用于变异过大的资料;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等。

3.抽样方法:依照抽样调查的理论和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单纯随机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就是在总体中以完全随机的方法抽取一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常见的方法是先对总体中全部观察单位编号,然后用抽签、随机数字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从中抽取一部分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单纯随机抽样适用于总体和样本均不太大的小型调查或用于实验研究的抽样。

(2)系统抽样:又称机械抽样,是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机械地每隔一定数量的单位抽取一个单位进入样本。做系统抽样时先决定按什么样的比例抽样和从哪个单位开始抽起。例如,调查某3 000人的社区血压患病情况,要求抽取300个观察单位组成样本。可先将居民按某一特征顺序编号,由于样本含量为300,可按每10个居民抽取1个的比例进行抽样。先在1~10之间随机确定一个数字,比如6,然后每间隔10个观察单位抽取一个,即抽取6,16,26,…2996,最后将抽取的300个观察单位合起来组成样本。

系统抽样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样本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代表性较好,抽样误差与单纯随机抽样相似或略小一些。缺点是如果总体中各单元的排列顺序有周期性,则抽取的样本可能有偏倚。例如身份证号码的末位数字男为单数、女为双数,如果以该数字为基础进行系统抽样,那么可能抽到的调查对象均为男性或均为女性。因此必须事先对总体的结构有所了解,才能正确地应用。

(3)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指先将总体按某个特征(如性别、年龄、民族等)划分为若干个层,在各层内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一个随机样本,最后合成为总体的一个样本。分层抽样时分层可增加层内的同质性,使观察指标变异减少,各层的抽样误差减少,样本代表性强。分层抽样的抽样误差小于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整群抽样。

(4)整群抽样:利用现成的集体,随机整群抽取集体单位加以研究,由此推断总体的情况,称为整群抽样。用此法抽样时,抽样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如居民区、班级、连队、乡、村、县等。抽到的样本包括若干个群体,对群体内所有个体均进行调查。整群抽样和调查都比较方便,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抽样误差较大。

(5)多级抽样:这是大型调查时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从总体中先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元(例如省、市),再从抽中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单元(如区、街),这就是两级抽样。还可依次再抽取范围更小的单元,即为多级抽样。多级抽样常与上述各种基本抽样方法结合使用。

(三)现况研究的实施

1.确定研究目的 是现况研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开展现况调查前必须首先明确本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还是要寻找疾病危险因素的线索;是建立有关正常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值,还是进行疾病的三早预防;或者是为了评价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研究目的是整个现况研究的出发点,它对现况调查的各个步骤都有决定性影响。

2.确定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首先要考虑研究目的。如果研究目的是为了“三早”,则可选择高危人群;如果为了研究某些相关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则要选择暴露人群或职业人群;如果是为了获得疾病的三间分布资料或确定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参考值,则要选择能代表该总体的人群;如果是为了评价某疾病防治措施的效果,则要选择已实施了该预防或治疗措施的人群。

选择研究对象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例如经费来源的多少、是否便于调查、研究对象的情况等。如果是相对小的人群,则可包括全部人群;如果不实际或花费太大,则可选择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3.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研究类型的确定也要以研究目的为依据。如目的是为了“三早”,则可以选择其高危人群进行普查;若为了解某病的患病率,则可以采用抽样调查。同时,还要考虑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权衡利弊后再作决定。(www.xing528.com)

研究方法的确定也应从研究目的出发,并结合调查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择。可以采用面访、信访、自填式问卷调查、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收集调查信息。

4.确定样本含量 确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时应根据以下几点:①考虑总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程度,如果研究单位之间的变异较大,则样本要大些;如单位之间均衡性较好,则样本可以小些。②考虑调查要求达到的精确度和可信度,调查要求的精确度高,样本量就要大;反之,样本量不必过大。③预计所调查疾病的患病率,如现患率低,则样本量要大;反之,样本可小些。在此我们仅介绍单纯随机抽样样本量的估计方法。

(1)计量资料样本大小的估计公式

式中,n为样本例数,d为允许误差,即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相差所允许的限度(事先指定),s为估计的标准差,可通过前人资料或小规模的调查得到。当α确定后,式中zα可查t界值表(取双侧)。通常,若样本较大,α取0.05,zα=1.96,近似为2,则n=(4s2)/d2

例11.1 现拟调查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估计标准差为30g/L,希望d不超过5g/L,α=0.05,问需调查多少人?

本例s=3,d=0.5,α=0.05,按公式11-1计算:n=(4×32)/0.52=144(人)

即本调查需要调查144人。

(2)计数资料样本大小的估计公式

式中,p为预期的某病现患率,其余符号的意义同前。

5.确定研究变量和制定调查表 调查表是收集科研所需资料的工具,资料的收集是否适当、全面、简便易行都与调查表的设计有关。

调查表没有固定的格式,内容的繁简、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应服从于调查目的,并易于整理和分析资料。调查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几项:①一般项目: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民族、工作单位等。②疾病相关的指标:这部分为结局指标,通常为待研究的疾病,如心血管病,或与该疾病相关指标,如血脂、血压、血糖等。在人群中进行现况研究时,应尽量采用简单、易行的技术和灵敏度高的方法。③暴露指标:是指所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包括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④调查者部分:列出“调查者”和“调查日期”,有助于查询和明确责任。

6.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分析 现况研究结束后首先应对原始资料逐项进行检查与核对,以提高原始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同时应填补缺漏、删去重复、纠正错误等,以免影响调查质量。对疾病或某种健康状态按已明确规定好的标准进行归类、核实,然后则可按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以及不同人群中的分布进行描述;也可按是否暴露于研究因素进行分组,而作有对照的比较分析。

(四)现况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

在流行病学研究中,从研究设计到实施、资料分析以及结果解释中存在的系统误差称为偏倚。即调查研究获得的结果与真实值不符。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如下。

1.选择偏倚 指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选择条件受限制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

(1)无应答偏倚: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加,由于这些人的身体素质、暴露状况、患病情况、嗜好等可能与应答者不同,由此产生的偏倚称为无应答偏倚。如应答率低于80%就较难以调查结果来估计整个研究人群的现况。

控制方法: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调查对象的应答率。对于不应答者最好要追踪调查或补查,一般要求应答率达到90%以上。因此,调查者在拟定调查内容、制订调查表时,对调查内容必须认真考虑;在调查前及调查实施过程中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提高应答率。

(2)选择性偏倚:在调查过程中,被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便找了其他人代替,从而可能破坏了调查对象的同质性。

控制方法:在抽取调查对象时,必须严格遵守随机化原则,使研究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中,从而使潜在的混杂因素、可测量或不可测量及无法预知的非研究因素在各组间分布均衡。

(3)存活者偏倚:在现况调查中,调查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因此不能概括某病的实际现况,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2.信息偏倚 指在收集和整理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时出现的系统误差,主要发生在观察、收集资料及测量等实施阶段。

(1)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询问调查对象有关个人疾病史、个人生活习惯、经济状况等,由于种种原因回答不准确,从而引起偏倚。病人因受疾病的折磨,故能回忆过去的暴露史,而健康的调查对象常不在意过去的暴露史而将其遗忘,这种偏倚称为回忆偏倚。

(2)调查员偏倚:调查员有意识地深入调查某些人群或具有某种特征者,而比较马虎地调查另一些人群或不具备某些特征者,如对肺癌患者调查员再三追问其吸烟史,而对健康者则不然。这些情况可引起结果的偏倚。

控制方法:在调查前必须对调查员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统一标准,提高调查员的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3)测量偏倚:是指测量工具、检验方法不准确,化验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偏倚。

控制方法:选用不易产生偏差的仪器、设备,仪器使用前要进行校正,检测时严格执行操作程序。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必须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