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尔街业务转型和道德风险:一线监管者的思考

华尔街业务转型和道德风险:一线监管者的思考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华尔街投资银行普遍由合伙制走向公司制甚至上市,扩张规模、攫取短期收益的逐利动机愈加强烈,传统投行业务萎缩,交易业务和自营业务大幅增加,自营部门的盈利能力往往决定了一家金融机构的实力。金融市场各类主体业务模式的转变,加剧了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和传递,而这些并没有及时引起监管层的重视。类似高盛这样的行为在整个华尔街是非常普遍的。

华尔街业务转型和道德风险:一线监管者的思考

危机爆发前十年,正是美国主要金融机构业务结构出现重大调整的时期,华尔街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的控制权结构或业务模式出现了重大转变,为危机埋下隐患:(1)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出现显著变化,以“创造信用”为目的的房地产衍生品涌现,到危机前,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大幅攀升至35%左右(1992年为8%左右)。[1](2)华尔街投资银行普遍由合伙制走向公司制甚至上市,扩张规模、攫取短期收益的逐利动机愈加强烈,传统投行业务萎缩,交易业务和自营业务大幅增加,自营部门的盈利能力往往决定了一家金融机构的实力。由此,高杠杆、裸卖空等原本由对冲基金常用的投机方式,开始在美国传统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中流行起来,呈现出对冲基金化的经营模式。(3)“影子金融体系”的缔造者——对冲基金的控制权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主要控制权由少数富人变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其他机构投资者,银行、投行等主体与对冲基金间存在复杂关联交易,对冲基金等机构高风险投机行为的后果最终转移给主流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各类主体业务模式的转变,加剧了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和传递,而这些并没有及时引起监管层的重视。

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华尔街逐渐摒弃了信用、信誉、责任等主流价值观,市场弥漫着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的金钱拜物教氛围,这种为了追逐公司和个人利益罔顾客户、公众利益的行为导致华尔街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挣快钱”甚至欺骗客户的行为。正如高盛辞职高管Greg Smith所言,“我们必须要赚钱,客户的幸福是第二位的”。在次贷危机中,高盛就靠不光彩的手腕赚取了巨额金钱。根据美国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senate 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长达2年的调查显示,高盛等华尔街投资银行通过隐瞒产品真实情况,一边鼓励客户做多而自己反向做空、有意延迟客户止损指令、逼仓同业机构等不正当手段,在次贷危机中赚得盆满钵满。2010年,SEC正式对高盛提出诉讼,指控其在一宗价值20亿美元的住宅抵押贷款支持的债券交易中,向做多的一方隐瞒了做空方曾参与产品设计的信息,最终高盛付出5.5亿美元的昂贵和解金。类似高盛这样的行为在整个华尔街是非常普遍的。华尔街投行自私渔利、置商业诚信于不顾,大肆从事利益冲突、利益输送的交易活动,对危机的爆发和恶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彻底丧失了客户和市场的信任,最终招致了市场的惩罚——华尔街独立投行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