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是地球表面的物质和现象与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各种自然及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条件。人类的环境是指环绕于地球上的人类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物质因素及社会因素的总体。
(二)环境的基本构成
环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一般可按照环境的主体、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环境空间范围等进行分类。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及特征,可将人类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 是指在人类周围的自然界中物质和资源的总和,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动物、植物、阳光等,它们综合起来成为人类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根据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程度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www.xing528.com)
(1)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环境。严格地说,只有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荒漠、冻土、海洋深处才是原生环境。原生环境中存在对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如清洁的空气、水、适度的阳光、适宜的微小气候,能促进人类健康。但环境中也存在对机体健康不利的因素,如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发特异性的地方性疾病。
(2)次生环境:是指人为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或经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如城市、村镇、园林、农田、矿山、机场、车站、铁路、公路等。次生环境往往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相联系。例如,大量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人工合成的化学产品进入环境,使环境的结构与状态发生了变化,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加之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激增带来的负面影响,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环境污染引起的公害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目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次生环境的首要问题。
2.社会环境 是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积累的文化所形成的环境。社会环境由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风俗习惯等社会因素构成。
人类是生活在社会中的高等动物。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具有重要的影响,同一自然环境的居民,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因素的不同,人群的发病率和生长发育水平等也呈现出明显不同。其中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群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居民健康水平和卫生状况密切相关,因为卫生保健事业需要经济的支持。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等直接影响人的心理、行为、价值观、文化教育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同时也决定了对上述自然环境的保护、利用、改造的政策和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