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奉行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是现代哲学的创始人、奠基人。马克思是从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远景,深刻地总结了市场经济这个社会阶段,它的利、弊各方面的社会矛盾,形成了他的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完全反映了现代人的观念。在反映现代人的理想和追求,对传统哲学采取批判否定的态度上,它跟西方哲学是一致的,只是对传统哲学否定的东西不一样,马克思是立足未来去看过去,所以在否定当中有继承,从人的根本活动中反映现代人的性格和特点。而西方哲学往往各抓一面,各抓一点,去表达现代人的状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反映现代精神的精华,当然应当推动我国走上世界历史,走向未来,应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重大胜利。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种理论却不断地使我们陷入错误。比如说,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为什么我们的理论与世界历史,与时代要求不合拍?我们越强调主观要符合客观,要从客观出发,要尊重客观规律,我们却越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唯意志论的错误;我们越普及辩证法,形而上学越猖獗;我们越强调人民群众是英雄,领袖崇拜、领袖迷信越严重;我们越讲实事求是,在许多问题上反而不实事求是;我们(越)强调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越贯彻政治决定论,政治统帅一切;(越)承认实践高于理论,却越实行抽象的理性标准,等等。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为什么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名称的理论,越学它,在现实中越碰壁?在“文化大革命”(它)达到了极端,把中国经济引向了崩溃的边缘。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它(是)反映现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那个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独立的个人要求全面发展的那种理想、愿望、追求,我们只有站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那个人的立场上才能理解这种理论。相反,如果我们还是站在自然经济状况下,从人与人依赖关系中的抽象共同体那个立场上是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理论的,即使你念出了那个词句,也把握不了它的精髓。马克思的理论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已经暴露出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弊端的基础上写出来的理论。怎样解决这些弊端,可以从两个立场去理解,一个立场从形成独立个人以后,在这个基础上追求个人全面发展,以这个原则来批判资本主义。这种批判当然引向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相反地,如果站在封建的、小农经济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的立场,去看待资本主义,绝对不一样。恐怕很多问题上要回到原始共同体,如宗族、部族、家族、国家等即马克思所说的虚假共同体。这样,就会得出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或结论。应该说,苏联学者从斯大林,包括斯大林在内,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接受,就是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处在农奴制及其影响没有完全消除的那样条件下,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很多问题在他们手里边已经变形走样了。这种理论给我国造成很大危害,甚至使苏联垮台,几十个小时就使苏联这样的国家在地图上抹掉了,是造成这个祸害的原因之一。对从苏联过来的这种理论,不做根本的改造,小修小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把它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区别开来。现在应当按照马克思的原来思想重新理解我们现在所奉行的这套理论,不要把这套理论看成都是马克思的观点和理论。应当从现时代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我们现在这种理论存在的问题已是重新认识的时候了。要想进一步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推动理论也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首先应当重新认识现有的理论,弄清楚这种理论在哪些方面变形走样?总的来说,马克思在哲学上最重大的贡献,就是从抽象的人转向具体的人。马克思批判以往哲学特别强调它们所有那些理论的弊病都是来自把人抽象化了。所以马克思要求把人还原到现实的、具体的人,这是马克思理论的立足点、基点。马克思理论作为人类解放的理论,也是从这点出发的,就是要解决这样人的一些问题。在这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明确体现了它的核心就是人。但是马克思是怎样观察人,怎样把人具体化呢?马克思抓住了人的生存的一个根本活动,这就是劳动生产。概括为实践观点,马克思从实践观点来理解人,这样就把人看做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活动当中的人。克服以前对人抽象化的观点。实践观点应当看作是马克思在哲学理论上最重大的贡献。马克思在哲学上所有新的创造都来自于实践观点。由于各个方面贯彻了实践观点,必然引起整个哲学理论革命性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抓不住具体的人、现实的人,抓不住实践这个核心概念,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思想。那就必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经过改造以后倒退回去,变成旧唯物主义。我认为苏联学者就是这样,必然用传统哲学框架去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这样就在他们哲学理论里边,关于像哲学的性质、哲学的主题、哲学的思考方式等等,都引向到历史倒退,倒退到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家的水平。当然还夹杂其他的,有黑格尔的,直观唯物论的,包括近代以来经验论的。按照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哲学,开宗明义,首先规定哲学是世界观。世界观是干什么的?实际上回答世界之奥秘,回答世界归根到底是什么,世界是怎样发展到今天,也就是给世界构造一个完整的图画。而这些正是传统哲学的任务,传统哲学的特点,在这样前提下,也把哲学引向追求什么终级,什么永恒,什么绝对。我们的物质概念就是一种永恒,就是一种绝对嘛。我们把它作为最高本体,然后试图从它引申出我们行为的根据,我们的一切思维方式。从苏联引进的哲学,整个学完以后,给我们建立的最深刻的观念,即这种哲学理论所体现的基本倾向:就在于要你相信一切都是客观规律呀,物质呀,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在处理这些关系问题上,总的倾向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要承认自然是老大,自然第一;客观与主观关系上,客观是老大,客观第一;活动与规律关系上,规律是老大,规律第一;真理与价值关系上,要承认求真是第一的,价值要服从真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要承认必然性第一,自由应顺从自然;情欲与理性关系,理性是老大,情欲要服从理性等等。这个倾向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客体中心论,客观决定论,外在决定论,先在本质论的一个翻版。按照这种方式来处理,人什么时候都听自然的话,按照自然的方式去活动,那就没有人。人被失落了,也就是把人抽象化。因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有一个逆转关系。原来自然是主宰人的,人的实践活动恰好相反,把“关系”逆转了。实践就意味着要把自然变成人的改造对象,在对象中灌注人的目的。在实践活动中,人变成老大,变成主体。如果还要强调客观第一,这人实际就变成同动物一样的存在。这种哲学理论不可能反映现代人的需求,所以人们感到它离我们太远,解决不了现实生活的问题。
在苏联学者的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变成了脱离现实,远离生活,背离时代,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为人性假定的一种理性主义哲学。在这种哲学里边,实践(观点)这一马克思的重大发现,没有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来对待。而把抽象的自然原则作为整个哲学的前提。这样哲学就变成了不是贯彻实践的原则,而是贯彻抽象理性原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因此总是把原则看得比生活更重要、更真实。如果原则和生活发生了冲突,我们宁可牺牲生活,也要维持原则,这叫做坚持真理。那么,实践到哪里去了呢?实践在过去的理论里边被驱逐到认识论的一个小角落。过去从苏联引进来的书,只在讲到检验真理标准的时候,才讲实践。讲到认识的本性的时候都不讲实践,认识的本性没有反映实践的本性。虽然我们说,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实践在认识当中没有打下自己的印记。我们关于认识的解释跟旧唯物论的解释基本是一样的。所有这些说明这种理论是倒退,除实践这一部分理论以外,其余,凡是不贯彻实践观点和思维方式的那些理论统统变成退回到旧哲学理论原理那里去了。
还有许多理论观点,是我们执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也都把它改造过了。很多理论是马克思的思想,但是为了适应我们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解释、理解都不一样了。比如,物质这个概念,在我们哲学体系里边是最高的范畴。把它作为观察一切问题贯彻始终的出发点,这就意味着要把一切事物都还原回基本上是同体的存在。因为在始初的物质存在面前,大家都是一样,不分彼此、你我。如果说,在现实当中,人们在吃大锅饭,在我们哲学理论里边也让人和动物在物质范畴下同吃一锅饭。在物质前提下人没有特殊性,重物抑人,失落了人。
又比如:群众是历史唯物论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在群众决定一切的名义下,我们过去的教科书,理论里边不讲个人的作用,没有个人的差别,没有特殊人格,也没有人的个性。把许多人划归在一起堆成一个大堆,这就是群众,是个集合概念。那么作为群众的人格化身的就是领袖。我们讲的个人不是群众当中的单个人的个人,个人只是指领袖的个人,而领袖实质上是群众人格的一个代表,群众人格化的一个表现。(所以,这次我就考虑市场经济与人关系,特别发挥一下独立的个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马克思提的。马克思在许多地方反复强调地讲,个人在整个历史发展中是基础,是一个主体)在这种理论指导下会指导出怎样的实践呢?这个答案就很自然了。只有改造这种理论,然后才可能与世界历史接轨,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这种理论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十分明显了。怎么想办法跳出这个困境,解脱这种理论的束缚,使实践解放出来,让它能大踏步地发展,当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凡是”的讨论,当时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找到一种理论去解决对理论的教条主义态度,使人们能够从“两个凡是”的禁锢中解放出来,还是很费脑筋、很困难的一件事。后来发现了,在马克思的理论里边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样一个原理,这一下就找到了法宝。这个法宝才是真马克思主义哲学。按照这条原则,就是在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当中,不是理论、抽象原则是老大,不能首先考虑概念原则,而应当首先考虑现实生活需要,这就是实践原则。贯彻实践标准,实践应当放在第一位。实践和认识或理论发生了冲突,应当让理论首先服从实践。根据这样的原则,困境就跳出来了。当时展开真理标准大讨论,经过这个讨论,实践从那种理论神话束缚当中解放了出来,从此才有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大好局面,没有这一步,不可能有今天。(www.xing528.com)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哲学命题。哲学命题起着扭转乾坤的重大作用,这不是哲学发挥了作用吗?如果仔细想一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作用?这种作用就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惟一标准的这个命题,首先就要把理论神话打倒,过去讲的那套理论,首先靠边站,放在一边,现在我们讲实践,让实践创出一条路来。再不能按照你那个抽象理性原则的理论来束缚手脚了,来限制我的行动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哲学所发挥的一种自我否定作用。哲学靠这一命题把自身否定了,然后才解放了实践。应当说这既是哲学自身的胜利,也是哲学自身的失败。这就证明你原来那套理论,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这个原则以外,剩下那些对实践的好处就不大了,所以在真理标准讨论、三中全会以后,接着我们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改革开放,这就出现了一个理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空白。那么实践怎么发展,正是在这样情况下,提出“猫论”,还有“摸着石头过河”。这就是当时一个不可避免的处境。最初,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跟着感觉走,至少你可以找到厕所、食堂。你闻着气味就可以找到了。而这两样正好是人的生存、生活最必需的东西。过去那种理论,你说它什么堂皇,什么原则,恰好它找不到食堂,找不到厕所。这是最关键的。抛开它,应当说是个势所必然。当然“摸着石头过河”只是在理论中断的空当中暂时起作用,不能完全依赖它解决中国现代化或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问题。现在开始强调理论,但现在我觉得对理论还是不够重视。哲学的悲剧就在这个地方。哲学用自我否定的原则把自己打倒,实际还没有倒,然后又立起来了。但是它没有醒悟,实践醒悟了,抛开你那种抽象理性原则,追求生活实践的原则,有了很大发展。可是我们的哲学理论还在坚持那个玄思的理性原则。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总的说,当前一个核心任务是推动哲学观念适应我们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这些观念要发生根本的变革。
我最初做的工作还是由自发逐渐走向自觉。原来很不明确市场经济的作用这么大,因为那时还没有市场经济这个观念,那时把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分不开,《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了多遍,实际上根本没有理解。正是这次为了写这篇文章,重新看了几遍,一看发现那里头对市场经济,比如交往关系,讲得非常明确,而且地位放得非常高,就是使地域性历史变成世界性历史,什么个人变成狭隘群体的附属物,什么个人变成世界历史性普遍性的个人,过去看了的在头脑里不挂号,就因为那时自己的观念还在自然经济、小农思想支配下去读书,读了不懂。我个人思想不断变化,也可能再变,现在还不是最后结论。大体上可以说,原来从本体论学习哲学,以后在人们的启发下,走上从认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后来适应历史的推动,走向从实践论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在我又进入到从人论去理解实践论,理解认识论,理解本体论,就是理解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化比把这种哲学物本化要更好,更接近我们的生活,我主张,应当从人去理解哲学。应当让哲学首先关心人、解决人的问题。哲学要解决的是人对自我的觉醒。促使人们去觉醒,发挥现代人的作用、功能,这就是我现在达到的认识。
【注释】
[1]这是一篇学术报告的录音整理稿。1993年8月应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邀请,参加了由他们主持召开的“市场经济与人”的学术讨论会,我以学术报告形式作了长篇发言,结合市场经济与人的关系谈了有关哲学理论改革的问题。事后邓兆明研究员根据报告录音整理成稿,经过压缩后在《甘肃社会科学》发表。其中讲到的一些内容,我觉得对理解市场经济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可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收在了这里。由于是报告录音的整理稿,整理人保持了口语特点,这次我也仍然保留了原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