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知识点化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知识点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教学似乎成了传授“知识点”的过程,每一个语段设计几道“类型题”,诸如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等,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一定得按照规定的答题思路: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表示什么,倘若删去,则变成什么,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可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知识点”是智慧的杀手。“知识点”让语文索然无味。

撬动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知识点化

在讲求功利的时代,语文教学走上了功利化之途,一切以应试马首是瞻。语文课教什么,学什么,紧紧盯着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语文=《语文》=《考试篇目点击》”。以九年级为例,现代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纸船》、《我爱这土地》等不考,就不教;明清小说不考,就不学,学生没读过《范进中举》、《煮酒论英雄》,至于茅盾的《年关》(《林家铺子》节选)、巴金的《瑞珏之死》(《家》节选)、阿城的《棋场鏖战》(《棋王》节选)学生更是闻所未闻。“爱情如歌”单元有《致橡树》、《贤人的礼物》、《给女儿的信》等,学生自读。“走近鲁迅”单元,不教大概于心不忍,教也只是把它当成现代文阅读的训练:《故乡》侧重环境描写的作用,《孔乙己》侧重人物描写的赏析等。与一纸试卷无关的,不论对成长多么重要都弃之如敝屣。语文教学似乎成了传授“知识点”的过程,每一个语段设计几道“类型题”,诸如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等,至于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一定得按照规定的答题思路: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在文中表示什么,倘若删去,则变成什么,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于是语文教学成了做题目,老师按照标准答案评判是非。课堂变成了机床,只是把学生冲压成某种质地的零件;课堂变成了作坊,只是把学生塑造成某种形式的陶坯;课堂更是流水线,只是把学生组装成整齐划一的产品。在应试教育桎梏下,语文教学忽视了人的精神成长,忽视了人的灵魂的塑造,沦为“考语文”。

韩愈说:“无望其速成,无诱其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语文教育不是做买卖,锚铢必较,盈亏分明,语文教育是要做一点“无用之功”的,只有心灵的自由、学养的丰厚、思想的深邃,才有厚积薄发、博大精深。“知识点”的传授、灌输、操练,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蒸腾了语文应有的精神追求、价值关怀、思维方式、心理健康情感体验、审美品位、理想信念、文化氛围、民族情怀……特级教师黄玉峰说:“语文教材不是储藏知识点、训练点的仓库,不仅仅是语言训练的范本,阅读每篇文章,进行每一个语文实践,都要让学生在培养语感、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开发心智的路上前进一步,在进人生活中前进一步,在变成大写的人的过程中前进一步。”[2]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写道:“我遗憾地发现,‘文学’二字果然已被‘知识树’的果实给噎成了半死;更多的人宁愿相信那不过是一种成熟与否的技能,却忘记着,上帝所以要给了孤独、欲望和写作才能的苦心苦盼。”(www.xing528.com)

可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知识点”是智慧的杀手。尤其是那种盲目的、机械的、与生活脱离的、与心灵绝缘的、没完没了的操练,更是极其可怕的精神黑洞。只为考试的教学,只为考试的学习,萎缩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扭曲了语文教学的方式,丧失了语文教学的尊严

“知识点”让语文索然无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