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区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中国社区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中国古代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1.中国古代农村社区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相对单一的农业社会,农村社区以传统的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纽带由共同体模式构成中国古代社区的主体。农耕性的长期存在是农村社区文化惰性的自然基础。与城市相比,农村社区文化呈现突出的封闭性特征。[13]2.中国古代城市社区文化的特点中国古代城市最早产生于夏代。中国古代城市社区文化伴随时代发展呈现不同的特征。

中国社区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社区”是一个具有广泛内涵的概念,大到国家,小到居住群体,都可称作“社区”,这反映了社区研究对象的广泛性和多样化。如今,中国社区发展呈现出城乡一体化的明显趋势,尽管城乡社区在发展中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其中都蕴含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自古以来,社区作为社会管理系统的一个基础单元,社会文化结构是社区的内在属性,与社区发展密不可分,是后世推进社区工作的文化基础,着眼于社区文化及其特点的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社区工作方法。

(一)了解中国社区文化结构的必要性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因此,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为基础,人们的国家制度、法的观念、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无论哪个时代的人民,吃、喝、住、穿都发生在“社区”内,尤其是古代明显弱于今日的社会流动性决定了社区文化结构对人们的社会影响。

社区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是社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人口构成及其特性,与社区居民长期共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集中反映。社区文化,在普遍意义上需要一定的时空条件,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区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居于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10]“社区是社会结构及空间环节的构成,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在其意义上就是城市社区的变迁,社区既是城市这一社会实体的存在,又是存在于这一实体内的社会结构及空间关系。所以很多西方学者认为社区是人、建筑、街道和社会关系构成的社会空间关系。”[11]时至今日,社区虽然作为具备一个行政区划性质的、相对独立的自主性机构[12]而存在着,但它依然具备“一定规模人群积聚而居共同生活的地域共同体”这个本质特征。随着社区研究的推进,国内外绝大多数社会学家也都认同,地域性、社会互动、共同联系纽带这三个特征作为社区的共同要素,其中蕴含着明显的文化特质。而每个社区的鲜活个性亦源于其在历史演进中继承或创造的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这也是社区区别、独立于其他地域共同体的精神基础。

(二)中国古代社区呈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

1.中国古代农村社区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相对单一的农业社会,农村社区以传统的血缘、地缘、业缘等关系纽带由共同体模式构成中国古代社区的主体。农村社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农村人口的共同文化特征,如生活、行为受封建身份地位等级影响较深,农民住宅多为低矮简陋的茅屋;居民的行为一般不具有主体性,居民需要按照约定俗成的内部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其价值观体系具有特殊性,持有的规范和观念基本上只在共同体内部通行。

受长期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我国古代农村的社区文化呈现出与城市不同的鲜明特征。

(1)农耕性。农耕性的长期存在是农村社区文化惰性的自然基础。以村落共同体为明显特征的农村社区,以全体村落成员耕种一定范围的土地获得生存资源,并且围绕着农业耕作的季节性特点进行男耕女织式的劳作,这种获得资源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村落共同体的生活方式。

(2)封闭性。与城市相比,农村社区文化呈现突出的封闭性特征。古往今来,农村大多以村落为单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自给自足,自成一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与村落外的“世界”联系较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安土重迁的观念非常强烈,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外出流动,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外面的情况。

(3)凝固性。村落的封闭性造就了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的封闭性,历来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言,由于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碰撞、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等惰性较强,生活节奏缓慢,容易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创新不足,表现出较强的传统性,对于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视为不可改变。[13]

2.中国古代城市社区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城市最早产生于夏代。起初,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工商业、宗教文化事业并未成为与农业相抗衡的生活生产方式,也没有普遍地形成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区域,因它们集中在城镇之中,故可合而为一,统称为城市社区,即大量不同职业身份的非农业人员集中居住、具有复杂的社会景观和综合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商周时期,城市的城墙更加高耸规整,宫殿建筑宏伟侈丽,城门变高、街道变宽,利于车马穿行。如此伟岸、整齐的景观已经完全不同于乡村,城内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居民结构和管理系统,形成了特定时空的城市社区生活,古代社会社区结构的二元性开始显现出来。作为经济政治中心的城市,尽管在很长时间里在量的方面与广大农村不成比例,但却始终占据控制引导农村发展的地位。

中国古代城市社区文化伴随时代发展呈现不同的特征。

(1)封闭性。春秋秦汉时期的中国城市社区,在结构上体现为突出的封闭性,对外表现为高大坚固的城墙和又宽又深的护城沟壑,即“城坚池厚,固若金汤”,充分体现着城市社区传统的防御意义;对内则体现为从空间、时间严格分离、控制城区社会生活,在空间分布上,严格限定市场商区与居民居住区区域,如“市”多设于城的北部或西部,居民区多在南部或东部,中部核心的最佳位置则是宫城或官衙。居民区以邻里制、什伍制编管民人,并划分为数坊集中居住,各坊之间有围墙相隔,不准随便移居,后来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14]是生动写照。整座城市的交易和管理都有统一时间规定,市场是“日中为市”,日暮而散,城门昏闭晨开,闭城之后,禁止夜行,并有巡更者缉拿犯禁之人,彰显了封建国家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强力政治干预。

(2)开放性。唐朝后期,均田制逐渐瓦解,大土地所有制发展,小农生产者破产后涌向城市,城市居民人数逐渐增加,各行各业逐渐蓬勃兴起,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社区发展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力。原来人为严格划定的市、坊界限日趋模糊,买卖活动渐渐活跃,以至于店肆杂列其间、大街小巷到处都可成为交易场所。许多民居都临街而建,坊成为城市街巷和基层居民组织的代名词。市场商区和居民居住区在空间上挣脱束缚,渐成自由分布趋势,城区人民的经济交往更加活跃、开放。城区居民在交换活动和社会生活方面逐渐摆脱时间的限制,宵禁制度进一步废弛,城市夜生活方兴未艾。(www.xing528.com)

(三)中国当代社区文化依然呈现城乡二元特征

社区文化本质上作为一种家园文化,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群众性的特点,这是共性特征。而从古至今的城乡隔离制度导致如今城乡社区文化的“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社区文化建设和谐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社区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社区文化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对城乡社区文化关联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此时分析当代农村、城市社区文化的特点显得尤为必要。

1.中国当代农村社区文化的特点

农村社区文化,是指居住在农村的一定地域范围内(非严格的行政区划)的人们,由一定的纽带和联系而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情感归属和道德规范等。一般来说,传统的乡村社区多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居民在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方面大体一致。

(1)以农耕为主要经济基础。这是自古以来传统社会的遗留影响。当前的农村社区,仍然以农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的家庭小生产为主,这种经济形式决定农村居民和自然关系相对密切,人口密度较低,社会组织性低,社区文化的一体化比较高,内部分化的阶层较少,土地、职业、人口的社会流动相对较少。人们通常称这种社区文化为“乡土文化”。

(2)受邻近城市社区辐射影响。一直以来,农村社区生产方式的自给自足赋予其文化层面强烈的单一性、保守性。尽管工业化社会里,农村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农村社区文化得到进一步交流和繁荣,但更多的还是受其临近城市社区的影响,文化仍然较为淳朴,社区文化生活仍具有单一性特点。

(3)以人际交往为主的文化传播方式正在悄然变化。作为相对独立的一个地域生活共同体,传统的农村社区里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简陋,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文化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靠人际交往,代际传递也主要是靠面对面传授,除了看电视、听广播,就是闲聊。进入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在空闲时间玩网络游戏、观看网络短视频,冲击了以往以人际交往为主的文化传播方式。

2.中国当代城市社区文化的特点

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城市社区文化,特别是大中城市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往往呈现多种多样的特点,较易接受先进的思想和现代的文化观念,一般采取以正式的规范并通过专门机构来约束越轨行为。具体来看,我国当代城市社区文化既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群众性,也具有鲜明的多样性、交融性和开放性。

(1)地域性。这是城市社区文化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城市社区文化不是无本之木,而是地理气候环境、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思想制度、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展无不带有本社区所特有的地域印记。这种地域性城市社区文化越是长期发展和沉淀,其地域性的特点愈加明显,如企业型社区、繁华商业社区、文化教育社区等的社区文化特点差别显著。

(2)群众性。城市社区文化在社区居民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中形成,是社区居民的文化,城市居民对城市社区文化的参与,是城市社区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尽管社区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对社区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却不能说每一个个体都代表社区文化,只有社区居民群体参与的文化活动才构成城市社区文化主流。

(3)多样性。与农村社区文化的单一性不同,城市社区文化可以说是一个“万花筒”:在内容上,既带有传统的民俗内容,也融合现代社会的外来内容;从对象看,城市社区文化由异质化的社区人群共同创造,又服务于职工、教师、军人、商人、学生、艺术家、外来流动人口等各种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居民群众;从形态上,具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特征,书法绘画、戏曲歌舞、文学创作、棋牌运动等等不一而足;从管理上,有集体管理、个体管理、合资合作管理等多种管理形式。

(4)交融性。城市社区文化的交融性,一方面表现为城市社区内部主流文化与各种非主流文化间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表现为不同社区之间由于文化传播和文化接触所产生的文化交换。各种异质文化会通过文化融合促进彼此之间的相互渗透,在碰撞中改变原有的文化形态,在借鉴中创造新的文化形态。活跃的文化交融性赋予城市社区源源不断的活力,从而使其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多元化格局。

(5)开放性。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开放大势的背景下,城市社区文化可能同时兼具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外来文化、高雅文化、通俗文化、公益文化、消费文化等缤纷色彩,成为一种复合型开放性的文化系统,不仅体现城市居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解放、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也促进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和建设的开放性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