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交易(Program Trading)是将技术分析投资方式固化成计算机可以理解的模型、技术指标,计算机程序根据市场变化自动生成投资决策并付诸执行的交易方式。量化交易(Quantitative Trading),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宏观经济、行业,以及公司的基本面数据,选择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并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组合未来变化的数量化交易方式。二者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分析手段实现证券交易的自动化,从而可以更为快捷地实现更为复杂的交易策略,如跨品种和跨市场的套利行为。据不完全统计,二者在国内市场的交易占比已经从2011年的5%上升到2013年的20%~30%,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交易力量。
程序化交易和量化交易对市场监管工作带来的挑战主要集中在:
1.高频共振导致的系统性风险
自动化交易系统的高速度和巨量信息传递,直接冲击现行的证券交易制度和交易容量。鉴于市场上众多程序化交易者采用类似的交易策略,如果这些策略同时造成巨额损失,可能会导致市场的大幅波动。此外,在流动性缺乏的市场或品种上,程序化交易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急剧放大。国际市场近年频发的“闪电崩盘”事件与量化交易的高频共振有着重要的关联,如2010年5月,交易员错单导致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跌所引致的“闪电崩盘”现象;2012年8月,美国最大股票做市商之一骑士资本因高频交易系统技术故障,45分钟内巨亏4.4亿美元;2012年10月印度大盘NIFTY指数在8秒内下跌15.5%,市值蒸发600亿美元。
2.过于倚重交易技术手段所引发的不公平交易(www.xing528.com)
为了实现捕捉交易机会、闪电下单的目的,程序化交易方在硬件、软件和系统方面的投入上不遗余力,从而形成交易技术方面的“军备竞赛”。为了顺利实现各自交易策略,投资者常用各种算法隐藏自己的交易行为,如掩盖大宗股票交易、测试其他算法的策略等,其表现形式与现有市场交易行为迥异。更有甚者,预知其他算法策略的不法主体,可能利用其他算法的漏洞,并针对性地设计自己的算法谋取利益。可以预见,在数量化交易时代,券商窥探、窃取客户算法信息将成为交易犯罪的新形式,需要监管机构加以严格监管。
近年国外发生的两起案例有助于佐证上述判断:一是在2011年8至10月期间,Panther能源交易所及该名交易员涉嫌利用高速电脑,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欺骗性的交易指令(下单后不到一秒的时间便撤销交易指令)操纵市场。后被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处以罚款和市场禁入。二是挪威两个交易员发现了做市商公司提供股票报价程序的漏洞,通过该漏洞预测电脑算法对特定报价的反应,从而实现低买高卖。此案几经反复,后并未入罪。
3.利用技术优势进行的市场操纵
以高频与暗池交易为代表的交易技术发展蓬勃发展,市场对价格信息的反应空前敏感,从而严重侵蚀了原有监管框架的有效性。一般认为,高频交易中的下列行为可能形成市场操纵:(1)试探性指令(Ping Orders),是指向市场发出少量指令以探明潜在流动性;(2)塞单交易(Quote Stuffing),是指向市场发出大量的报单或撤单以增加其他参与者判断的不确定性,最终误导并延缓其他参与者交易行为而完成自身交易策略;(3)引发动量交易(Momentum Ignition),是指向市场发出一系列报单或撤单以引导其他市场参与者跟随这一趋势,从而在市场价格形成过程中达到自身的最优交易价格;(4)分层与欺诈交易(Layering and Spoofing),是指提交很多订单分布于整个订单簿,而订单的真实意图只在订单簿的一侧达成交易,一旦交易完成后,另一侧操控性质的订单便撤销。与通常市场操纵行为以是否影响市场价格为标准不同,高频交易中的市场操纵行为判定基于如下几点标准:(1)是否干扰或延迟了交易系统的正常运转;(2)是否使得第三方在交易系统中较难作出买入或卖出的决定;(3)是否对某些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造成错误或误导。[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