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治理:优化整合 提升软实力

文化治理:优化整合 提升软实力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原来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推动从文化管理到文化治理且善治的转变就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当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尚未有效理顺,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还没有厘清,仍存在政府过多地干预或插手文化经营性管理的现象。

文化治理:优化整合 提升软实力

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改革,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的过渡,我们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旧交替局面。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全球化越来越对中国的改革产生重要的影响,国内改革的国际因素在逐步上升;以市场化为动力的改革使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元化的利益结构格局已开始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念已经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中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新阶段。社会的巨大转型给中国这样的大国的治理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寻找新的改革动力成为各个阶层的共识,但观念和价值多元化在思想领域的深刻激荡,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所面临的巨大问题。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从现代治理体系中的国家自主性的表达出发,以维护公共利益、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为目标的,因为无论是民主法治还是公平正义,都是和谐社会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因此,对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而言,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乃至“绿色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必须通过现代国家进行社会文化整合,经由树立和确定国家的核心价值体系,对民族精神和民众行为进行规范性引导,并加以认同性聚合,以创造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等和谐社会的理想愿景,从而也就可以真正使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均衡地体现对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价值关怀。

(一)文化整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传统的中国社会,以儒家“德治”“仁政”思想为核心的道统是古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这一文化理念创造了古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形态。自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这一思想更是得到了强化,此后绵延2000多年,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形成雄厚的文化资本,为国家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保障。而当代中国,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开放和多元,急剧变化的时代在带来文化价值观深刻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文化认同的深刻危机。一方面,平等、公正、自由、法治等现代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中的等级、人治、宗法、亲亲等观念也未完全剔除。因此,在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塑过程中,必须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进而形成新的文化资本和文化资源,为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国家治理提供价值支撑。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至今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芒,当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蕴涵的是中国人对于世界文化发展和进步的贡献,其所创生出的文化成果应纳入中国文化的总体之中,载入历史发展的史册

(二)文化整合要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www.xing528.com)

作为历史产物,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在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同时,也延续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战争中所积淀的体制传统的某些做法,是战时各根据地文艺体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惯性延续。战争年代的成功经验证明,集中管理模式可以带来很高的效率。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原来高度集中的文化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快速发展,传统的资源竞争优势让位于以知识、技术、智力等无形资本。因此,推动从文化管理到文化治理且善治的转变就成为当务之急。实践已经证明,意识形态管理不能代替文化管理。事实上,当前我国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尚未有效理顺,政府与文化经营单位之间的责、权、利还没有厘清,仍存在政府过多地干预或插手文化经营性管理的现象。所以,应当对原有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合理区分公共性与经营性的基础上,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行适当的定位,进行综合性的文化体制配套改革,理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建立责权明确的文化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家文化宏观管理部门现有职能的分解,强化综合管理职能,弱化行业管理职能,将行业管理与自律、市场管理与监督等方面的职能逐步分解到相关行业协会,为新时期加快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体制保证和宏观政策支持。

(三)文化整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繁荣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治理在当代的新维度。文化产业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它更表现为一种经济形态,是一种集合体。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拐点,正在从偏重物质消费逐渐过渡到日益重视精神消费。当前,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呈井喷式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党和政府必须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以形成认同感和主体意识。文化产品的供给,一方面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此同时,更加多元和个性化的文化产品之提供则要依赖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因为服务于经济和文化、服务于社会和民生,是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治理性需求。文化产品是生产和形成文化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的核心来源,尤其是感召力,由于具有重构人的精神世界的力量,故而是文化治理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文化产品作为特殊的商品,其开发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利益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产品中注入文化的因素、思想的因素、价值观的因素,以使其在广大民众当中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达到沟通社情民意、疏导社会情绪、凝聚价值认同的社会治理功能。所以,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经济,而是为了完善国家治理,是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价值性转换,进而改变和重塑国家治理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