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的人,处在对世界的不同关系,世界对人呈现出的样子和性质便是不同的。同样地,不同的理论立场,所能了解和把握到的世界对象也是互不相同的。
对于直观的理论来说,作为直观对象的只能是外于人而存在、与人的活动无关、处在遥远彼岸的广漠的洪荒世界。人虽然也存在于这个世界之中,他的存在同一块石头、一棵树的存在并没有什么两样。而对实践的理论来说就不同了。作为人的实践对象的世界,必然是人生活于其中、与人的活动直接相关的世界。也就是说,这是踏上了人的足迹、经人的参与二次生成中的世界。这样的世界已不再是仅受因果必然规律支配、只有单一性质的自然一统天下,而是具有了自然的与属人的两重性质、目的性的和因果性的双重作用规律的对象化世界。对于这样的世界应该说,它是外于人的存在,又是在人之内的存在;人是属于这个世界的,这个世界也是属于人的。因此,研究这个世界的哲学,就不能仅属自然性的理论,同时也是人的生成理论,即必然同时既是世界观理论,也是人的自我意识理论。
我们看马克思的哲学著作,他注重的哲学问题、探究的哲学主题已经根本不同于过去的哲学。我们在那里很难见到谈论对人关系以外或人类产生以前的那种世界的状况和问题,也很难见到以往哲学家们经常谈论和使用的“终极存在”、“永恒本体”、“万物本原”、“原始状态”这类的内容和概念。这应该看作不是偶然的。马克思关心和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历史的生成和人的现存世界及其未来发展的问题,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里所论述的。那里马克思从“现实的前提”展开论述,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样的个人怎样生成为人,他的历史发展及未来前景如何,这些就构成这部著作的基本内容。人们通常都把这部著作仅仅看作历史理论著作即唯物史观著作,其实这应当就是马克思的哲学著作,它探讨的内容也就是从实践观点去看待的哲学所应当研究的内容。从旧哲学的理论框架去看它很不像哲学,其实马克思要打破的正是这个传统的哲学模式。对这点恩格斯作过评价。他在评论马克思的哲学创造时说,在这里“哲学”已经被扬弃了,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5]。应该认为这是极有见地的。(www.xing528.com)
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只研究人不再去研究自然界的问题,不再关注人产生之前的自然界状况。马克思十分尊重自然对人的优先性质,充分肯定自然对人的基础地位。与旧哲学不同的只是马克思认为,哲学应当从对人的关系中去研究自然界,把现实的自然纳入人的世界、人的历史中去理解,才能把握人和自然的本质。更进一步说,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他所说的人这个概念和对象本身就包含着自然的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是这样从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的关系中进行研究的。至于自在的自然存在包括人产生之前的自然状况,人们也应当去认识、去研究;不过这并非哲学所能解决,而应当由掌握了研究手段的实证科学去承担。在这一领域,哲学应当做的只是充分尊重并利用科学研究达到的成果和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