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修改作文必须要有一个客观标准,没有标准,学生就没有尺度。孟子曾说“大匠能予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在作文教学领域同样如此。梁启超就曾指出:“现在教中文的最大的毛病是不言规矩,而专言巧。从前先生改文只顾改词句不好的地方,这是去规矩而言巧,所以中国旧法教文,没有什么效果。”[3]因此,修改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确定修改的标准,让学生明确记叙文修改的“规矩”。
以什么为作文修改的标准呢?有的人建议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为参照,这固然可以考虑,不过高考的评分标准比较笼统,而学生每次写作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同一张评分标准很难体现针对性。有的人说依据现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来制定修改标准,但现行课标对此言之不详,笼而统之,也不能适用于每次的作文教学。因此,制定修改标准可以综合考虑高考评分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规定,兼顾学情和训练重点,从复杂记叙文本身写作要求出发,参照古今中外一些优秀作家的创作经验,从而提炼规律,确定标准。
1.关于语言的修改
优秀作家关于语言运用的成功经验给记叙文教学带来的启示是,要教会学生推敲语言,锤炼语言。国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关于语言表达提出要求:“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上海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语言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在“汉语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的要求中提到“能自觉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现力”。其实,两者都强调学生要学会对语言的推敲、修改,使得语言更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高中阶段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存在差异,大部分学生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有些能达到畅达的水平,有些则偶见病句,不够畅达;词句运用上有些同学能用词准确,有些则平常单调,缺乏推敲,缺乏表现力。因此在制定修改标准时,可设定二级目标。一级标准是每个学生必须达到的基础目标,即语言准确、通顺、流畅。二级标准是更高一级的要求,即语言表达贴切、生动,富有表现力。
2.关于表达方式的修改
有的学生选用的文章素材和立意都不错,但是给人感觉不够出彩。问题往往出在文中既没有充分、立体地再现事件的过程,也没有刻画出人物的各种活动,一路平铺直叙,让人感觉单调,没有趣味。要改变这一现状,须从修改表达方式人手,学会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让文章增色。具体来说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改变单一的叙述方式,学会运用一些叙事技巧,让叙述曲折多变,引人人胜;二是适当增添生动、具体的描写,勾画出写作对象的鲜明特征。
先讲叙事的修改。叙事首先要做到脉络清晰,不能让读者看后疑窦丛生;其次要做到叙事过程有起伏、有波澜。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叙事性文章如果写得太平淡,一来不能真实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二来让人读来索然无味。要想写得引人人胜,就必须将叙事的过程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因此,叙述方式修改的一级标准是叙事脉络清晰,二级标准是叙事过程有波澜,曲折多姿。
再看描写的修改。记叙文中的描写不外乎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与细节描写三大类。描写出彩,文章会因之增色;描写平淡,文章也随之寡味。
人物描写分静态的和动态的描写。静态的描写主要是人物肖像的描写。动态的描写则是让人物自己在行动,自己在表现,让人物自己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两种描写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凸显人物个性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学生由于缺少细致观察,加上缺乏描写技法,导致写出来的人物形象或失真,或扁平,或模糊,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修改描写的一级标准是抓住了人物特征,符合主题需要;二级标准是能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人物。
景物描写是指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其作用在于展示生活画面、烘托特定氛围,从而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或者促成故事情节的发展。无论哪一点,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成功的景物描写,总是能密切联系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展开。比如教材中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风雨下》、孙犁的《荷花淀》等文章中的景物描写都是成功的范例。景物描写修改的一级标准是能够多角度描摹出景物特点,展示生活画面;二级标准是能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与主题密切相关。
一篇文章的优劣、真假与否,细节的真实性、必要性、生动性是重要的衡量标准。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细节传神的地方就很多。再如孙犁的《荷花淀》描写水生嫂的一个细节:“手指颤动了一下……”吮手指的细节微妙地反映出水生嫂对丈夫要上部队打仗的担忧和克制。失去真实性,再生动的细节也不能打动人;失去必要性,再真实生动的细节也是画蛇添足。因此细节描写的一级修改标准是细节真实且有必要;二级标准是细节的生动传神。
3.关于材料的修改
材料的修改是记叙文修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同学由于审题不当,或平时疏于观察和积累,或动笔草率欠构思,导致作文材料单薄、雷同、陈旧,材料之间缺少联系等,这些都是作文修改过程中需要关注并纠正的地方。
(1)材料的选择
选材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符合主题需要。因此,审查自己作文材料的第一步是要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如果这个问题弄不清楚,即便更换了其他材料,依然是一篇问题作文。什么样的选材算是成功的呢?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认为那些“源于生活的详情细节”,且“留下心灵的刻痕”的事件才是好的材料。换句话说,好的素材应该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并且对他们的内心产生一定影响的事件。因此,材料修改的一级标准是材料要与主题密切相关;二级标准是能为表现人物个性服务,或者是对作者来说“意义非凡”的事件。所谓“意义非凡”,是指该事件曾经或正在引发作者的感悟和思考,对作者的人生成长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不符合以上标准,可能就需要更换材料,重回记忆的宝库里,在“内视”的过程中搜寻属于自己的心灵“刻痕”。
(2)材料的加工
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纷繁芜杂,有的事情在时过境迁之后,只留下一个粗略的、简单的轮廓,如果照搬到作文里必然干瘪乏味。而有些事情回想起来记忆深刻,其来龙去脉、细节详情如在眼前,但是一股脑写进文章里,也会显得没有重点。作文里出现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需要对原始素材进行再加工。作文材料的加工,主要包含剪裁、充实、取舍、详略搭配等。加工材料的重要前提是符合主题需要,不能旁逸斜出,随意发挥;也不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材料再加工的一级标准是围绕主题,中心突出;二级标准是有剪裁,详略得当。
(3)材料的组合
复杂的记叙文一般由多则材料组成。有的学生下笔前对材料之间的勾连组合缺乏整体构思,信手写下去,结果行文显得杂乱无序。再新颖独特的材料,如果不能在文章里合理有序地呈现出来,也会黯然失色。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重新组合材料,使之合乎行文的内在逻辑。(www.xing528.com)
一般认为材料的组合有三种方式:一是按照时空顺序;二是根据材料性质;三是遵循作者思想情感变化的轨迹。当然材料之间的勾连也很重要,前后的衔接应力求自然、流畅。修改的一级标准是材料的组合要有序;二级标准是材料之间组合有序,勾连自然。
4.关于谋篇的修改
优秀的记叙文一定有其内在的节奏,如同呼吸,起伏间与作者心灵节奏相契合。精巧的布局能够恰如其分地将事件的叙述过程与情感的发生、发展过程结合在一起,能产生巨大的精神感染力。布局谋篇属于文章的章法之列,包含全文的结构,即如何起笔、如何结尾、如何衔接推进、如何开合照应等。
(1)开头的修改
高尔基在《论写作》中曾说过:“开头第一句话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4]的确,开头在一篇文章的整体布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比是一首乐曲的第一个音符,奠定整首曲子的基调,并且引出后面的旋律。头开得好,不仅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也有利于写作者思路的展开和推进。
有的学生写作时草草开头,然后发现不知道该怎么写下去了,这是由于没有理清开头与后文的关系,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思考。在这种开头的统摄下,后文的写作常常会迷失方向,结果写得驴头不对马嘴。开头虽然是文章的起点,但也要考虑清楚文章的终点在哪里,综合考虑后才能确定如何起笔。有时候,开了头之后,又觉得干巴巴,自己都觉得面目可憎。这样的开头都需要修改。
因此,记叙文开头修改的一级标准为简洁明了,能扣住主题;二级标准是新颖独特,能引出下文。
(2)叙述过程的修改
叙述过程一般有两种不当的情形,一是平行推进,各段反复叙述同样的内容。比如写母爱,各段都是在写母亲关爱自己的事件,事件之间没有关联,没有角度、深度的变化。二是各段内容混乱,看不出各段之间的层次。有个同学写《母校二三事》,他一会儿写老师上课的情景,一会儿写自己考试失利的心情,一会儿写同学之间的友谊。文章里这些材料各自独立,唯一的共同点是都发生在校园里,材料之间的联系模糊,材料共同呈现的主题不甚明了。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令人读来乏味,了无兴致。古人做文章讲究起承转合,承转之间是有密切关联的,这种关联其实就是贯穿全篇的文脉。所谓文脉,或是情感变化之脉,或是事件发生原委,或是认识变化(深化)之脉等。叙述过程应体现这种脉络,并尽可能写得一波三折。
叙述过程修改的一级标准为叙事符合一定顺序(时空、情感、逻辑等);二级标准为叙事有波澜。
(3)结尾的修改
有些学生写作文时常有虎头蛇尾之嫌,因为在审题构思时,绝大部分力气放在写什么和怎么开头上面了,至于结尾则无暇顾及。文章写着写着就彷徨不定,不知所终,于是就草草收尾,疲软无力。俗话说,“编篓编筐,重在收口”。结尾是文章的终点,也是给读者留下最后印象之笔,就像一首乐曲的终点,“曲终收拨当心画”,那是最能给人留下无穷余味的一笔。可见结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
古人形容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取其短小有力之喻意。从文章的结构和整体来看,结尾和开头一样,不宜太长。但也不是短了就好,短的同时还得有力,能不能使出这个“力”才是关键。老舍的《想北平》中结尾就一句话:“要落泪了,真想北平啊!”这一句里面汇聚了前文所有的情感,水到渠成,读者读到此处也不禁欷歔不已。
修改结尾的一级标准为简洁明了,首尾呼应;二级标准为扣住主题,余味深长。
5.关于立意的修改
立意的修改不仅关系到文章的成败,也关系到学生精神的成长。生活中的事件纷繁芜杂,往往掩盖了其背后的深意。文章立意高低取决于学生心灵丰富程度,取决于悟性的高低。就像一位高考状元在谈自己写作经验的时候,写道:“一花一世界……生活的点滴会给大家有很多思考和感悟。春天到了,看见嫩绿的新芽和可爱的小花,于是感叹生命的神奇与美丽,心里也突然充满初春温暖的气息;片片黄叶飘落,惊悟秋天的来临,于是突然想起的是秋天的诗篇,心中也突然有了淡淡的忧愁,甚至偶尔一瞥湛蓝湛蓝的天空,也会有一种高原爽朗的感觉……千变万化的自然,总会带给人思考和感悟……”
立意有偏差或者立意一般的学生大多不善于从生活素材中获得思考和感悟。而修改就是重新审视和思考所经历的人和事,在省思中提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立意首先求准确,不能乱戴帽子,或者乱贴标签。其次追求新颖,所谓的新颖指的是自己笔下有别人文中所没有的主题,学生感悟力、思考力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大幅的提升,因此独立完成立意的修正会有较大困难,需要在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共同完成。立意的修改标准为:一级标准为有明确的立意,且立意正确;二级标准为立意新颖,能引发共鸣,引人深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