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19年确权进展、时间和批次分布情况

2019年确权进展、时间和批次分布情况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9年12月31日,那曲市尚未被确权。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仅剩西藏尚未完成全省的确权工作。图3确权时间分布4.确权批次各异,以一至二批次为主根据对各省、自治区的确权情况统计显示,确权批次共分为四种,即一批次、二批次、三批次和七批次。通过一批次及二批次赋权的省份最多,分别为11个和12个,占比赋权总量的41%和44%。

1.确权工作于2017年底大部分完成

截至2017年11月30日,随着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被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赋予立法权,除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外,新赋予立法权的设区的市中272个已完成确权。从2015年3月15日立法法修改开始,到2017年11月30日,历经2年零8个月,现行立法法第七十二条第四款所规定的赋权工作已大部分完成。

2.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确权工作仍将持续

2017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撤销那曲地区设立地级那曲市的批复》,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成立,设区的市由此增加至274个。截至2019年12月31日,那曲市尚未被确权。

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莱芜市撤市设区,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为济南市莱芜区[10],至此,新赋予立法权的设区的市数量变更为273个。

自1983年我国开始地级行政区划改革以来,170个地区中已有163个地区进行了撤地设市,至今尚未撤地设市的地区仅剩7个,其中黑龙江省1个,西藏自治区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个[11]。撤地设市是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一大趋势,未来可能还会有新的设区的市诞生,随着设区的市行政区划不断调整,确权工作将成为一个长期的持续性工作。

3.确权时间集中,2015年居多

大部分设区的市在立法法修改的当年完成确权,截至2015年底完成确权的数量达184个,占比确权总量的67%;2016年完成确权的数量为84个,占比31%。2017年完成确权的数量为4个,占比1%;至2018年底又完成了1个设区的市的确权工作,即西藏自治区山南市。

其中,最早开始确权工作的省份是安徽省和广东省,2015年5月份即分别完成6个和9个设区的市确权工作。最早完成全省确权工作的省份分别是福建、吉林、山东和湖北,这些省份在2015年7月份即一次性完成了全省的确权工作。相较于上述省份,新疆的确权工作较为波折,共历经7个批次,于2017年11月完成全部的确权工作。截至2019年12月31日,仅剩西藏尚未完成全省的确权工作。

这种确权时间集中,赋权速度较快的形势,为设区的市开启立法工作提供了基础的条件和依据。

图3 确权时间分布(www.xing528.com)

4.确权批次各异,以一至二批次为主

根据对各省、自治区的确权情况统计显示,确权批次共分为四种,即一批次、二批次、三批次和七批次。通过一批次及二批次赋权的省份最多,分别为11个和12个,占比赋权总量的41%和44%。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等省(自治区)均一次性全部确权;河北、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分两批次确权;广东和安徽分三批次确权;新疆确权所涉批次最多,八个设区的市(自治州)共分七个批次确权,其时间跨度从2016年3月30日至2017年11月30日,共历时1年零8个月。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由于西藏新增设区的市,且尚未完成确权,确权批次从二批次变成了三批次。由此,分二批次确权的省份减少为12个,相应地分三批次确权的省份增加为3个[12]

图4 确权批次情况

图5 各批次省份分布情况

5.确权决定多数立即生效,部分附条件生效

确权决定生效时间即设区的市可以立法的时间。174个设区的市,如安徽、福建等省的所有设区的市,确权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即立即生效,这部分设区的市的占比为64%。53个设区的市确权决定在1个月内生效,如海南省2个设区的市在公布后5日内即生效,这部分约占比19%。值得注意的是,有19个设区的市确权决定是“附条件生效”[13]的,这部分约占比7%,其所附条件一种为“产生法制委员会之日起”,如山西、河南、云南部分设区的市;一种为“待省人大常委会评估确定”,如山西部分设区的市。

这种确权决定生效时间的差异源自各个省份自身情况的多样性,这种多样与差异也体现了立法法“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14]的精神。

图6 确权决定生效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