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变革的本质及未来展望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变革的本质及未来展望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达到了科学形态的哲学,它是以往哲学的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全部旧哲学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变成了科学,它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象和内容方面变革的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主要是针对旧哲学中三者的分裂状态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变革的本质及未来展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达到了科学形态的哲学,它是以往哲学的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全部旧哲学的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变成了科学,它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这个变革不仅表现在哲学的基本观点、哲学同科学的关系、哲学的性质与哲学的作用几个方面,也表现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方面。

在讲到哲学由于现代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所引起的变革时,恩格斯曾简捷地称旧哲学为“哲学”,说“哲学在这里被‘扬弃’了”;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恩格斯指出,“这已经根本不再是哲学,而只是世界观”。恩格斯还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并且指出,随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那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就成为多余的了,“这样,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3]

恩格斯的分析表明,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原来作为绝对真理认识的那种包罗万象的哲学终结了,那种由头脑中构造世界模式的玄想哲学终结了,那种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特殊的科学的哲学终结了,它的内容除了思维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部分之外都归并于实证科学之中;现在哲学变成了世界观,变成了认识论,变成了方法论,一句话,变成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体。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象和内容方面变革的实质。

明确了这一点之后,现在的问题就是:怎样去理解哲学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的含义呢?作为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统一体的哲学,它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着的,对前者认识不同,关于后者的答案也便不同。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弄清三者统一的含义。

列宁曾经明确地提出,辩证法、逻辑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一的。他说,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同:它们是同一个东西”[4]。我们这里讲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与列宁讲的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差别仅仅在于,一个是从理论的性质和作用的角度说的,一个是从理论的内容和形式方面说的。就内容而言,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都可以说是辩证法,即一个是客观辩证法,一个是认识辩证法,一个是思维辩证法。这三者只有在理论思维彻底贯彻了辩证法的前提下,才能够统一起来。而在理论的来源和形式方面,它们又可以说都是认识史的概括和总结,并都要表现为一系列范畴的逻辑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主要是针对旧哲学中三者的分裂状态提出的。在旧哲学中,通常把理论划分为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个部门。这三个部门在大多数哲学中都被看作互不统一、彼此独立的部门。本体论属于存在的学说,主要研究世界本原或万物本体的问题;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学说,研究认识的能力、限度和知识的构成、源泉等问题;逻辑学是关于思维的学说,主要研究逻辑思维的形式和规律问题。历史上唯有黑格尔把它们结合起来,建立了三者统一的哲学体系。

本体论、认识论与逻辑学三者走向统一乃是历史和逻辑发展的必然趋势。三者所以必然走向统一,主要是由于两点原因决定的:一是由于哲学认识的深入发展而暴露出的思维与存在的矛盾的推动:二是由于科学认识的深入发展而日益尖锐的科学与哲学的矛盾的推动。旧日所谓的本体,被了解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一种永恒的存在。它是万千变化中惟一实在的东西,又是一切存在的最后根源。人们只要认识本体,就是掌握了宇宙的秘密,再也没有不可解释的现象了。旧哲学家们自诩掌握了绝对真理,就是以这一学说为基础的。然而这样的东西却又属于超经验的存在,并非感官的对象。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人们认识到的东西没有实在性,实在的东西认识又无法达到。在康德哲学中意识与存在的矛盾达到最尖锐的程度,由此引出了后来趋向统一的哲学运动。黑格尔克服康德二元论的矛盾,依靠唯心辩证法实现了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但是黑格尔又使哲学陷入新的更大的矛盾。他建立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包罗万象的终极真理的庞大体系。这个体系非但没有克服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尽管他把它同认识论、逻辑学结为一体——反而把它推向极端,使哲学与科学的矛盾达到最尖锐的程度。恩格斯说:“就哲学是凌驾于其他一切科学之上的特殊科学来说,黑格尔体系是哲学的最后的最完善的形式。全部哲学都随着这个体系没落了。”[5]

上述历史表明,所谓三者统一,并不是仅仅属于形式上的联结的问题,而是要从内容实质上把它们变成一个东西,从而克服意识与存在的对立,克服哲学与科学的对立。当着自然界已归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已归于历史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任务也就限于运用实证科学提供的材料,从中概括和总结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规律,为科学提供理论思维的观点和方法。这样的哲学,必然是世界观、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体。(www.xing528.com)

科学的哲学是关于认识的理论,也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理论。只有符合于客观对象的性质和状态的认识理论,才能是科学的理论。哲学作为普遍的方法论科学,它所提供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规律,必然与自然和社会即客体自身的运动规律相一致。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世界观,如恩格斯关于辩证法所说的,它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6]。然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并不是与自然科学、历史科学揭示的规律不同的单独一套规律。这种规律就存在于实证科学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以及科学在揭示这些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认识规律之中。哲学不是也没有在科学之外另搞一套。哲学所提供的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不过是对于思想史的概括和总结,它所表现的仅仅是科学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所达到的认识的成果,它的作用也只在于为人们自觉地依据客观规律去认识各种事物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就这一意义说,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并无分别,它们都是关于如何认识世界的理论。世界观也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三者的统一,表明哲学的性质和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哲学已不再是旧意义上的哲学,我们也就不能再用了解旧哲学的观点去了解它。这在对待“世界观”的问题上,尤为重要。

世界观不等于旧哲学中的本体论部分。本体论这种理论属于科学尚不发达、人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还未摆脱幻想意识影响的历史阶段的产物。一味追求事物的绝对存在的那些“本体论”的提法,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万物的终极要素是什么、存在的永恒本体是什么等等,既不符合科学观点的要求,也不符合辩证认识的基本规律。所以在后来,它的一部分内容便为逐渐发展起来的实证科学所取代,而另一部分内容则为日益兴起的认识论理论所否定。恩格斯说哲学变成了“世界观”,这句话首先就意味着,追求万物本原或本体的那种理论被否定了,哲学再也不能沿着“本体论”的方向去研究问题了。

能否说“世界观”也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它同样要回答“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说明“世界到底是什么”等问题,只是观点有所不同呢?我认为不能这样说。随着哲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哲学观点发生了变化,对于问题的提法也不能不发生变化。“整个世界”只能是全部科学共同研究——当然是各从不同的方面去研究——的对象,不可能成为任何一门科学的独立的研究对象;“说明世界到底是什么”也必须由全部科学来回答,而且还要在它的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去实现;至于“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如果承认世界是无限的、并没有一个时间上的开端,这个问题就不能成立了,如果本原被了解为万物的起源和发展,那么,这个问题也应当由科学去解决,而不是哲学能够解决的。恩格斯明确地指出过:“如果世界模式不是从头脑中,而仅仅是通过头脑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如果存在的基本原则是从实际存在的事物中得来的,那么为此所需要的就不是哲学,而是关于世界以及关于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的实证知识;由此产生的也不是哲学,而是实证科学。”按照恩格斯的分析,哲学也不能从综合科学材料中,为整个世界建立什么统一的体系。哲学不应当再走知识总汇的老路。建立这样的体系不仅对于一定时代的人们来说不可能达到,而且也不应当由哲学去单独承担,“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了要求,要它弄清它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的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7]

世界观,顾名思义当然要研究客观世界,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必须考虑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同时也就是认识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就会了解,它对客观世界的研究方式与旧哲学不同,也与实证科学有区别。世界观直接面对着的不是经验的世界,它也不是从客体自身的内部联系中运用经验的方法去研究世界的。世界观是利用经过科学总结的材料,把世界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从它与意识的关系中去研究客观世界的。恩格斯从对哲学历史发展的总结中,明确提出了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的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意识与存在的矛盾既是认识论的基本矛盾,也是世界观的基本矛盾。在科学的基础上从意识与存在二者的关系中去研究意识与存在的本质,这是哲学区别于实证科学的特有的认识方式。由于意识与存在这一矛盾只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它并不属于客体自身存在的基本矛盾,哲学从这样的研究中能够回答的,当然只能是世界作为认识对象所具有的本性、本质的问题,而不是世界作为自在客体的起源、本体的问题。但是,意识与存在的矛盾既然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的基本矛盾,那么,哲学对这一矛盾的解决以及由此所揭示的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也就是一切科学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哲学虽然不能具体回答“世界到底是什么”以及万物是怎样起源和发展的问题,它却为我们具体地认识“世界到底是什么”以及万物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指出了正确认识的途径,提供了科学认识的方法。各门具体科学只有遵循哲学指出的这一道路和提供的科学方法,才能得出上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就是世界观、认识论所具有的巨大的指导作用。

变革以后的哲学也要探讨“本原”的问题。恩格斯讲到哲学的基本问题时,曾经指出它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要回答“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就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具有寻根究底、追本溯源的性质。但也很明显,这里讲的本原并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本原,而只是世界观和认识论意义上的本质。恩格斯是就“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使用本原概念的,它讲的只是精神与自然界在二者的关系中谁是谁的本原的问题[8]。回答这一问题所要解决的是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而不是世界自身的起源的问题。列宁就曾明确地把这一问题归结为“解答我们认识的泉源问题”,认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就是依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答而划分的[9]。所以不能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来代替这里的本原的问题。

哲学从自然哲学、“经院哲学”、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人本学”哲学转变为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如果说由于近代科学的蓬勃发展,旧哲学——被否定了,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只是到这时,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哲学才找到了自己的确定的研究对象,迈上了科学发展的道路,成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哲学看成一切智慧中的最高的智慧,只有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转变为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这种哲学,才真正称得起这样的智慧之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