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治理 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成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治理 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这“八个明确”之中,包括了“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而且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内容基本一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治理
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成果

(一)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谓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念的界定,使用了“八个明确”。而这“八个明确”之中,包括了“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以看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者包含后者,两者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此,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建设,不仅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而且能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阶段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当代中国现实和当今时代条件为依据;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特征。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前文所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1.在文化渊源方面

首先,两者都源自马克思主义文化,它们的基本出发点,无论是“人性本位”,还是“以人民为中心”,都始终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始终没有脱离“现实的人”及其进行着的物质生产活动。进而,它们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都源自马克思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理念,都是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树立一个路标。其次,它们源自中华优秀文化。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理念;源自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奋发图强”“和平共处”“和谐社会”等思想理念。

2.在现实条件方面

首先,两者都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实。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通过不断努力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文化不断发展;标志着中国为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道路、理论和文化选择;标志着中国为解决全人类面临的问题贡献了智慧和方案。尽管当前中国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民生领域存在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等问题,但上述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成就,已经构成中国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其次,两者都以时代条件为依据。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不断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更显突出,世界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全球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但又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只有各国齐心协力,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即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在发展目标方面

它们都指向“世界”“未来”社会发展(“全面现代化”)的总体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奋斗的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贡献视为目标和使命。因此,由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从这一全球观念出发,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的代表权和话语权。另外,中国还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共同创造全人类的美好未来。(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内容基本一致。另外,这两种文化都是由一个大国(中国)倡导和推介的,都是坚持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过上幸福生活的治理理念。那么,由于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理念已被写入多个联合国机构的决议,并正在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国家民众的认同,因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二)推动国际文化形态的进步

所谓国际文化,这里是指国际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共有观念。这种共有观念能够对国际政治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秉持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文化,相对于当前国际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洛克文化来说,体现了一定的进步性。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构建“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和谐文化能够推动国际文化形态的进步。

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建立以来,洛克文化这种互为“竞争对手”的共有观念(国际文化),在国际体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在洛克文化中,国家主权法律上被国际社会所承认。这意味着世界各国的共同期望是“国家不会试图夺取相互的生命和自由”。然而,“国家保留着不断行使使用暴力的权力,以便取得自己的利益。战争被认为是正常的合法的。”也就是说,在洛克文化中,国家为了利益使用暴力的行为,被认为是“正常”的行为。这也正是当今世界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的深层次原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推动国际文化形态的升级。按照亚历山大·温特的想法,就是构建康德文化。

在康德文化中,国家之间的身份定位是“朋友”,朋友之间相互承担义务,战争不再被认为是解决争端的合法手段。这不能保证不发生冲突,但是一旦出现冲突,则会以谈判、仲裁或诉诸法律等方式解决,即便是当战争的物质代价对一方或双方都不高的时候也是如此。可见,如果国际文化形态演变为康德文化,当今世界的武力冲突就会消除了。然而,从目前来看,国际现实还不具备构建完全意义上的(符合伦理共同体的)康德文化的条件。在此情况下,可以构建符合当前国际现实,同时又能解决局部冲突问题的文化形态,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秉持的“和谐文化”。

根据“和谐文化”的理念,就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可以说,和谐文化理念,是从国际社会的现实出发,并能够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难题和挑战的文化。“和谐文化”与“洛克文化”相比,虽然两者都承认国家利益的差异性,但前者是尊重差异,化解矛盾,而后者激化矛盾,甚至发生冲突和战争。“和谐文化”与“康德文化”相比,虽然两者都认为战争不再是解决争端的合法手段,但前者根植于当前的国际现实,而后者还不具备客观条件。

由此看来,构建“和谐文化”符合当今国际现实,能推动国际文化形态的进步。这既符合国际文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总趋势,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难题和挑战,还能使世界更接近“人类命运共同体”。然而,这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得到的,有待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