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从南方谈话到科学发展观

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从南方谈话到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纵观广东文化产业,在千姿百态的发展热潮中,发展的亮点十分突出。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广东对文化产业的民间投资热情比较旺盛,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广东文化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其中珠三角地区115家,占88.5%。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已成为广东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并逐步形成了带动大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从南方谈话到科学发展观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纵观广东文化产业,在千姿百态的发展热潮中,发展的亮点十分突出。

1.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市场化、社会化程度高,文化市场需求反应灵敏是广东文化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优势。这种优势得益于广东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和悠久的创业文化。

广东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不少民营企业和个人将文化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良好的民营文化企业。随着广东文化产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规模扩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初步形成。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广东对文化产业的民间投资热情比较旺盛,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中坚力量。目前,已涌现了一批文化产业的民营明星企业,其中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腾讯动漫产业代表奥飞、影视文化产业代表中凯、动漫图书出版主力漫友和文化旅游企业长隆等民营文化企业不仅占据全国同行业领军地位,也成为代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亮丽品牌。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省进入文化市场领域的民营企业已超过2万家,民营资本在文化市场的单位数量、投资额所占比重均在90%以上。

民营资本在一些准入条件低、市场化程度高的传统产业门类,如印刷、发行、影视、广告、演艺娱乐、文化旅游业等逐渐站稳脚跟,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数字出版、动漫、印刷复制业的主体。在全省各类印刷企业中,民营企业约占80%;在网络游戏、动漫等新兴文化产业方面,民营企业也正加紧布局并已峥嵘初现。文化产品的制造业和流通业中非公有经济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文化行业。在销售环节,社会个体专营的市场份额占一半还多,音像产品销售额和销售量排行榜前30名绝大部分为民营企业。民营发行企业大量投资出版物分销领域,使广东成为全国民营发行企业数量最多、销售量最大、经营最活跃的地区。从图书发行网点数看,国有发行网点约占12.5%,民营发行网点占87.5%;据不完全统计,在一般图书销售中,国有书店和民营书店各占50%。在影视制作业方面,广东是国内民营影视制作业启动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目前,全省在主管部门领取许可证的民营影视制作机构超过300家,拥有一批在全国很有影响力的制作实体,创作了大量两个效益俱佳的影视作品。民营影视发行公司业务范围覆盖全国,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以广州为例,在全市的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中,广州的文化民营企业占全市文化企业的80.86%,在全市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全年营业收入中,民营企业居主体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嗅觉和市场开拓力,善于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并不断开拓崭新的产业运营模式。例如在文化科技前沿的互联网龙头企业深圳腾讯公司之所以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互联网服务商,关键在于不断在技术和运营上推陈出新,在产业概念上不断勇于超越的行动力。漫友文化则是中国漫画产业的一面旗帜,创立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漫画运营模式,漫画图书杂志的发行占全国总量的30%还多。漫友文化在引进版权的同时,积极向国外输出版权,对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长隆已经是中国文化旅游的一个具有领导力的品牌,这一品牌的确立与长隆不断创新,以新的娱乐方式和服务吸引游客分不开。这些文化民营企业的案例表明,具有核心技术和产业品牌的文化企业是获得市场认可,取得上乘的发展业绩的重要因素。文化民营企业的开拓创新有效增强了广东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功能初步显现。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是文化产业集群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近十年来,广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已逐步形成规模,涌现了一批文化产业群、产业带。截至2011年底,全省正式授牌命名的文化产业类园区(基地)130家,园区(基地)数量居全国各省市前列。广东文化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其中珠三角地区115家,占88.5%。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创意产业圈初步形成。广州市越秀区以黄花岗信息产业园和合润创意产业园为核心,重点发展基于数字技术(数字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出版、数字广播影视、软件与信息服务)的文化创意产业群;荔湾区利用古民居、老厂房、旧仓库,形成了“北港、南湾、西岛、中园”(广州设计港、岭南广告湾、广佛时尚岛、荔湾现代艺术创意园)的发展格局;海珠区着重在新港路发展影视制作、时装设计、婚庆摄影、会展策划、美术创作展示与培训等创意产业。深圳市在造就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方面一马当先,并已逐步走向高端化,抢占文化产业制高点。目前,已拥有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40多个,涵盖动漫、游戏、设计、数字内容、出版发行、书画小说音乐工艺美术、摄影、古玩、乐器、人才培养等领域。华侨城集团、大芬油画村、雅昌企业集团、腾讯、深圳古玩城等5家单位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华侨城集团同时被评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环球数码、腾讯、天威视讯、雅昌彩印等4家单位被评为广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田面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怡景国家动漫画产业基地、汉玉立体艺术创意园等4家单位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二批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珠三角的其他地区如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地也集聚了一批有实力有特色的文化企业和产业板块。中山市正着力打造的游戏游艺产业基地,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游戏游艺设备研发制造基地和技术创新中心。同时,珠三角地区文化产业集聚区的建立,较好地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和集团迅速成长,培育了一大批在全国占领先地位的文化产业品牌和文化产业集团,成为推动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军力量。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已成为广东经济重要的增长点,并逐步形成了带动大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发展,使产业集聚化、链条化效应日益凸显。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成功发展的经验表明,推动和建设文化创意园(基地)促进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的聚集是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快速提升的重要助力。在城市“三旧改造”和“退二进三”的政策引导下,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大量兴起,形成了一批以工艺品生产、加工、展示、交易为主要功能的产业园区,如深圳世纪工艺品文化广场、中山小榄文化产业园等;以动漫、创意设计为主体功能的园区,如羊城创意产业园中国(深圳)设计之都园区、宇航鼠动漫文化产业园等;还有创意地产等,如深圳华侨城Loft等其他综合性产业园区。这些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通过提供技术、政策以及环境等相关服务,对文化创意资源的集聚、孵化、整合、展示和运营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加速了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部门的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对于改进文化产业管理模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十分突出的推动作用。

3.新兴文化产业方兴未艾。

总体来看,广东文化产业新兴门类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随着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作用进一步加强,生产性服务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并催生新的文化业态,初步形成包括文化传媒、产品研发、工业设计、动漫网游、广播电影电视和录像、咨询、时尚消费等行业在内的新兴文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广东在破解文化企业普遍存在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低、为国外做代工、做贴牌、“为他人作嫁衣”的“纽扣现象”上取得较为明显的突破。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借助较为灵活规范的市场环境,多个文化产业项目如动漫产业、创意设计、高端印刷等抢得先机,率先发展,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上具备较强竞争力。以动漫游戏、数字网络信息、文化会展业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门类出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整体实力处在全国前列。

一是动漫游戏业快速发展。广东动漫游戏已成为中国动漫游戏业一支举足轻重的生力军,是全国起步最早、实力最雄厚的影视动漫生产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全省有动漫企业950家,占全国20%;产值约为115亿元,占全国23%。2009年初,影院版《喜羊羊与灰太狼》以600万元的制作成本,收得了9500万元的票房成绩。广东已成为国内电子游艺设备最大的生产基地,由广东省内企业自主研发制造的电子游艺设备占全国总量的60%。其中,广州番禺、中山两地共汇集了游戏游艺设备生产厂家500余家,产品大量出口,占全球大型游艺机市场份额接近20%。目前,中山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游艺机生产基地和集散地。广东还是网游动漫强省,培育了一批国内领先的网游动漫龙头企业,网络游戏、手机动漫等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约占全国的1/3,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游戏的收入占全国1/2。(www.xing528.com)

喜羊羊系列动漫已经衍生出多种周边产品

作为新兴电子信息创意产业,我省动漫产业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以深圳为支撑,以东莞和澄海为加工制造基地的动漫产业集群,在全国同行中发挥着领头羊和行业风向标的作用。目前全省拥有如网易、奥飞、漫友、华立等具有较强实力和较大影响的品牌动漫企业以及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知名的动漫形象。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动漫上市企业,真正实现了将动漫内容创作与玩具经营销售合二为一的产业运营。2010年,全省的动漫核心产业产值32.2亿元,其中动漫衍生品产值23.05亿元,占整体的71%;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达300.84亿元,其中广东省所占比例高达35.32%,约占全国的1/4,远高于北京的8.66%及上海的11.42%,处于领先地位。网络游戏年收入约占全国的1/3,自主研发制造的电子游艺游戏设备生产占全国的2/3。

二是数字网络业领跑全国。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广东网络发展规模全国第一。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总体网民规模已达5324万人,比上年增长9.5%;手机网民数量达到3881万人,比上年增长17.4%;使用宽带接入互联网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97.3%,宽带普及率比上年提升了3个百分点。广东网站开设的手机报业务蓬勃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省共有20家网站开设了手机报业务,用户数达965.7568万。全省已经形成以南方网、金羊网、大洋网、深圳新闻网、21CN、广州视窗、奥一网、腾讯网为龙头,以各级政府网站、文化教育网站、各地市新闻单位网站和有影响力的商业网站、手机报为补充的网络文化阵地新格局。广东音像出版业的规模与效益在全国遥遥领先,录音制品发行总量占全国1/10,录像制品品种数和发行量在全国均列第一位。

三是文化会展业成绩斐然。广东是全国三大会展中心之一,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广州—东莞—深圳为中轴的珠三角展览带,成功打造出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广东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等知名展会品牌,并日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文化产业交易平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的创立和举办,不仅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搭建起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的展示、交易和信息平台,而且使大量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人才在深圳汇聚,有力推动了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博会的品牌影响不断扩大。2011年5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总成交额达1245.49亿元,比上届增长14.42%;参观总人数达到354万人次;海外采购商总人数达到1.2万多名。这次文博会的各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以往各届,文博会的品牌影响不断扩大。

四是创意设计业加速发展。广州、深圳、东莞以及佛山的创意设计产业在国内已经占据重要地位。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认定为“设计之都”,多个门类的设计占据着全国大部分市场份额,工业设计屡获国内大奖,鸟巢、国家大剧院等设计塑造了室内设计的经典。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的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工业设计企业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数量最多的创意产业园区,通过对设计企业资源的整合和运营,不仅提升了深圳的创意设计水平,还成为文化创意与工业制造对接的便捷平台。顺德的广东工业设计城、广东德胜创意园都是集聚了大量创意设计企业的文化设计产业集聚区,显示了广东创意设计比较强的竞争实力。

4.对外文化贸易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文化贸易是我国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文化贸易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政治、经济价值越来越凸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东凭借“先行先试”的优势,积极拓展文化贸易,取得了文化贸易总量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佳绩。“十一五”期间,广东文化产品出口年均增长超过20%。2011年1—11月,广东文化产品出口达6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65.3%,为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最大省份。数字表明,广东文化贸易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为广东经济中的“活跃生产力”。

广东文化贸易的发展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文化贸易的大环境不断优化。广东省委、省政府自“十五”规划以来,积极实行鼓励政策,大力发展文化贸易。银行金融机构积极为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提供项目贷款,文化出口企业积极行动,全省发展文化贸易的氛围已经形成。

二是文化展会成为文化贸易的新亮点。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广东现代舞周、羊城国际粤剧节、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中国东莞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交易和贸易博览会等已被打造成为国际性的文化交流、贸易平台。2011年5月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达到124.1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96%。

三是与港澳台的文化合作继续深化。2008年底,国家文化部把广东设为全国唯一的对港澳文化交流基地后,粤港澳三地文化合作频繁,在演艺节目和人才、文物博物、粤剧艺术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创意产业等六个方面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广东省文化厅成功与香港特区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文化局签订了《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发展规划(2009—2013年)》以及《粤港澳文化交流合作示范点工作协议书》。据省文化厅提供的资料,2006年至今,广东省对外、对港澳台双向文化交流规模达4651批、70216人次,平均每年超过1万人次,居全国之首。在对台文化交流合作方面,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珠三角地区及粤东地区均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