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21年备案审查研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2021年备案审查研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机器充分利用及学习立法数据,强化智能匹配及快速反应能力,在能够及时形成初步审查意见的同时,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包括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实施后评估报告等,可有力支撑最终审查意见的制定。二是有效借助外力。机器审查具有中立性,能够避免人工干预及不适当的解释。三是拓展备案审查的公众参与通道。

2021年备案审查研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

梁鹰曾指出:“法律法规数据库的建立,既是倒逼规范性文件全部公开透明,处于有效的监督之下,也是为智能审查提供一个可以依托的平台。没有数据支撑,不可能实现智能[20]。”随着全国人大法规备案审查信息平台的推广,各地方的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也加大了备案审查平台的建设,广东省[21]、浙江省、上海市、重庆市等,较早通过信息平台与全国人大及市区县人大及专门委员会实现了贯通。电子化的审查方式,今后若实现与“一府一委两院”的互联互通,与区县向下延伸后,可形成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审查系统,倒逼审查全覆盖,保证全流程“无死角”,从而实现反规避。笔者认为,电子信息平台的处理方式在解决传统的纸质备案的弊端后,在反规避方面:一是加速智能化发展。机器充分利用及学习立法数据,强化智能匹配及快速反应能力,在能够及时形成初步审查意见的同时,形成系统的分析报告,包括部分规范性文件的实施后评估报告等,可有力支撑最终审查意见的制定。当然,由于现阶段对于备案审查制度中的关键环节还存有争议,例如备案审查的标准还不明确具体,缺乏案例参考,各地做法不一,这也导致了无法形成有效的标准化作业,使得备案审查的智能化有所影响。二是有效借助外力。机器审查具有中立性,能够避免人工干预及不适当的解释。目前阶段,机器审查仍处于辅助阶段,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审查,尤其在审查有争议或审查主体无法达成内部统一意见的事项上,审查主体应充分借助外力,信息平台整合如第三方审查机构[22]、专家人士等出具第三方的审查意见,提高审查质量。三是拓展备案审查的公众参与通道。信息平台建设应有效提高公众参与,例如,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建议,通过信息平台提出并得到反馈[23],这将形成对规范性文件实施后审查的重要“支点”,有利于推进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全覆盖,有利于完善我国规范性被动审查制度。(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