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重经济发展而轻社会发展、重经济总量扩大而轻经济结构优化、重物质财富获取而轻环境生态保护、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福祉、重物质成果而轻精神需求,使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的问题。
1.GDP指数上升,社会综合指标下降。
GDP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一个国家或地区的GDP增长速度快,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活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GDP总量大,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实力强。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改革开放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资料显示,按2007年的总量计算,中国的GDP比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14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GDP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1990年为第十位,2000年上升到第六位,2005年上升到第五位,2006年上升到第四位,2008年上升到了第三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然而,GDP上升的背后,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由于过度追求在短期内能够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经济总量,造成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协调、个人贫富差距明显、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例如,目前,我国的GDP总量不及世界的1/30,而每年消耗的钢铁、煤炭、水泥已分别占到了世界总量的25%、30%、50%。而由于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观,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导致人的精神家园荒芜和精神生活的困倦。
2.要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www.xing528.com)
我国资源状况并不优越甚至相对短缺,人均占有资源居世界第53位。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0%。我国在现代化初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粗放经营,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基本上是依靠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正所谓要了金山银山,丢了绿水青山。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已有3亿人喝不到符合卫生标准的水,4亿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我国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在以1万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递增并威胁着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
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贫富差距扩大。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社会产品和劳务比较富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生产条件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闲暇时间增多,卫生保健水平提高。美国盖洛普民调机构在2012年4月份公布的一份民调结果显示,过去3年,金砖5国中巴西和中国国民对生活水平的满意度最高,而且只有中国人连续3年感到生活水平持续得到改善。
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整体上呈持续扩大之势。由于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没有很大的改善,城乡及产业结构的扭曲状况依然存在。近年来我国政府在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上虽下了不少工夫,但是依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据统计,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15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城乡收入比率为3.33:1,如果考虑到城乡居民的福利待遇差别,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率会进一步扩大到5~6倍。另外,除了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行业收入之间的差距也有扩大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