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哲学的性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

哲学的性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哲学和科学的分工,哲学承担的任务和对象、性质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这样,哲学就是个圆圈,从人出发认识整个世界,然后认识事物的本体,研究认识的本性,最后又回到人(人本学)。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精神,把精神归结为一种物质的感受性,精神就没有能动作用。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步,思维与存在统一起来,为这两个命题找到统一的基础,克服了它们的片面性。

哲学的性质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发展

其次,由于哲学对象的变化,哲学性质也随之变了。哲学既然与科学有了明确分工和合作,就意味着,它和科学在科学已经分化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哲学不能再是知识总汇了,不能是包罗万象了,不能是研究科学达不到的终极真理了。按照哲学和科学的分工,哲学承担的任务和对象、性质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主要是给人们提供怎么把握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观点和方法,而不再提供现成的真理的答案了。我经常用这样的说法,有意把问题说得极端一点,哲学按其本性来说,和科学最大的不同在于科学是提供关于对象的实证知识,严格讲哲学根本不提供什么知识。这是夸大了讲,科学才提供知识,提供现成的真理,哲学不提供现成的真理。在这点上讲,学哲学不是学现成的知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哲学里没有知识,范畴不就是知识吗?哲学是提供能够得到正确知识的方法,不提供现成的真理,只能提供获得真理的方法。在这个意义上讲,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步,马克思敢于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结束真理,相反,给认识真理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按照本体论的理解就不一样了,它们是从大量的实例里概括出一个具有普遍原则的结论。普遍原则知识的作用,只能是作为演绎推理的前提来用,这就变成了一种现成的结论了。过去,人们有一种印象,在庸俗化过程中,认为哲学很容易学,很简单,哲学是聪明学、明白学,原来不聪明,学了哲学就聪明了,以为一聪明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这种理解不对。拿来一个问题,问这是什么?很简单,这是物质。它为什么运动?因为它有内在矛盾。只能这样当作套语来用了。怎么运用矛盾思维的方式把握对象的本质内容,按照纯本体论的论点,哲学里边已失掉了。用一个比喻:过去给群众讲哲学,有一个提法,说哲学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黄金宝库,什么都能得到。过去人们理解哲学也是这样,只要你拿了万能的金钥匙,不管到张三家的门还是李四家的门,一捅就开了。如果哲学是这样一把万能的金钥匙,也就没有人敢锁门了,也没有必要锁门了,因为锁了也没用。如果人人都不锁门了,你的万能的金钥匙还有什么用呢?所以反过来是自我否定。这样的现成的万能金钥匙实际上根本不可能有,按哲学的性质来说,不是提供能够打开万把锁的一个现成的钥匙,而是提供了一个能够制造出来打开万把锁的那种万能钥匙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恰恰告诉我们,必须按照锁去配钥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就是它的方法。所以哲学并没有直接解决问题,要真想用这个方法配钥匙,必须研究锁的结构,这就叫从实际出发,这样,哲学就有用了。哲学曾叫最高智慧,人们原来在哲学与科学没有分化时,把最高智慧理解为:谁都回答不了的问题,哲学能回答。后来,又理解为,科学达不到的宇宙的底层奥秘、最高的原理,哲学能回答。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才叫作真正的最高智慧,最高智慧就是获得一切真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唯物论的辩证法的方法,掌握它的真正科学的内容,才能对任何事物懂得怎么把握它的真理。这不就是哲学的性质的变化吗?

另外,哲学观点的变化,书里讲得比较多,辩证法与唯物论统一了,唯物论贯彻到社会生活就到底了,我们把它变成一个抽象的论断。要从“三统一”的观点来看,它也是有具体内容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所以必须结合,唯物论的观点必须用于社会生活,解决人的问题,也是认识史的规律决定的。从本质上看,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圆圈。最初人们从自身出发去认识外界对象,原始时代后期,万物有灵论观念就是这样,把事物看成都是有灵魂支配的,是从人出发,因为人自己身上有灵魂。后来就变了,不管人自身这一面了,把人看成也和外物一样了。研究整个自然,古代是一种自然理论了,到了近代就形成本体论的理论。近代后期出现了认识论的理论,最后出现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的理论。这样,哲学就是个圆圈,从人出发认识整个世界,然后认识事物的本体,研究认识的本性,最后又回到人(人本学)。这是合乎认识规律的,所以后来费尔巴哈提出人本学是很有道理的。恩格斯完全肯定了这一点。道理在于,因为思维与存在的矛盾本来就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产生的,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思维与存在的矛盾、主客观的矛盾,矛盾从这儿产生的,最后还得从人的活动中去解决。所以不了解人,只看别的对象,别的对象中也反映了人的本性,人的对象化就出现了主、客观的矛盾。这个矛盾怎么去解决呢?反过来,必须研究人,研究人的自身,回到人自身的出发点,从人的自身的活动中,看主、客观矛盾的根源,找到解决的办法。所以马、恩完全肯定了费尔巴哈的观点。费尔巴哈讲,康德陷入了思维和存在的矛盾,黑格尔用自我意识、绝对精神统一了。费尔巴哈认为思维和存在统一的真正基础在人的身上,这种认识是对的,所以到了费尔巴哈的阶段,哲学发展的集中点,聚焦到必须解决人本身的问题。而费尔巴哈没有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解决了。由于马克思解决了人的历史发展规律问题、人的本性问题,从人的活动中提出了实践活动的概念,才找到了把思维与存在统一起来的现实的基础。

辩证唯物论怎么去统一呢?先前哲学的主要贡献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他们认识到了物质原是世界万物统一的基础;外界的事物必须通过人的认识固有规律才能反映到人的思想中来。用教科书上的语言,是前者讲物质决定意识,后一句话讲,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加上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两大成就。以前,最大的问题是两大成就统一不起来,前者是唯物论坚持,后者是唯心论坚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精神,把精神归结为一种物质的感受性,精神就没有能动作用。正像洛克所讲的,人的头脑好像是白板,外界刺激好像画画一样,画上什么就有什么认识,完全否认了思维自身的能动作用。反之,如果承认对象只有经过思维改造了以后才能进入到主观中来,思维的能动性在物质方面却找不到基础,因为按照那时科学的观点,物质具有惰性,本身没有本原性。这样,两个命题都是片面的。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步,思维与存在统一起来,为这两个命题找到统一的基础,克服了它们的片面性。基础就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活动是能动的,在思维指导下的一种感性的物质活动,它体现了物质的能动性,同时体现了思维的本原性,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二者是统一的。没有思维能动性,实践不可能改造外界对象,反之,实践改造外界对象的活动,又构成思维能动活动的客观基础和来源,这样就统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的主要贡献,这就是聚焦点,解决人的本质问题,通过人的活动发现了思维和存在统一的真实基础,这就是观点上变革的实质,这就是辩证法的唯物论。这两个命题的统一都在人的实践活动当中,把实践活动一解剖,两个命题就统一了,这才是属于马克思所创立的那种真正科学性质的哲学理论。现在我们讲辩证唯物论,脱离开“实践”这个基础,单讲一个存在决定意识,然后再讲意识又有反作用,两个命题发生了矛盾,怎么统一?实际没有超出旧哲学的范围,没有讲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的地方。(www.xing528.com)

另外,属于哲学变革的还有一点是,哲学作为科学形态的理论,应具有发展的性质,发展是它的生命力所在。宗教教条不能变,一变就没有神圣性。对教条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去理解,正因为它荒谬,所以才需要你去信仰。旧哲学也不能变,因为它讲的终极真理,它抓到了人类认识过程中某一个必要环节,过去忽略的环节,它把这个环节扩大了,泛化了,形成了整个哲学体系,用它去说明一切,就构成了它的哲学体系,要变必须推翻整个哲学体系,所以历史上的哲学变化总是一个新的体系否定一个旧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具有其正的发展性质,怎么理解呢?简单地说,思维与存在的矛盾是哲学史的一个基本矛盾。马克思第一次发现了统一的基础,使思维与存在有可能统一起来了,马克思的功绩就在于此。但怎么从这个基础去回答怎么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作出答案来,它给我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比如,用实践的观点,怎么去理解认识、怎么理解科学理论的形成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怎么解决,马克思留给后人了,它需要我们在历史中通过具体分析去解决。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就是内容不断充实,要现代化,不能停止不前。过去,为什么变不了呢?就是因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变成了本体论,变成了现成的答案,变成了宗教的教条。所以现在我们就要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恢复了以后,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讲成最高科学,最实事求是,最有说服力,最富有生命活力,最令人信服的,最通情达理的理论。不要去强制人家信服,讲出道理来,人们自然就信了,靠真理去征服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