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上述认识,我认为在目前讨论中关于哲学对象的各种不同看法,都各有所见,都含有某种合理的思想。这是我们把讨论推向深入、通过讨论在一些问题上达到一致认识的一个很好的基础。但也毋庸讳言,分歧还是很大的,只有展开深入的讨论,消除分歧,才能走向统一。本着这样的精神,拟就其中几种看法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说哲学转向思想领域,不再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这种看法从科学分化和知识结构变化的观点来说,是完全对的。我们为了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变革,必须强调指出这一点。但在作这样的理解时,不能从不再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得出哲学已不研究存在规律的结论。我们不能把“思想领域”仅仅理解为思想形式领域。哲学始终是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去研究思想范畴的;不以存在规律为基础,也无法掌握能够使我们的认识与客观世界取得一致的那种思维规律。
以整个世界为对象和以客观世界为对象这两种提法并不相同。“整个世界”是与世界的局部领域相对而言的,“客观世界”是与主观世界相对而言的。整个世界是人类全部认识在无限发展过程中的认识对象,对它只能逐步去达到。旧哲学曾经奢望达到这一点,这使它们陷入了主观虚构的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的否定,就包括否定它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根本改变了问题的提法。至于说哲学不是直接研究客观世界,而是通过实证科学提供的材料间接地研究客观世界,这当然是很对的。但这只是研究方式上的区别。事实上,哲学研究思维的规律,也不是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去直接研究思维活动的,而只是从总结科学获得其成果的认识经验,即从总结认识史中去认识的。这样去理解,也并不意味哲学重复地以实证科学的对象为对象。哲学是从与思维规律的关系去研究存在规律,从与主观世界的关系去研究客观世界的,它与科学的研究角度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在对象上也就不完全相同。
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就是哲学对象的看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这种看法抓住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关系,突出了哲学的核心内容,对于论证哲学与实证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方面,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既然叫做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它来代替哲学研究的对象那就显然不合适了。这两个问题的关系极其密切。然而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意味着它只是哲学内容中的核心内容,本身具有不完全性,不能以它代替全部对象。此外,这种看法也不能表明哲学对象的历史性,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特殊性。思维与存在的矛盾是古往今来一切哲学都要加以解决的基本矛盾,如果认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那么这种哲学与先前的哲学在对象上就不存在什么重大的差别,也就无需去谈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的变革问题了。
那么,能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普遍规律呢?我觉得这个提法同前面所引恩格斯的定义是不相同的。恩格斯所讲的普遍规律是相对自然、社会和思维三个分项说的,很明显,它的着重点在三个分项的相互关系,而非指三者合成的整体。自然、社会和思维三者合起来,虽然看来它已包括了世上所有一切现象,但它与整个世界这一概念并不相同。前者是以人为主体,对人的活动所涉及的几个主要领域的分类,究其实质来说,这一分类所表现的是人类活动中的基本矛盾关系。人生活在社会中,自然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基本条件,人是以思维为工具去认识人所生活的环境,并在思维指导下从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的。人要顺利地实现人的活动,就必须认识构成人的活动的这些基本要素或基本方面的关系,这就是自然、社会和思维三项分类的根据和来源。所以,把自然、社会和思维三项变换成整个世界,是不妥当的。在我看来,通常所讲的“思维和存在这对范畴概括了整个世界的两类最基本的现象,因而它们之间的关系体现着整个世界的一般本质”,这个说法也不妥当。思维与存在是以人类活动为基点所作的分类,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的是人类活动(具体地说,主要是认识活动)的基本矛盾关系。如果从“整个世界”着眼,作为它的“两类最基本的现象”的,决不会是思维和存在,体现“世界的一般本质”的也决不会是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道理很简单,因为对整个世界来说,思维的产生和存在犹如昙花之一现。我们可以设想没有思维的世界,却不能设想失去了构成其本质一个方面的因素还能存在的那种世界。我认为,这里的问题主要在于,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的问题变成了纯粹本体论的问题,这就不能不陷入一系列的矛盾之中。而这也正是旧哲学曾经陷入的那种矛盾。
至于对整个世界我们能不能认识这一问题,恩格斯的观点和态度是很明确的。他说:“世界表现为一个统一的体系,即一个有联系的整体,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要认识这个体系,必须先认识整个自然界和历史,这种认识人们永远不会达到。”[6]这段话可以表明,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社会和思维决不可能是在“整个”世界这个意义上讲的。
我认为,我们也不能从人是人类一切活动的主体,得出人或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哲学的专门对象的结论。哲学是否应以人为专门对象,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要确定人是否是人的一切认识中的最高对象,关于人的理论是否是制约着其他一切理论的最高原理。毫无疑问,人的问题是人类认识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知识的总体划分,一大类是关于自然的知识,另一大类就是有关人的知识。这点恰恰表明,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对象,需要许多学科去研究人。在有关人的各种原理中,正如有关自然的原理一样,它也区分为不同的层次,包含着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各种原理。其中的大部分问题,包括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等问题在内,只有通过实证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具体认识,这些都应属于实证科学的对象而非哲学的对象。要认识人,还有一个怎样去认识人(包括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问题,这才是在关于人的理论中最高的原理,应当属于哲学研究的内容。而这一原理又不但涉及到人这一对象,还涉及到自然对象,它在实质上是人文知识与自然知识的总结和概括。所以,笼统地说哲学是人学或社会发展的理论是不符合近代知识的分类的。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时,解决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问题确实是哲学中最重要的并具有关键性的一个问题。所以马克思在一个时期曾经集中精力专门研究了人类的历史发展问题,由此创立了唯物史观理论。创立唯物史观,这是马克思对人类思想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没有唯物史观,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唯物史观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此就把哲学变成了仅仅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从科学意义说,创立唯物史观,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它主要是属于社会科学中的天才思想。[7]恩格斯把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同达尔文发现生物进化发展规律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具有同样巨大的意义。[8]这也不是偶然的。至于从哲学方面说,唯物史观的创立使哲学成为科学理论,主要是由于它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领域,从此才找到了科学地解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现实基础,有可能使唯物主义成为奠立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完备彻底的理论。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把他们的哲学活动仅仅限于研究人类社会的问题上。他们完成了唯物史观理论的创造以后,就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具体研究了更为广泛的领域中的问题,包括自然观的问题、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般性问题等等。所以,我认为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看到这一点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和意义。但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局限于唯物史观理论或认为主要就是唯物史观理论,也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的历史的。
【注释】
(www.xing528.com)
[1]原载《哲学研究》1985年第8期。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1页;第4卷,第239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3页;第3卷,第65页。
[4]《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8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10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662—663页。
[7]《列宁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19—122页。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37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