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统计学 - 研究目的分析结果

社会统计学 - 研究目的分析结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凡是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均称为相关性研究。这种相关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程度与方向。相关系数本身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这是在进行相关性研究时应特别注意的。2)因果关系研究因果关系研究属于解释性研究,其目的是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因果关系研究需要严格的方案和结构的设计。政策研究“政策”,泛指决策的产物,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等组织的决策服务。

社会统计学 - 研究目的分析结果

(1)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以帮助研究者认识和理解所面对的问题,常常用于在一种更正式的研究之前帮助研究者将问题定义得更准确些,帮助确定相关的行动路线或获取更多的有关资料。 这一阶段所需的信息是未精确定义的,研究过程很灵活,没有什么结构。 例如,向行业专家咨询就是一种探索性研究。 探索性研究的样本量一般较小,也没有什么代表性。 探索性研究的结果一般只是试验性的、暂时性的,或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开始,因此又称为可行性研究、试点(前导)研究。

以下情况一般用探索性研究:一是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二是研究者对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

探索性研究通常采用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其所研究的对象的规模通常都比较小。 从资料中所得出的各种结果,并不用来推论研究对象所取自的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主要用来“探测”某类现象或问题的基本范围、内容或特征,给人们一个大致的轮廓或印象;用来“提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或问题的可能途径;用来尝试可用于这一现象或问题研究的合适的方法与工具。

总的来说,探索性研究的目标概括如下:

第一,借以熟悉其中所涉及的基本事实、人物与关键的问题;

第二,对发生的情况的来龙去脉展现出完整的图像;

第三,产生许多概念,并发展试验性的理论与推论;

第四,决定做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第五,归纳问题并且提炼出需要做更系统研究的议题;

第六,发展未来研究所需的技术与方向。

(2)描述性研究与相关性研究

1)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要描述某些事物总体的特征或功能,如描述有关群体的特征。 例如,给出不同国家文化环境下员工的特征;估算在某一具体总体中显示某种行为的人群所占的比例。 例如,估算不同类型的员工所嗜好的福利模式的比例。

描述性研究假定调研者事先已对问题有许多相关的知识。 因此,所需的信息是清楚地定义了的。 典型的描述性研究都是以有代表性的大样本为基础的。 有正式的研究方案的设计、规定选择信息来源的方法,以及从这些来源收集数据的方法。

总的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概括如下:

第一,提出关于某个团体全貌的正确画像;

第二,描述一个过程、一个机制或一种关系;

第三,提出一个口述的或数字的描述(如百分比);

第四,挖掘信息以刺激新的解释;

第五,呈现基本的背景信息或某个情境脉络;

第六,创造一组类别或区分不同的类型;

第七,理清各阶段或步骤的先后顺序。(www.xing528.com)

2)相关性研究

有的研究者把相关性研究作为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 相关性研究也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目的是发现或建立一个情境中的两个或多个变量间所存在的关系/关联/互赖的程度。 凡是经由使用相关系数而探求变量间关系的研究,均称为相关性研究。 如广告活动对销售产品具有什么影响? 压力与事故率的关系为何? 人格与满意度的关系为何?企业中职工的工作技能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为何? 这些都是相关性研究。 这种相关性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变量之间关系的程度与方向。 变量关系的程度,有完全相关、高相关、中等相关、低相关和零相关等。 而变量关系的方向有正相关负相关等。 相关系数本身并不能说明因果关系,这是在进行相关性研究时应特别注意的。 例如,许多研究证明,工作满意感和工作成绩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可是究竟是工作满意感引起好的成绩,还是高成效产生了满意感和积极的情感呢? 这就不能光靠相关性研究来解决,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3)解释性研究与因果关系研究

1)解释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是基于所建立的概念架构或理论模式对现象加以解释。 解释性研究可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能说明社会现象发生的原因,预测事物的发展后果,探讨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社会学中,解释性研究注重对所研究的各种社会现象或事物的特性、内在联系、成因和规律做出明晰的理论说明或阐释。 这种阐述或回答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对经验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来达到的。 它的一般程序是:先依据社会学理论形成研究的假设或命题,然后搜集大量的经验事实材料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来验证假设,并通过对假设的证实或证伪来解释事物间的各种关系,解释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

2)因果关系研究

因果关系研究属于解释性研究,其目的是获取有关起因和结果之间联系的证据。 因果关系研究的目的包括下述内容:

第一,了解哪些变量是起因(独立变量或自变量),哪些变量是结果(因变量或响应)。

第二,确定起因变量(自变量)与要预测的结果变量(因变量)间的相互关系的性质。

因果关系研究需要严格的方案和结构的设计。 相关性研究虽然也能确定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但是并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要考察因果关系必须将可能影响结果的某些变量控制起来,这样,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才能测量出来。 因果关系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 当然还有些高级的统计方法可以用于检验因果关系的模型。 例如为了检验包装(自变量)对销售量(因变量)的影响,可将同类商店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出售新包装的商品和原包装的同种商品,然后再进行比较。

(4)政策研究

“政策”,泛指决策的产物,政策研究为政府、企业等组织的决策服务。

政策研究有明确的目标,政策研究的内容通常包括:描述相关变量的现状、趋势及影响;提出各种可能的备选政策方案;对各种备选政策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及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比较;对各种备选政策方案做出评价;提出有关的行动建议。

政策研究需要考虑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文化因素、超理性因素以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国防安全诸方面问题,涉及政策策略、政策模型、政策实施、外部效果和未来研究等内容。

政策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描述。 描述对象有现象、关系、行为、环境、方案等,主要对象是政策系统和备选政策方案。 所谓政策系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政策域,即与所研究的问题有关的各种可采取的政策措施的集合,包括体制、法律、行政、财务、管理、技术等各方面的政策措施;政策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策的制定者和与政策选择有重大利害关系的阶层和团体。

第二,预测。 对趋势、数量、概率等做出预测。

第三,确定政策目标、价值标准、判断准则、评价指标、衡量尺度。

第四,政策分析、政策评价、政策建议。

政策研究的特点是定量分析加定性分析、实证研究加规范研究。

评价政策方案的标准:①有效性,即政策的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目的;②政策效率,即政策实施的费用—效益比如何;③公平性,即政策实施的费用、风险和收益在各阶层的分配情况如何;④政策弹性,即政策能否适应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情况,政策调整是否困难;⑤可操作性,即政策与现实的社会、经济、技术结构的兼容性如何,政策实施的现实可能性与困难程度如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