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案例
【修改内容】材料的选择与勾连。
【修改目标】一级目标:切题,三则以上,有详略;勾连有序。二级目标:新颖且符合内在逻辑。
【教学案例】作文《岁月的感悟》修改指导课教学片段
(课前准备,印发学生习作:《我的同学“老王”》、《傻妞》、《弄堂往事》)
师:这次作文最突出的问题在材料的选择与勾连上。同学们看看发下来的四篇文章,分析一下,这几篇文章在选材上有什么问题。
生1:我感觉这三篇文章的选材很相似,都是写自己初三的老师或同学,都差不多,给人感觉没什么新意。
师:嗯,选材贵在新颖。老套陈旧的读多了难免令人厌倦。但是,实在想不出新鲜的材料怎么办?是不是一定不能写老套的故事?
生2:我觉得我们的生活经历都差不多,写出差不多的事件完全是很有可能的,我也读过一些优秀作文,写的事件也很普通,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在于虽然是老素材,但作者写出了新意。
师:说得好!选材新颖,不一定非得是新鲜的事件,老素材如果能写出不一样的发现,不一样的领悟,一样是好文章!
生3:我说说《我的同学“老王”》这篇。作者想写的是自己同学“老王”很大方,但是,我读下来,他写的东西并不是表现“老王”大方的。
师:你读读看。
生4(读):老王是北方人,浓眉大眼,脸上油光光的,虎背熊腰却有叫人看上去说不出的“苍老”。所以,同学们尊称他为“老王”。
……相处久了,我发现老王老实本分,样样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在意钱。记得有好几次,在回家的路上买吃的,他都坚持要付钱,怎么也拗不过他。
师:大家听出来了没有?这则材料表现的人物什么特点?
生5:我觉得这个材料恰恰表现出“老王”大方的品质,而不是在意钱,因为他是为别人花钱,不是为自己省钱。
师:可见材料的选择要能够服务文章的主题,能够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像这则材料必须要换。继续谈你们阅读的感受。(www.xing528.com)
生6:《傻妞》这篇文笔不错,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和自己的惰感,主题也很清楚。但是,我觉得写得太长了,要求800字左右,她这篇写了快1 500字了。
师:那你有什么建议?
生7:是不是可以减少一些事例?太多了。
师:这篇文章是陈同学的,你来说说看。
生8:是太长了。但是这些都是我所联想到的往事,与表现人物性格很有关系,侧重点不同。不写的话觉得可惜。
师:件件往事都珍贵,舍不得删除,说明作者所写发自真心。但是写作的要求与读者的感受也不能不顾及,在800字左右这样一个有限的篇幅里,我们怎么取舍?
生9:我认为如果不舍得删掉的话,可以有详有略地写。有些事件不必叙述这么完整,就像《老王》里,杨绛也写了好几件事惰,但是读起来不觉得累赘冗长,我想是因为抓住重点场景,叙述有详有略。
师:非常好!他借鉴了《老王》的写作技巧,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抓住重点,详略搭配。不必件件往事都详细地叙述其来龙去脉,有些事件只要勾画出片段即可。关于材料的选择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板书),材料要能为主题服务,材料的选择尽可能新颖,材料的搭配要有详有略。同学们再看看,这几篇文章材料之间的勾连有没有问题?
生10:《弄堂往事》这篇,写了小时候和小朋友玩耍的事,又写了姑父和姑母离婚的事,接着还写了自己中考的事。这几件事之间有什么关联?我觉得文章里没有交代,让人读了觉得摸不着头脑。
师:问题看得很准!材料与材料之间要有内在关联,要有内在衔接,这是必须注意的。如何衔接?你要找到内在思想惰感变化的线,有了这根线,就好比有了串起散落的珍珠的线。
……
2.案例分析
(1)这个教学片断里主要采用的指导策略是师生共同讨论,即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存在的问题,明确修改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修改前反复阅读,在反复阅读中比较并归纳出关于记叙文材料选择与运用上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讨论、发现,从而归纳出写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学生的“学”,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意义建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在集体修改时,目标要相对集中,否则教学的效率可能会降低。所以,精心地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供学生集体修改非常重要。这个案例中,所提供的三篇习作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性问题有三个:一是选材雷同,缺乏新意;二是材料安排上,不懂详略搭配;三是材料做不到勾连有序。个性的问题体现在部分同学选材时不考虑主题。虽然这个问题在初中阶段应该已经解决,但是不乏少数掉队的学生需要补课,所以有必要拿出来再次强调一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