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应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应对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的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文化的交流、互动和融合日益增多,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场域生成创造了客观的条件与基础。在全球范围内营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场”,需要文化的交流和实践的推进。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关注、认识和认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应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挑战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若想深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提高应对文化挑战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化解文化障碍,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一)打造“文化场”,以文化的平等对话加深相互理解

布尔迪厄社会学理论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场域”的观点。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场域又具有独立性,每个场域的行动者及其活动受该场域的逻辑和原则制约。文化场域就是各种文化之间的客观关系连接起来的文化网络或构型。国家和地区间经济的相互联系与依存日益加深,文化的交流、互动和融合日益增多,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场域生成创造了客观的条件与基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场”,深化平等基础上的文化交流,能够消解文化隔阂和文化冲突,促进世界各国各地区互相尊重,相互理解。

在全球范围内营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场”,需要文化的交流和实践的推进。首先,中国应当以现实为基础,不断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内涵和发展特色,创新话语表达。如“亚洲命运共同体”“网络命运共同体”“生态命运共同体”等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热度和话语力度。其次,中国应当加强与各国的文化沟通。除了政府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之外,推进学术界、文艺界、传媒界、企业界及各种民间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其他事情相同的情况下,通讯密度的增加将确保民族之间,至少是中间阶级之间,或更至少是世界的外交官之间同伴感基础的扩大。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关注、认识和认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最后,建立健全平等广泛的文化沟通与文明对话机制。大力发展和利用国际、区域以及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的平台,如联合国、G20会议、APEC会议、金砖五国合作机制、达沃斯论坛,特别是中国致力打造和推进的博鳌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等等,开展全球的、区域的、跨国的、多边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形成文明对话的长效机制,保障国家和地区间的平等对话广泛、持续、深入地开展,在开放、包容、互促的氛围中加深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理解,化解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隔阂。

(二)关注“问题域”,以广泛的价值共识推进全球治理

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范围内的各种文化冲突,究其根本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全球性问题和矛盾的解决,需要克服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等等文化偏见,凝聚价值共识,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认同,实现和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www.xing528.com)

当前,大国战略博弈和文化冲突加剧,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凸显,国际安全和发展面临不确定性,人口问题、生态问题、贫困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等具体问题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维护全球安全、推动全球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命运与共的利益依据。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全球治理”,期望发展一整套包括制度、规则及新型国际合作机制在内的体制,以此为基础不断应对全球挑战和跨国现象所产生的问题。然而,冷战后的全球性问题依然存在,而且愈演愈烈,治理在全球层面成果不足,导致“全球治理失灵”。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无法适应逐渐变化的世界政治格局,而要想可持续地增进全球利益,将发展红利平等合理地惠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发挥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必须纠正“文明优越论”把西方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的错误态度和立场,遵循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尊重各国的文化传统和多样性需求,以“和而不同”取代“文化对抗”,以“美美与共”取代“文明冲突”,将民族国家与跨国家、非国家主体连接在一起,真正从西方中心主义治理向全球协同治理转变,形成新的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格局。国际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越深入,全球文化多样性共存的认同度越高,文明优越论、文明冲突论等文化偏见纠正和消除得越彻底,全球治理越有效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就越具有文化基础和价值共识。

(三)坚持“中国性”,以坚实的文化自信应对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主义是国际霸权主义的文化形态。文化霸权主义总是企图以西方所谓的优越文明来否定和取代其他文明,并且以各种手段加强西方的价值渗透,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推行以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所谓西方普世价值为核心内容的颜色革命,实际上是为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和人权,损害世界其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霸权主义服务的文化武器。国际霸权主义把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把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崛起视为一种威胁,把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的扩大看作是对西方文明的冲击,力图通过歪曲、丑化、妖魔化中国来诋毁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国家形象,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巨大的文化挑战。

面对西方文化霸权对于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挑战和冲击,中国须增强自身的文化定力,坚持中国立场,维护共同价值,以坚实的文化自信提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文化自信既是增强中国人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深层文化力量,也是积极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文化基础。汲取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智慧和力量,促进世界不同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加强同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交锋,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文化渗透和影响,抵御西方颜色革命给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干扰和破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譬如,“一带一路”倡议便是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为基础提出的中国方案,从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2018年底,5年的时间内已同122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合作,建立起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家合作平台,促进了文化的友好沟通和交流,有力地推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既伴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和协同合作,也伴随着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包括文化霸权主义干扰破坏的交锋和角力。

因此,针对国际霸权主义包括文化霸权主义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的种种干扰、阻挠和破坏,要以坚定的中国立场、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坚强的国家意志应对,始终不渝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提供中国方案,做出中国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