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与南方谈话和科学发展观

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与南方谈话和科学发展观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09年8月15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广东的文化体制改革始终站在全国前列。一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初见成效,众多传统的事业型国有文化单位和机构纷纷转制,步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文化市场主体。在2012年2月17—18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广东

文化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与南方谈话和科学发展观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文化强国、文化强省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从酝酿、起步、稳步推进到快速发展,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改革的程度不断深化。

1980年2月,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革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经营管理制度。

1983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文艺体制需要有领导、有步骤地进行改革,以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提高作家艺术家的思想艺术素质,提高作品的思想艺术质量。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文化体制改革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

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和一系列方针。《决议》认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要求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承认和对其地位的认可,特别是对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新战略,第一次将文化分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同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浙江以及深圳、沈阳、西安、丽江等9个省市和35家宣传文化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先行探索。

200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同年3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坚之年。全国新确定了89个试点地区和170个试点单位。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着重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www.xing528.com)

2009年8月15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将文化体制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广东的文化体制改革始终站在全国前列。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从改革开放到邓小平南方谈话——体制改革的初始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借助有利的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以音乐茶座与营业性舞会的日益活跃为开端,文化娱乐业不断繁荣,文化市场初步显现,时尚化、大众化、包容性强的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产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1988年,广东省率先对表演艺术团体进行体制改革,一方面改过去的“池塘养鱼”为“放水活鱼”,另一方面提倡社会办文化,鼓励企业办团。这些举措为后来文化产业向更广更深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文化体制转轨转型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广东文化领域各行各业面向市场的改革也进一步展开。2003年下半年,《广东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出台,提出了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文化市场建设、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等六项改革试点任务,确定了广州、深圳、东莞为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地区,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等12个单位为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一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初见成效,众多传统的事业型国有文化单位和机构纷纷转制,步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文化市场主体。二是以集团化为突破口,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先后产生了广州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和深圳特区报等报业集团以及广东新华发行集团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很强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品牌。三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经营的文化产业格局开始形成,一大批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建立。

3.从科学发展观提出到现在——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并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阶段。

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决策。2003年广东被中央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后,以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积极主动破除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各个领域和部门的改革建设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大力推进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和管办分离,进一步理顺领导、管理体制。如省新闻出版局将下属的出版社、企业和杂志社全部划转省出版集团公司主管主办,并下放部分行政许可权;省广电局和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实行机构分设、管办分离,调整归并市、县两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所辖县区都顺利完成“文广新局”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组建工作。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厅系统所辖全部经营性文化单位和4家国有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加快推进市、县两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革,全省已有61家院团完成了改革任务。二是探索创新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广州、深圳、惠州等市设立了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公室。三是对非公资本投入的鼓励政策和相关细则的出台,激发了民营、外商资本空前高涨的投资热情。所有这些,对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08年初,广东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陆续出台,文化体制改革也由此进入攻坚期,文化和文化产业掀起发展新高潮。

在2012年2月17—18日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广东省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10个市也同时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这体现了中央对广东文化改革发展工作的充分肯定。

在建设文化强省的历史征程中,广东省委、省政府用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来审视未来发展,坚持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充分调动党政军民、农工学商以及各行各业、各界别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改变了文化建设主要由政府大包大揽、缺乏活力的格局,从而使全省文化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初步奠定了广东从“经济强省”走向“文化强省”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