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时与历时分析的综览简介

共时与历时分析的综览简介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尽管Bazerman以新修辞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视角论及学术期刊论文语言特征的历时变化,学术英语语料库的历时研究仍显不足。他们的历时发现驳斥了对于学术语篇的常规认识。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开展的“拉科鲁尼亚英文科学写作语料库”项目旨在研究18世纪至20世纪的科学文本语言特征的历时演变。

共时与历时分析的综览简介

学术英语语料库研究的着眼点有两处:一是分析学术话语的本体语言特征;二是为学术英语教学提供信息和资源反馈(Flowerdew 2013a)。因此,最直接的关注点无疑是共时研究。由前文章节可见,通过对比学术话语的学科间性(Charles 2007;Hyland 2004a;Peacock 2011;姜峰 2016;杨林秀 2008;张继东、陈晓曦 2016)、身份构建(Cortes 2004;Hyland 2012c;鞠玉梅 2016;孙莉 2015;徐宏亮 2007)、体裁差异(Flowerdew& Forest 2015;Groom 2005;韩萍、贺宏 2012;孙迎晖 2010)以及语域分布(Biber 2006a,2006b;桂诗春 2009)等,我们可以了解学术英语语言特点的本质,进而据此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和课堂活动。

尽管Bazerman(1988)以新修辞学科学知识社会学视角论及学术期刊论文语言特征的历时变化,学术英语语料库的历时研究仍显不足。目前仅有Biber & Gray(2011b,2016)、Atkinson(1996,1999)、Irma Taavitsainen和Päivi Pahta牵头开展的“医学英语写作及科学思想演变”(Scientific Thought-styles: The Evolution of English Medical Writing)项目〔1〕和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开展的“拉科鲁尼亚英文科学写作语料库”(The Coruña Corpus of English Scientific Writing)项目〔2〕

Biber & Gray(2011b)选取1965年、1985年至2005年医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的429篇期刊论文建设了历时语料库,此后Biber & Gray(2016)又填补了18世纪和19世纪的学术文本。经过对比学术书面语语篇与口语语域及其他书面语体,Biber & Gray(2011b,2016)发现,伴随着语体特征和语法结构倾向的历时演变,学术书面英语逐渐演变成紧凑且短语化的语法结构,在语义表达上也变得愈加模糊。此外,在文理学科语篇差异方面,他们还发现人文类学术文本偏向结构扩展,但是在近一个多世纪时间内语体风格变化较小;理工类文本变化较大,向结构紧凑的语法特征发展。他们的历时发现驳斥了对于学术语篇的常规认识。传统观点认为学术语篇结构宽松,语义表达明晰(Biber & Gray 2016:13-27)。

Atkinson(1996,1999)基于Biber(1995)多维度分析考察了17世纪至20世纪的科学写作文本,发现维度一、维度二和维度四的负值降低,可见文本信息密度增加,叙事性表现减弱,明示劝说程度缩减;维度三和维度五的正值增加,可见文本同时具有明晰指示和不断增强抽象表征的功能。

“医学英语写作及科学思想演变”项目考察了中世纪及早期医学学术文本的语言特征历时变化(1375年至1800年)。选取的语料库包括中世纪英语医学文本语料库(Middle English Medical Texts,简称MEMT)、现代早期英语医学文本语料库(Early Modern English Medical Texts,简称EMEMT)和现代晚期英语医学文本语料库(Late Modern English Medical Texts,简称LMEMT)。这些语料库分别覆盖了1375年至1500年、1500年至1700年和1700年至1800年的语篇。该项目的代表性成果集中收录在Taavitsainen & Pahta(2010,2011)的著作中。Taavitsainen & Pahta(2011)认为,随着17世纪中叶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的建立,医学领域的知识传播得到机构运作的影响,同时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的创刊更为医学论文的写作提供了规范性模板。而这些学科的历史事件意义深远,影响了当今的医学写作和期刊体裁规范。但是,在传播媒介和社会文化等多方因素的作用下,历史的影响犹在,但也产生了新的变化。糅杂的学科、人文、历史和社会文化元素推动着医学英语学术语篇的演变(Taavitsainen & Pahta 2010)。这些科学文化与学科共同体的变化既体现在微观的个别语言选择上,如认知动词、定义语言、立场标记词(Taavitsainen & Pahta 2011),又反映在宏观的篇章结构与论辩修辞上,如语步结构置换、语用策略、拉丁语和英语的语码转换(Taavitsainen& Pahta 2010)。通过考察横跨近五个世纪的医学英语语篇的历时变化,研究发现“科学思想的嬗变离不开语言使用的调节作用”,而“语言特征的变化映衬着语言外界因素的改变”(Taavitsainen & Pahta 2011:2)。

西班牙拉科鲁尼亚大学开展的“拉科鲁尼亚英文科学写作语料库”项目旨在研究18世纪至20世纪(1700年至1900年)的科学文本语言特征的历时演变。总项目由六个子项目(子语料库)组成,按建库时间顺序先后有:2012年完成的天文学英语文本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Texts on Astronomy,简称CETA),2016年完成的哲学英语文本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Philosophy Texts,简称CEPhiT);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历史英语文本语料库(Corpus of History English Texts,简称CHET)和化学英语文本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Chemistry Texts,简称CECheT);即将开展的生命科学英语文本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Life Sciences Texts,简称CELiST)和语言学英语文本语料库(Corpus of English Texts on Language,简称CETeL)。(www.xing528.com)

现已完成的天文学英语文本语料库和哲学英语文本语料库项目的代表性成果发表在Moskowich & Crespo(2012)和Moskowich et al.(2016)的著作中。该项目组在论述学术语篇语言本体历时变化时都是从介绍学科知识论认识论的演变开始的。譬如,Moskowich & Crespo(2012:19-30)在开篇处阐释道,天文学最初是贵族绅士的兴趣爱好活动,进而演变成科学家的系统研究和科学探索,后经发展逐渐波及天文爱好者等大众读者。天文学科学活动与读者群的改变影响了从词源、语法结构到语用策略等一系列学术文本语言使用和修辞手法的变化,如立场标记、语气加强词和模糊语、谓语结构和主述位布局等(详见Moskowich & Crespo 2012)。同时,课题组发现了哲学英语学术文本在体裁归类、语步结构、主被动句式、模糊语以及因果关系句等一系列语言特征的历时变化(详见Moskowich et al. 2016)。

在学术英语语料库历时研究方面,另一个值得挖掘的是对学生学术英语语言能力的历时跟踪研究。比较常见的是对比不同年级(如Aull & Lancaster 2014)或者本、硕、博学习阶段(如潘璠 2012)学生的学术英语语言能力。由于历时跟踪的系统观察不多,笔者在此介绍两例新近的研究。2016年Crosthwaite、2017年Crosthwaite和Jiang跟踪中国香港大学学术英语课程一学期内学生学术英语能力的变化,他们收集了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学术文本,共计约21万词符,并先后对三个阶段的学生文本进行了基于语料库的多维度分析(Crosthwaite 2016)和立场标记研究(Crosthwaite & Jiang 2017)。研究发现学生经过短短一学期学术英语课程的培训,有效地减少了之前使用过多的第一人称和无意义的篇章衔接词,学生在名物化和严谨的立场标记等略高级别学术语用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Crosthwaite 2016)。学术英语课程的有效性还反映在学生在不同阶段产出的文本中缩减语气加强词的使用上,这使得立场判断和观点表达更合理和更有说服力。此外,学生自称语的使用也明显地减少,从中学阶段自我抒发的写作风格转向冷静的、崇尚用数据说话的学术话语方式(Crosthwaite & Jiang 2017)。

通过本小节文献回顾,我们看到学术英语语料库研究目前多集中在跨学科、跨人群、跨体裁的共时研究上,对学术语篇语体特征的历时变化研究不多,未能揭示语篇作者是如何适应读者及话语共同体、学科认知以及是如何随社会文化等情境的变迁而改变学术写作的语言表现和劝谏修辞方式的。例如,Hyland(2004b)和张继东、陈晓曦(2016)基于2000年后的学术论文,发现人文与社会学科比科学理工类学科具有更多的立场标记和人际互动,体现不同学科作者劝谏修辞和知识建构的差异。然而我们尚不能明确,随着两类学科的读者群和知识建构的历时变化,这种人际建构和语体特征会呈现何种变化趋势。

尽管Hundt & Mair(1999)认为学术语篇是相对稳定的体裁和话语规约,但是研究发现其语体特征也在悄然发生演变,例如老套的被动句式在逐渐减少(Moskowich et al. 2016),更加模糊含蓄的语法结构使用更多(Biber & Gray 2016)。以往对于学术语篇的历时考察通常仅关注单一学科或仅停留在20世纪,如Atkinson(1999)和Taavitsainen & Pahta(2011)的研究。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多和更全面地考察学术语篇语言特征的历时动态发展趋势,通过语言轨迹更好地探讨社会文化等情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学术写作教学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