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雪狮纽与元明清瓷器中的藏式造型艺术对比

雪狮纽与元明清瓷器中的藏式造型艺术对比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雪狮纽的基本造型为处于盒、壶等盖上的白毛绿鬃狮子装饰[197],姿态或匍匐或蹲坐。清代一些瓷塑中也出现了绿鬃狮子,明清官服补子中出现了雪狮造型的狮子[199]。康熙狮瓶[206]、乾隆狮子瓷塑[207]上绿鬃的特点亦颇为明显,乾隆还有一件雪狮补子其一雪狮造型具有火焰纹特征。绿毛狮子瓷塑[208]后来在19世纪的藏地出现过,藏民对绿毛狮子的接纳说明绿毛狮子在藏人眼中也具有藏地雪狮的“绿鬃”特征,受到了藏民的喜爱。

雪狮纽与元明清瓷器中的藏式造型艺术对比

雪狮纽的基本造型为处于盒、壶等盖上的白毛绿鬃狮子装饰[197],姿态或匍匐或蹲坐。瓷质雪狮纽从明代开始出现,另外明代雪狮图案还出现在掐丝珐琅棋盘上[198]清代一些瓷塑中也出现了绿鬃狮子,明清官服补子中出现了雪狮造型的狮子(补子中狮子还有其他造型,故推测雪狮的造型是受藏传佛教艺术影响)[199]。现今在藏地还常可以看到白毛绿鬃的雪狮造型(图78)[200],间有黄色毛发,脖系带铃铛、红椒状装饰的红色项圈,蹲坐执球。藏地的唐卡中士护法神像画中,护法神坐骑为雪狮,白毛绿鬃,脖上有带铃铛、红椒状装饰的红色项圈,匍匐回望[201]

收藏而言,所集瓷质雪狮纽多出现在海外博物[202],多不见款识,一些造型也不甚精致,或为民窑产品。

图78 现代雪狮像

图79 明崇祯瓷狮纽

图80 清康熙瓷雪狮纽

从造型来讲,雪狮纽依附的瓷器高度在14厘米-35厘米左右不等,明崇祯时期狮纽六方盒上的雪狮纽可看作发展初期的形态,而清康熙执壶上的雪狮纽可看做发展成熟的形态。根据年代、姿态不同可以分为XSN-A匍匐回望状(图79)[203]与XSN-B蹲坐执球状(图80)[204]。其中XSN-A或许是对于明代雪狮纹补子的模仿,这从XSN-A颈部的火焰纹中即可看出,这样的火焰造型在雪狮补子中也可以看到。而就与雪狮造型相关的瓷塑而言,康熙骑狮瓷塑[205]的项圈颇似藏地所见雪狮的项圈,且全身绿毛,有一点绿鬃之意。康熙狮瓶[206]乾隆狮子瓷塑[207]上绿鬃的特点亦颇为明显,乾隆还有一件雪狮补子其一雪狮造型具有火焰纹特征。绿毛狮子瓷塑[208]后来在19世纪的藏地出现过,藏民对绿毛狮子的接纳说明绿毛狮子在藏人眼中也具有藏地雪狮的“绿鬃”特征,受到了藏民的喜爱。

就雪狮的文化内涵来说,在藏地,雪狮符号至今被广泛使用,现在藏民还会跳与雪狮有关的狮子舞[209]。藏地传说中雪狮是雪山之主,行踪难觅;雪狮亦是噶举派尊者米拉日巴的象征;它的周身含义都与藏传佛教相关——鬃毛象征着教义,爪子象征着慈爱、悲悯、欢喜、舍弃,眼睛象征灭凡心,跳跃象征自由[210]

【注释】

[1]耿宝昌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紫砂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5.

[2]如元代瓷莲式盘可在上海博物馆见到,明代万历时期的莲式瓷盘分布颇广,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首都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日本九州陶瓷文化馆、香港及欧洲等其他私人藏家处均有收藏,清代莲式盘则主要集中在北京故宫里。

[3]最早起源于唐代仿金银器制作的陶瓷,在唐以及接下来的年代中这种莲瓣边缘设计还可在漆器的造型中看见。(英)杰西卡·罗森.中国银器和瓷器的关系(公元600—1400年)—艺术史和工艺方面的若干问题[J].吕成龙译.故宫博物院院刊,1986(4):32-36.

[4]北京故宫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有藏这类定窑莲式盘。

[5]图片说明:元青花莲式瓷盘,高5.6厘米,口径29.6厘米,足径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工艺为印模,圆盘呈带尖八莲瓣造型,背面呈莲瓣出筋造型,圈足呈火石红状,盘内面中心饰莲花纹,莲瓣处饰八吉祥、七珍等纹饰。上博还有一件相同造型的白釉莲式盘。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修订本)[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116-118.

[6]典型藏品是瑞士鲍氏东方艺术馆收藏的一件隆庆莲式盘。出光美術館.バウアー·コレクション―中国陶磁名品展[M].東京:日本出光美術館,平凡社,東京印書館,1994:图版27.

[7]图片说明:明万历青花莲式瓷盘,高5.3厘米、口径18.8厘米、足径5.6厘米,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模制工艺,圆盘呈带尖双圈十六瓣莲瓣造型,背面双层莲瓣造型,盘中心如意云纹围住—梵字,莲瓣造型中饰三睛宝石纹加—圆珠,外侧有八个梵字中间间插—折枝花纹,外心有—圈莲瓣纹,底中双圈楷书六字“大明万历年制”。彭善国.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明清青花瓷器[J].文物,2016(8):88-96.类似的万历青花盘在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2件)、香港葛氏天民楼、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九州陶瓷文化馆(高4.7厘米、口径22厘米,外壁不见出戟或双层莲瓣立体造型,仅有青花描画,内口沿有万字纹装饰,假托成化年款,这在日本常作为一种品牌使用,可能是民窑作品)、私人藏家等处皆可见。

[8]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集刊第7期[Z].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152.

[9]图片说明:清康熙青花釉里红莲式瓷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高4.3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6.6厘米,模制,圆盘呈带尖双圈十六瓣莲瓣造型,背面双层莲瓣造型,盘中心单圈如意云纹围住一“寿”字,莲瓣造型中饰如意云头造型,外侧有折枝花纹中间插梵字,底有双圈楷书两行八字“康熙壬子中和堂制”。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古陶瓷资料选粹(卷二)[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54,图版32.

[10]器物可见:清中期紫砂陶蓝釉莲式盘,高4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5.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模制,圆盘呈带尖双圈莲瓣造型,背面双层莲瓣造型,天蓝釉,圈足。耿宝昌.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紫砂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5.

[11]不同佛尊前的供器用途各样,观世音前的用于修往生法,无量寿佛前的则用于修长寿法。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集刊第7期[Z].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6:152.

[12]从明代历史来看,万历的祖辈正德帝极端崇信藏传佛教,靡费财物,自封“大庆法王”,这些行为一定程度上加强的民族间的团结统一,但更多的是对朝政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以至于嘉靖帝即位后大肆贬斥藏传佛教,但明显这种贬斥并没有使藏传佛教信仰在明宫中彻底消失,只是之后帝王如万历等不再如此崇信藏传佛教,可是明宫中基本的一些关于藏佛的信仰供奉仍然存在。何孝荣.论明武宗崇奉藏传佛教[J].世界宗教研究,2010(2):61-68.

[13]一件带盖完整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中,一件无盖的通过香港苏富比拍卖藏于台湾私人藏家手中。另外,有一件在重庆地区寻找到的出戟罐的盖子,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于1958年征集。耿宝昌先生认为可能此件器盖就是私人藏家手中那件无盖出戟罐的盖子。耿宝昌.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罐[J].收藏家,1996(2):4-6.

[14]图片说明:明宣德青花出戟罐,高28.7厘米、罐口19.7厘米、盖口22厘米、足径24.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圆口,圆轮状盖,肩部有一圈八块出戟,作法轮状,鼓腹下收,垂足底无釉。盖面梵文五字,盖侧水波纹,盖里大德吉祥场五字周围为九字梵文,罐底纹饰与盖里同,肩部水波纹,出戟上折枝莲文,腹部三圈梵文,第一圈与第三圈梵字相同,第一圈字间为莲托八吉祥纹,第三圈字间为折枝莲花纹,足部莲瓣纹。耿宝昌.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罐[J].收藏家,1996(2):4-6.

[15]图片说明:明宣德青花出戟罐,台湾私人收藏;此罐无盖,圆金属口,肩部有一圈八块出戟,似法轮,鼓腹下收。腹部三圈梵文,第一圈与第三圈梵字相同,第一圈字间为莲托八吉祥纹,第三圈字间为折枝莲花纹,足部莲瓣纹。耿宝昌.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罐[J].收藏家,1996(2):4-6.

[16]图片说明:清乾隆掐丝珐琅坛城,高52厘米,底径7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久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属胎珐琅器[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146.

[17]坛城梵文音为“曼陀罗”(Mandala),藏文音为“金括儿”,其意思可解释为“道场”,这也和罐上所谓的“大德吉祥场”中的“场”相符,其描绘了神佛所在的理想世界,是极其重要的法器之一。坛城类型又有平面、立体之分,立体中有如一三六图造型的将平面造型基本还原的作品,也有呈圆轮状重叠的“曼扎”法器。出戟罐似坛城一说,在“场”这一意义上可以接受,但是直接从造型上看仍有一定差距。张庆有.坛城──藏密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J].西藏艺术研究,1997(4):34-46.

[18]摩尼罐中盛装的是藏传佛教中用的黑色药丸,药丸由青稞与舍利磨粉制成,由僧侣诵经与加持,对信仰者而言,这样的药丸能用以治病与延寿。刘伟.清宫藏传佛教瓷器赏论[J].收藏家,2004(9):9-15.

[19]具体而言,是1437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大宝法王哈里麻来访京城之时,为欢迎其到来而制作的。

[20]图类说明:清乾隆弘历鉴古图轴,画师郎世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耿宝昌.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罐[J].收藏家,1996(2):4-6.

[21]因可用以盛香,又称“香筒”;也由于独特的口耳造型被称作“洗口兽耳瓶”。

[22]在广东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私人藏家等处皆可得见。

[23]器物可见:清顺治青花瓷五彩号筒尊,高56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13厘米,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景德镇窑产;碗口,颈斜直附双象耳,筒腹下外撇,圈足。口饰缠枝花纹与变形莲瓣纹,颈饰便体莲瓣纹、云纹、八吉祥纹与悬崖水纹,腹为大海火珠云龙纹,腹有供养款,内容为“信士:程嘉志,喜助”。
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6: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1788.

[24]图片说明:清顺治青花瓷号筒尊,高45厘米、口径10.7厘米、底径15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碗口,长颈附双兽耳,筒腹下外撇。口饰变形莲瓣纹,颈饰云纹与悬崖水纹,腹部为大海云龙纹。另,此种海水江崖纹在永乐瓷香炉上已有,代表皇权,有江山永固的寓意。王梅.旅顺博物馆藏康熙青花云龙纹洗口兽耳瓶刍议[J].文物世界,2011(4):56-59.刘丹丹,梁惠娥,邢乐.清代龙袍上海水山崖纹的特征及其演变规律[J].纺织学报,2014,35(02):62-66.类似器物可见:清顺治青花瓷号筒尊,高46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碗口,颈斜直附双兽耳,筒腹下外撇,圈足,底不施釉。口饰变形莲瓣纹,颈饰云纹并有供养款,内容为“信士:赵雯、潘理、王运隆、张克锦,仝敬”,腹部为大海云龙纹。

[25]图片说明:青花瓷号筒尊,高50.2厘米、口径12.1厘米、底径18.3厘米,旅顺博物馆藏,大连文物商店征购;碗口,颈斜直附双兽耳,筒腹下外撇,圈足,砂底。口饰云纹,颈饰悬崖水纹并有供养款,内容为“武清县,老米店,仁寿庵,供奉;康熙五十三年,冬月,众姓弟子,喜助”,腹部为火珠大海云龙纹。王梅.旅顺博物馆藏康熙青花云龙纹洗口兽耳瓶刍议[J].文物世界,2011(4):56-59.

[26]图片说明:铜号筒,长182厘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杯口,上面部分为锥形号管,下部分为近圆柱状共鸣筒。曾遂今.中国乐器志,气鸣卷[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214.

[27]其使用时需要两人配合,一人在筒管结合处系带悬于自身肩上,一人持管口吹,乐器发声低而大。曾遂今.中国乐器志,气鸣卷[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21图.

[28]陈润民.故宫藏顺治青花瓷器鉴赏(一)[J].艺术市场,2004(2):98-100.

[29]王梅.旅顺博物馆藏康熙青花云龙纹洗口兽耳瓶刍议[J].文物世界,2011(4):56-59.

[30]如旅顺博物馆所藏的康熙青花号筒尊,还明确给出了“仁寿庵”这一供奉场所,对理解此件青花号筒尊的使用情形颇有帮助。

[31]图片说明:清雍正青花八吉祥壶,高15.2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6.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宝珠纽盖,鱼形流,结状柄,颈部有轮状物,鼓腹下收,高足外撇。盖饰莲瓣,身饰璎珞纹,足部为海水纹,底有青花六字楷书伪款“大明宣德年制”。耿宝昌.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1.

[32]底款为大明宣德年制。

[33]马林.雍正帝治藏思想初探[J].中国藏学,1988(3):50-61.

[34]有时仿永乐青花器却写成化年制。陈润民.清宫雍正青花瓷[J].收藏家,2001(2):12-17.

[35]南京博物馆编、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清代官窑瓷器[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228.

[36]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景德镇中国陶瓷馆、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萨迦寺、南京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等处皆有收藏。

[37]四川大学博物馆、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罗布林卡等地均有藏。

[38]图片说明:清乾隆青花瓷酥油灯,高11厘米、口径14.5厘米、足径7.3厘米,西藏博物馆藏;侈口,收腹,喇叭状高足,足上一环突起,上部饰缠枝莲托梵文,内心有团花纹,高足饰璎珞,突起处有金刚杵纹,足部有篆书“大清乾隆年制”。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114-115.其他类似器型可见:1、清乾隆青花瓷酥油灯(一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侈口,收腹,高足外撇,足上有一环突起,上部饰缠枝莲托梵文,高足饰璎珞,突起处为金刚杵纹。北京故宫青花酥油灯有约百件之多。刘伟.帝王与宫廷瓷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362;2、乾隆青花瓷酥油灯,景德镇陶瓷工艺陈列馆藏。另外,西藏罗布林卡藏有一件高11厘米的类似器物。尼玛旦増.罗布林卡珍藏文物辑选[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178.

[39]图片说明:清嘉庆青花酥油灯,高10.6厘米、口径10.7厘米、足径5.5厘米,上部中心有团花纹,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张浦生,霍华.青花瓷鉴赏与收藏[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3:243.其他类似器物可见:清嘉庆青花瓷酥油灯,高10.8厘米、口径10.9厘米、足径7.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侈口,收腹,喇叭状高足,足上一环突起,上部饰缠枝莲托梵文,腹足结合处为莲瓣纹,高足饰璎珞,突起处有金刚杵纹,足部有篆书“大清嘉庆年制”。南京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清代官窑瓷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228.

[40]2015年10月见于景德镇中国陶瓷馆。

[41]图片说明:清青花瓷酥油灯,萨迦寺藏;侈口,收腹,喇叭状高足,足上一环突起,上部饰缠枝莲托梵文,灯碗内口沿处为梵字一圈,下面为一圈折枝花纹,底面为梵文,腹足结合处为莲瓣纹,高足饰璎珞,突起处有金刚杵纹。李冀诚.雪域名刹萨迦寺[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152.

[42]基本有内地东晋起源说以及中西亚金银器起源说两种论调。上海博物馆.幽蓝神采2012上海元青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2辑)[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94-95.

[43]宿白.藏传佛教寺院考古[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93.

[44]器物可见:元青花瓷高足碗,高9.7厘米、口径11.4厘米,赤峰大营子窖藏出土,外壁飞鸟纹,高足有节。唐汉三,李福臣,张松柏.内蒙赤峰大营子元代瓷器窖藏[J].文物,1984(5):89-93.

[45]器物可见:明宣德青花瓷高足碗,高11.5厘米、口径17.2厘米,西藏博物馆藏,外壁莲托八吉祥,莲瓣纹,足部卷草纹,碗上部底楷书“宣德年制”。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34-35.

[46]器物可见:清乾隆青花瓷高足碗,西藏博物馆藏,外壁缠枝莲、梵文,类火珠纹,足部缠枝莲,足底篆书“大清乾隆年制”。西藏博物馆.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112-113.

[47]金属酥油灯可分为格桑式(七世达赖时期流行样式)和土登式(十三世达赖时期流行式样)两种。王小梅.江河之源青海(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122.

[48]图片说明:高13.5厘米、口径12.5厘米,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圆口外侈,折腹,柄下喇叭状足,灯碗与喇叭状足上阴刻莲花纹。新巴·达娃扎西.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藏传佛教艺术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164.

[49]器物可见:清金属酥油灯高15.2厘米、口径8.4厘米,四川大学博物馆藏,灯碗与喇叭状足上阴刻玄纹。新巴·达娃扎西.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藏传佛教艺术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165.

[50]器物可见:清乾隆铜胎与雕漆混合酥油灯,高13.7厘米、口径15.4厘米、足径8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内鎏金,外雕漆。《沈阳一宫两陵》编纂委员会.沈阳故宫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144.

[51]器物可见:清乾隆掐丝珐琅酥油灯,高14厘米、口径14.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7: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15820.

[52]图片说明:清玉酥油灯,高13.3厘米、口径10.5厘米,内镶嵌银,外饰绿松石、珊瑚石。甲央、王明星.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第四册)[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0:76.类似器物可见:清玉酥油灯,高16.7厘米、口径13厘米,西藏罗布林卡藏。甲央、王明星.宝藏:中国西藏历史文物(第四册)[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0:75.

[53]可以细分为三种:一名为“春母工”,是每户人家日常使用的灯具;二名为“吉日工”,念诵吉日经文时使用;三名为“扎色工”,是在人去世后为其赎罪诵经时使用的酥油灯。李月英,李晓斌,陈平:尼西土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121.

[54]将酥油融化去沫后最干净的部分倾倒在铜灯里,置捻在佛前点燃,注意不能将火弄灭,整个过程需要念经与跪拜。赵宗福.中国节日志·春节(青海卷)[M].兰州: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102-103.

[55]时常看见佛殿中晦暗一片唯有酥油灯火光点点,据说是“唯佛有光”的象征,有忏悔之意。王小梅.江河之源青海(一)[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122-123.

[56]《饮流斋说瓷》中称赞乾隆时期的仿木纹釉“远望俨然入木”。邵洛羊.中国美术大辞典[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492.

[57]在藏地,木碗常被称为“扎古扎雅木碗”,这其实指的是措那地区与中甸地区用扎克扎雅木所制的碗。

[58]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景德镇陶瓷馆、上海市文物商店,大英博物馆等处皆有收藏。

[59]图片说明: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口沿足部均有金属镶嵌,足部还有乾隆的诗文。赵小春.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J].文物世界,2001(6):8-9.其他类似器物可见:1、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通体施釉而腹鼓突出,下刻篆体款“大清乾隆年制”。赵小春.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J].文物世界,2001(6):8-9;2、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高4.6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9.3厘米,景德镇陶瓷馆藏;敞口外侈,碗外壁短直而下呈圆弧状,玉璧底,便体施仿木纹釉。周銮书.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清卷[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98:241;3、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口径14.6厘米,大英博物馆藏;敞口外侈,碗外壁短直而下呈圆弧状,矮足,便体施褐色仿木纹釉,釉色别致。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7: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5 8717&partId=1&searchText=bowl+Qianlong&page=1;4、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高4.5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9.2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敞口外侈,碗外壁短直而下呈圆弧状,玉璧底上有八个支烧点,便体施橙黄仿木纹釉。武斌.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卷[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195.

[60]图片说明: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高4.6厘米,口径13.6厘米,足径9.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大圆口外侈,碗壁短垂直下呈圆弧状,玉璧底并有支钉痕迹,通体施仿木纹釉。刘伟.帝王与宫廷瓷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363.

[61]图片说明: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高4.6厘米,口径13.4厘米,上海文物商店藏;敞口外侈,碗外壁短直而下呈圆弧状,内壁白釉,玉璧底带支烧痕迹,外壁与底施金黄仿木纹釉。钱镇宗.清代瓷器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5.

[62]器物可见: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口径11.8厘米,大英博物馆藏;敞口外侈,碗外壁短直而下呈圆弧状,内壁涂银,外壁施橙红仿木纹釉。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7: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5 8716&partId=1&searchText=bowl+Qianlong&page=1.

[63]器物可见:1、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高4.6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8.3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敞口外侈,碗外壁短直而下呈圆弧状,内壁金彩,玉璧底带支烧痕迹,外壁与底施仿褐黄木纹釉。武斌.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卷[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193;2、清乾隆瓷仿木纹釉碗,高4.5厘米、口径13.2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敞口外侈,碗外壁短直而下呈圆弧状,内壁涂金,玉璧底且有支烧痕迹,外壁底足施褐黄仿木纹釉。广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瓷苑珍品:南京博物馆院藏清代皇家御用瓷器展览图录[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81.

[64]“扎古扎雅木碗”即是上层所用木碗的一种。器物可见:19-20C木碗,高6.6厘米、口径19.8厘米,罗布林卡藏;侈口、浅腹、圆底。尼玛旦増.罗布林卡珍藏文物辑选[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1:23.

[65]乾隆帝三十六年时,达赖喇嘛向皇太后贺寿时便进贡了一个配有碗套的“扎布扎牙木碗”(即扎古扎雅木碗),噶布伦公班第达等亦在贺寿时向太后进贡了一个“扎布扎牙木碗”。同年,达赖喇嘛等向乾隆皇帝的进贡品中,噶布伦公班第达与台吉巴尔桑策凌均有奉上“扎布扎牙木碗一个”。关于木碗中所盛之物,达赖喇嘛在乾隆四十五年贺寿之时奉上了盛装藏红花的一只扎布扎牙木碗。清光绪二十年济咙呼图克图向慈禧太后祝寿时献上了装香料的一个木碗。清代吴振棫曾称赞这种木碗在西藏上贡的所有物品中,是最珍贵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4[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1704-1705,1706-1707.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5[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1826,2193.

[66]在1860年十二世达赖喇嘛坐床时噶伦亦奉上了盛藏红花的四个木碗,而乾隆四十九年七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坐床时,使用两只木碗分别盛装了米饭奶茶。一史馆藏军机处满文月折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5[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1911-1913.

[67]木材为扎克扎雅木。

[68]第一首御诗为“既是佛经地,何虞毒物施……面目本来好,多斯文饰为”,第二首御诗为“木碗来西藏……或云能辟毒”。赵小春.乾隆仿木纹釉碗考析[J].文物世界,2001(6):8-9.

[69]在寺院施粥时,僧侣为争先到还有以手执木碗敲柱或互相搏击的习惯。廖东凡.藏地风俗[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109,111.

[70]最好的便有措那地区和云南中甸地区的“扎雅木碗”(即“扎古扎雅木碗”),以及阿里地区的“纳抛木碗”,均由一块树根或瘤制作而成。“扎雅木碗”外形美观,价格十分昂贵,一个最好的“扎雅木碗”可交换十牦牛。廖东凡.藏地风俗[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109,111.

[71]贱民的职业一般为乞讨的、打猎的、打铁的、制陶的、卖肉的。廖东凡.藏地风俗[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109,110.平民用的木碗造型或随职业而异,如说唱的人木碗口大腹深[廖东凡.藏地风俗[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109,110.]

[72]如在藏地流传的“铁匠明珠托央”故事中官宦人家出生的女主角在向从事铁匠工作的男主角示爱的时候提到不需要瓷碗,只需要让她喝铁匠的木碗就好,这里体现出了下层百姓生活中木碗使用的普遍,而身份高贵的女主角想使用贱民身份的男主角的木碗,则是勇气巨大的。此外,也可看到“瓷碗”是藏地上层使用的,可看作其尊贵身份的象征。廖东凡.西藏民间故事(第一集)[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40.

[73]廖惟春,孙志娟,刘虹每.藏族木碗及其文化内涵初探——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奔子栏、上桥头两村为例[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5(3):168-175.

[74]李顺福.北京美术史(下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60.

[75]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上海文物商店、上海博物馆等地皆有收藏。

[76]在乾隆四十五年皇帝因讲经赏赐给六世班禅瓷立件。陈锵仪,郭美兰.六世班禅承德入觐述略[J].中国藏学,1992(4):58-68.

[77]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泰安市博物馆(岱庙)、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雍和宫等地有藏。

[78]如乾隆二十七年时赐给八世达赖喇嘛坐床礼中便有一组铜质的八吉祥立件。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4[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1699-1700.

[79]八吉祥中称“金轮”、七政宝中称为“金轮宝”,法轮的轮齿(或轮辐射)有六、八、十、十二、十八等不同表现。(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6,41.

[80]图片说明:清雍正珐琅彩瓷法轮立件,高22厘米,底径1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轮圈内外饰云头状装饰,法轮齿上饰八吉祥纹,短柄下为覆莲型座,底款蓝字楷书“雍正年制”。洋瓷泛指粉彩或珐琅彩瓷,这种瓷轮立件可称为“洋瓷轮”,“洋瓷轮”在乾隆二十七年给予达赖喇嘛的坐床礼中便有一对。中国历代艺术编委会.中国历代艺术·工艺美术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图版312.

[81]器物可见:清乾隆瓷粉彩法轮立件,高26.2厘米,底径12.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法轮中心饰太极图,中心外圈饰花朵纹,外嵌宝石。轮圈外有象征四大部洲的岩石片突起,上为似须弥山状突起,法轮下有一插藏草的瓶作为托,瓶两侧有龙造型装饰相连于底座,底下有金字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072.

[82]器物可见:1、清乾隆仿金法轮立件,高27.6厘米、底径10.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圆轮外呈心形,齿处轮圈上装饰宝石,柄处装饰三宝莲叶纹,喇叭足上为覆莲造型。刘伟.清宫藏传佛教瓷器[J].紫禁城,2001(4):36-40;2、清乾隆瓷仿金法轮,高27.5厘米,法国吉美博物馆藏,外形与北京故宫瓷珐琅法轮立件相似,底两行篆字“大清乾隆年制”。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8: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809;3、清乾隆瓷仿金法轮立件,高27.5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底篆字“大清乾隆年制”的瓷法轮。武斌.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卷[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203;4、清乾隆瓷仿金法轮立件,高27.2厘米,上海文物商店藏,底篆字“大清乾隆年制”,但足部造型与其他三件稍异的瓷法轮。相似外形高20厘米左右的瓷仿金法轮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大量可见。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中显示的瓷法轮资料。钱镇宗.清代瓷器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6;5、清嘉庆瓷仿金法轮立件,高19.7厘米,底径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圆轮外呈心型,齿处轮圈上装饰宝石,柄处装饰三宝莲叶纹,喇叭足上为覆莲造型,足底有篆字“大清乾隆年制”。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数十件相似造型的高度在20厘米左右的嘉庆瓷仿金法轮立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613.

[83]器物可见:清铜镀金法轮立件,高2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轮中心为藏传佛教中象征“三宝”的喜旋标志,轮齿呈菱形,最外四面有四珠垒成的三角状装饰,短柄中呈束腰状,覆莲状高足。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6717.

[84]器物可见:1、清雍正金累丝法轮立件,高1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轮中心向外轮齿十八条呈发射状,圈有两轮,最外有十一突起装饰,轮下为高座。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2991;2、清(18世纪)约为乾隆时期,铜镀金法轮立件,高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轮中心向外轮齿十二条呈发射状,圈有两轮,最外有九突起装饰,轮下为高座。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2317.

[85]器物可见:清(18世纪)约为乾隆时期,铜镀金法轮立件,高3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轮中心为喜旋标志,外一层为轮齿与连珠装饰,最外层呈心型,柄上饰宝瓶,双层覆莲状足。相似外形的一件清代高43.5厘米的银质法轮在西藏博物馆有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2316.次旦格列.藏传佛教的法器与供器——西藏博物馆藏品介绍[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2(3):37-38.

[86]图片说明:清乾隆粉彩瓷八吉祥立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轮、花、螺、瓶、幢、鱼、伞、结等八吉祥造型被塑在圆圈内并置于莲花座上,莲花座上为莲花造型,中为支架,下为覆莲造型的足。刘伟.清宫藏传佛教瓷器[J].紫禁城,2001(4):36-40.其他类似器物可见:1、乾隆八吉祥瓷立件(鱼立件),高1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建华.故宫博物院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236;2、乾隆八吉祥瓷立件(花立件),高1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底有篆字“大清乾隆年制”。王建华.故宫博物院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237;3、乾隆八吉祥瓷立件(花、结立件),高30厘米,上海文物商店藏。底有篆字“大清乾隆年制”。钱镇宗.清代瓷器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81;4、乾隆八吉祥瓷粉彩立件,上海博物馆藏,有轮、螺、伞、幢、花、鱼,其中根据托的造型“轮”“螺”“幢”似另外三套立件中的单品。《上海博物馆集刊》编辑委员会.上海博物馆集刊第4期——建馆三十五周年特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29;5、清嘉庆瓷粉彩八吉祥立件,高20.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花、瓶、鱼、结、轮、瓶、幢、伞八宝造型被置于圆圈内,圆圈下有突起可插入莲花座上的孔中,绿釉底上有红字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清代官窑瓷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239.

[87]器物可见:1、清雍正金累丝八吉祥立件,高20.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珐琅碟底上有玻璃罩,青金石瓶上有金累丝树,树上有轮、瓶等八吉祥装饰,底有青花楷字款“雍正年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2992;2、清雍正金累丝八吉祥立件,高19.8厘米,藏于台北故宫,上有螺等八吉祥装饰,底有青花楷字款“雍正年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2989;3、清雍正金累丝八吉祥立件,高5.7厘米,台北故宫藏,须弥山的金树上饰有轮等八吉祥装饰,底有青花楷字款“雍正年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2988;4、清雍正金累丝八吉祥立件,高16.2厘米,台北故宫藏,须弥山的金树上饰有螺、瓶等八吉祥装饰,底有青花楷字款“雍正年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32990.

[88]器物可见:清乾隆金累丝八吉祥立件,高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八吉祥由金累丝制成并有珐琅绶带等装饰,底足为紫檀木,地方官员奉给皇太后贺寿时的贺礼。吴明娣、袁粒.中国艺术设计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84.

[89]器物可见:清乾隆铜掐丝珐琅八吉祥立件,高45厘米,泰安市博物馆(岱庙)藏;其底座支架为八位造型各异的天神,是皇太后赏赐给岱庙的礼品。泰安市博物馆.泰安市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泰安市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8:http://www.daimiao.cn/contents/83/710.html.

[90]器物可见:清18世纪铜镀金八吉祥立件,高在29厘米-36厘米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788至11795。

[91]器物可见:清(18世纪)玉八吉祥立件,高34厘米左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玉八宝,下为珐琅镀金器座,左上饰“大吉”二字。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10.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11.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12.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13.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14.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15.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16.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17.

[92]器物可见:清(18世纪)约为乾隆时期,白玉八吉祥立件,高45厘米左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3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3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40.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41.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8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891.

[93]器物可见:清(18世纪)约为清乾隆时期,铜掐丝珐琅八吉祥立件,高36厘米左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八吉祥饰绶带,下为底座,底座呈莲花托,葫芦状支架,须弥座高足。掐丝珐琅八吉祥立件还可见于沈阳故宫博物院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皇权与佛法——藏传佛教法器特展图录[M].台北: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1999:图版81.

[94]器物可见:清(18世纪)铜镀金八吉祥立件,高20厘米左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铜镀金八吉祥下为莲花托,花卉状支架,底座呈须弥座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1943.

[95]图片说明:清乾隆瓷粉彩七政宝立件,高均在30厘米左右,缺失金轮宝与玉女宝,上海文物商店藏,依次为主藏臣宝、将军宝、马宝、象宝、神珠宝,座与七政宝立件可分离,绿釉底上均有篆字“大清乾隆年制”。钱镇宗.清代瓷器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8-180.

[96]器物可见:清铜掐丝珐琅七政宝立件,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藏;金轮宝、马宝、将军宝、主藏臣宝、玉女宝、象宝、神珠宝下为莲花高座,支架下部有葫芦装饰,下为须弥座足。吴明娣.汉藏工艺美术交流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229.

[97]器物可见:清代金累丝七政宝立件,高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与北京故宫所藏的金累丝八吉祥或是一对,工艺外形诸多相似。掐丝珐琅七政宝立件还可见于沈阳故宫博物院中。徐启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3.

[98]器物可见:1、清代金累丝七政宝立件,高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与北京故宫所藏的金累丝八吉祥七珍或是一对,工艺外形诸多相似。掐丝珐琅七政宝立件还可见于沈阳故宫博物院中。徐启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3;2、清乾隆瓷粉彩太平有象塑像,高14厘米,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白象回首,背托宝瓶。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器物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8: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219.

[99]器物可见:清咸丰粉彩瓶开光中描画了“太平有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8:http://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7314.html.

[100]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安郊区出土。岳敏静.馆藏塔式罐赏鉴[J].文物天地,2016(6):76-81.

[101]李轩鹏,李军.邢台地区塔式罐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2):36-57.

[102]可见于《资治通鉴·唐纪六十》。林丹娜.略谈铜珐琅“太平有象”[J].才智,2009(4):189.(www.xing528.com)

[103]器物可见:1、清乾隆瓷海螺水盛,高6厘米,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表面仿海螺壳呈黄色突起,使用时平卧呈碗状。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器物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8: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226.;2、清瓷褐釉贝壳水盛,高5厘米,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器物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8: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686.

[104]或称藏传佛教“五欲供”(即镜、琴、螺、果、绫等物品,象征色、声、香、味、触,是信徒表示自己断绝欲望,为取悦神或上师献上的供物,以期圆满)。要注意的是,“五欲供”区别于笔者在藏地见到的花、水、香、灯、朵玛(或称食子)等组成的“五供”。且要指出,藏地“五供”与内地五供中的香炉、花觚、烛台等组成亦不同。(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6,31.

[105]图片可见:藏传艺术中五妙欲与横放的海螺线描图。(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32.

[106]图片说明:清西藏唐卡“十六罗汉像”中描绘了供于佛祖前的八吉祥立件(局部),布达拉宫藏。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唐卡[M].北京:文物出版社[M].1985:185,图版43.

[107]比如清宫藏传佛教的佛堂中可见大小不同的两组八吉祥组立件摆放于佛前,据说这也是清代乾隆时期西藏常见的摆放方式。刘伟.清宫藏传佛教瓷器赏论[J].收藏家,2004(9):9-15.

[108](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18.

[109](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40-45.

[110]藏地的宗教场所见的大香炉建筑也常常仿藏式佛塔的覆钵造型。

[111]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

[112]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113]陈锵仪,郭美兰.六世班禅承德入觐述略[J].中国藏学,1992(4):58-68.

[114]建筑可见:清嘉庆时期造藏传佛寺拉卜楞寺与建筑融合的贡唐大佛塔。拉毛杰.藏传佛塔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36.

[115]建筑可见:尼泊尔甲容卡肖大佛塔。拉毛杰.藏传佛塔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41.

[116]建筑可见: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建造印度桑奇大佛塔。王晶波,王屏.环球文明考古地图[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71.

[117]图片说明:清乾隆瓷浅蓝地粉彩佛塔,高3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建华.故宫博物院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233.

[118]图片说明:清乾隆瓷深蓝地粉彩佛塔,高43.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分段制作,顶为瓶状,顶下为粉色盖,盖下为代表十三天的十三个相轮,轮下为饰有兽面、璎珞的覆钵中空可置经的塔身,身下为饰有金刚杵纹的白底红彩须弥座状底座,北京故宫中另一件蓝地粉彩佛塔缺失了顶盖。朱恒夫,聂圣哲.中华艺术论丛第13辑——明清艺术专辑[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221.其他类似器物可见:1、清乾隆瓷黄地粉彩佛塔,高4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陶婧.藏传佛教对清代陶瓷文化影响的研究[D].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23;2、清(16-18世纪)绿地粉彩瓷塔,高43.1厘米,台北故宫藏,中有西藏16世纪制作的高6.5厘米的铜镀金白度母像。相似粉彩瓷塔还可以在台北故宫中还有大量收藏,有蓝地(霁蓝、天蓝)、黄地(浅黄、金黄)、绿地(湖绿、浅绿)、白地、红地等多种颜色。王建华.故宫博物院院藏古陶瓷资料选粹[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233;3、清乾隆瓷蓝地粉彩佛塔,高31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759;4、清乾隆瓷红地粉彩佛塔,高29.7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759;5、清乾隆瓷黄地粉彩佛塔,高30厘米,法国吉美博物馆藏;顶为葫芦瓶状,塔中置物,下方座上有人物塑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759;6、清瓷紫红地珐琅彩佛塔,高31.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上至下分段制作,为瓶顶,宝盖,十三相轮,腹部身,须弥底座。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768;7、清蓝地珐琅彩瓷佛塔,高35.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764;8、清黄地珐琅彩瓷佛塔,高30.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762;9、清白地珐琅彩瓷佛塔,高31.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36;10、清金地珐琅彩瓷佛塔,高41.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35;11、清金地珐琅彩瓷佛塔,高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233.

[119]图片说明:清乾隆瓷黄地粉彩佛塔,高30厘米,法国吉美博物馆藏;顶为葫芦瓶状,塔中置物,下方座上有人物塑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759.类似器物可见:清黄地珐琅彩瓷佛塔,高30.8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5762.

[120]器物可见:尼泊尔铜佛塔(16世纪),高16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由上至下,壶状宝顶,十三相轮下有短柄,半圆覆钵身下有台阶状底,须弥方座上雕佛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38342.

[121]器物可见:1、清乾隆铜镀金佛塔,高147厘米,北京故宫藏;内供皇太后生前头发,被称为金发塔。徐启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2-193;2、清乾隆铜镀金佛塔,高123厘米,北京故宫藏;呈八角造型。徐启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0.

[122]器物可见:1、清乾隆铜镀金佛塔,高147厘米,北京故宫藏;内供皇太后生前头发,被称为金发塔。徐启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2-193;2、清乾隆铜镀金佛塔,高123厘米,北京故宫藏;呈八角造型。徐启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0;3、清乾隆铜镀金佛塔,高130厘米,北京故宫藏;表面嵌宝石。徐启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1;4、清18世纪铜镀金佛塔,高83.1厘米,台北故宫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12387.

[123]器物可见:1、清乾隆铜掐丝珐琅佛塔,高24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从上至下依次为火珠与日月标志顶,宝盖下为带卷草装饰的十三相轮,覆钵塔身,三级台阶,须弥方座。武斌,李英健.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珐琅卷[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136;2、清乾隆巨型掐丝珐琅铜佛塔,高25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底座有楷书款“大清乾隆甲午年敬造”,掐丝珐琅大佛塔在北京故宫中共有十二件,被放置在西南方位的宝相楼和东北方位的梵华楼中。李久芳.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属胎珐琅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8-149.

[124]器物可见:清乾隆青金石佛塔,高6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从上至下为火珠加日月标志顶,坠璎珞宝盖,十三相轮,覆钵塔身(中有金佛),玻璃板上有乾隆亲自创作的“无量寿佛赞”,下为三层台阶底座中设象牙阶梯。徐启宪.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宫廷珍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94-195.

[125]器物可见:清乾隆玻璃佛塔,高8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故宫博物院.光凝秋水——清宫造办处玻璃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294,图版119.

[126]器物可见:清漆剔红佛塔,高6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9559.

[127]张驭寰.中国佛塔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42.

[128]拉毛杰.藏传佛塔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36,21.

[129]梵语佛塔为“stupa”(窣堵坡)。(英)罗伯特·比尔.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197.

[130]藏传佛塔建筑大致可分为覆钵式与坛城式两种造型,覆钵式更为常见,也更古老,这种覆钵式造型的原型传说是千年前供养佛祖舍利的圆形坟冢。拉都.藏传佛塔的起源及其象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3):1-6.

[131]器物可见:18-19世纪西藏铜镀金佛塔,高24厘米,大英博物馆藏;由上至下为日月标志,垂带天盖,十三相轮,托盘变小,覆钵身下三阶台阶圆座,须弥方座。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50937&partId=1&searchText=stupa+Tibet&images=true&page=1.

[132]器物可见:印度铜佛塔(11-12世纪),高15.6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由上至下,莲苞顶,天盖上饰覆莲,十三相轮下有托,覆钵身上两环装饰,双层莲瓣底座。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37531.

[133]器物可见:西藏铜佛塔(13世纪或稍后),高25厘米,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由上至下为莲苞顶,天盖上饰覆莲,十三相轮下有托,覆钵身上两环装饰,双层莲瓣底座。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collections.vam.ac.uk/item/O24867/chorten-unknown/.

[134]器物可见:尼泊尔铜佛塔(10-14世纪),高20.7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由上至下,壶状宝顶,十三相轮下有短柄,半圆状覆钵身,双层底座下一层饰莲瓣。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37445.

[135]器物可见:西藏铜佛塔(15世纪或稍前),高50.8厘米,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由上至下为日月标志莲苞顶,坠珠天盖,十三相轮下有托,覆钵身,双层莲瓣底座。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697341.

[136]具体而言,一般认为顶饰(特别是火珠日月标志的顶饰)与宝盖是天空的象征,颈上的十三相轮象征达成佛果的十三阶段,覆钵塔身可供佛(根据所供不同意义各不同),方座则是佛教世界中心“须弥山”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中,藏式佛塔各部分还象征了相依相生的四大元素:地、火、风、水,和总括四大元素、超脱之上的“空”,即阐释了佛法中“四大皆空”的概念。具体表现为佛塔顶饰为“空”的象征、盖为“风”的象征、十三相轮为“火”的象征、覆钵塔身为“水”的象征、方座为“地”的象征,空在四大元素之上。另外,佛祖的跏趺坐被认为与藏传佛塔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佛塔顶饰表佛的“无见顶”与“白毫”,盖象征“佛语”,相轮象征“佛意”,覆钵塔身象征“脐轮”,方座象征“密轮”和“跏趺坐”。拉都.藏传佛塔的起源及其象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3):1-6.拉毛杰.藏传佛塔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36,21.

[137]藏语称之为“八邦曲丹”,藏地所见佛塔基本都囊括在这八塔的造型中。

[138]具体故事如聚莲塔象征佛祖出生后步步莲花的故事,菩提塔象征佛祖大彻大悟,吉祥塔象征佛祖首次讲法,神变塔象征佛祖伏魔,天降塔象征佛祖自天而降,和解塔象征佛祖平息内部僧侣争论,胜利塔象征佛祖自测寿命,涅槃塔象征佛祖入涅。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唐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191-192.

[139]如保护一地风水、辟邪镇妖、迎祥纳福、恭迎宾客、祈愿避灾等。拉都.藏传佛塔的起源及其象征[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20(3):1-6.

[140]元明一直有佛像瓷塑制作,却一直都呈汉传佛像之态。另外,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康熙时期的肌肤涂金的瓷质自在坐姿观音,呈男像,方座,有几分藏传观音造型的神韵,但更有汉传观音造型的特点(图链接如下)。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1917.

[141]具体而言,最迟6世纪左右在现巴基斯坦的斯瓦特等受到印度佛教影响的区域便已出现铜佛像,藏地7-9世纪之时,即藏传佛教前弘期时便有少量铜佛出现,藏地10世纪左右,即藏传佛教后弘期开始便有大量优秀的铜质镀金佛像出现,其有受到周边地区造像的影响,但结合高原地区的独特文化,西藏地区所制造的佛像形成了具有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的造像作品。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15.

[142]如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南京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私人藏家等处皆有收藏。

[143]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5-29.

[144]图片说明:清乾隆瓷粉彩观音菩萨像,高28.7厘米,首都博物馆藏,蓝釉发髻上有阿弥陀佛小佛,面慈,肌肤雪白,手臂上分别有两金色环,双手持莲,右手似结与愿印,腰部金色腰带,下部红釉裙,呈跏趺坐,彩釉莲座。吴明娣.汉藏工艺美术交流史[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220.

[145]佛像可见:清乾隆瓷仿金弥处巴(或称米楚巴)佛像,高16厘米,南京博物院藏,除发髻一部分为蓝釉外,全部涂金,结禅定印并捧宝瓶,造型与释迦牟尼佛颇似。“弥处巴”为藏语中“不怒者”之意,又称“不动佛”“阿閦佛”,是五方佛中东方世界之主。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珍藏大系——清代官窑瓷器[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220.

[146]佛像可见:1、清乾隆瓷粉彩无量寿佛像(阿弥陀佛像),高30厘米,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肌肤白釉,头戴五佛冠,臂披彩带,上身着绿釉服饰,下身服饰为黄釉,胸饰璎珞,手结禅定印托红釉宝瓶,粉彩莲座。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48;2、清乾隆瓷粉彩无量寿佛像(阿弥陀佛像),高29.5厘米,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700.

[147]图片说明:清乾隆瓷释迦摩尼佛像,高3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下为窑变涂金朱红莲座,释迦结禅定。赵宏.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时期藏、蒙俗瓷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1):43-48.其他佛像可见:1、清乾隆瓷释迦牟尼佛像,高3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各部分分开制作,中为空心,金彩顶饰,蓝彩发髻,腹肌涂金,右手说法印、左手禅定印,跏趺坐,朱红单臂袈裟,底座为粉彩莲花座。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03749;2、清乾隆瓷释迦牟尼佛像,高3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双手结禅定印。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03752;3、清乾隆瓷释迦牟尼佛像,高3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右手结与愿印。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03754;4、清乾隆瓷释迦牟尼佛像,高33厘米,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右手结说法印,背后有一孔。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591;5、清乾隆瓷释迦牟尼佛像,高3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肌肤涂金,右手说法印、左手禅定印,朱红袈裟,青釉莲座,仿哥釉须弥方座。赵宏.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时期藏、蒙俗瓷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1):43-48.

[148]图片说明:清乾隆瓷释迦牟尼佛像,高43.5厘米,沈阳故宫博物院藏,肌肤涂金,右手说法印、左手禅定印,朱红袈裟,青釉莲座,仿哥釉须弥方座。此为佛祖的法身毗卢遮那瓷佛像,或称大日如来、大日佛(释迦牟尼佛为应身),手结禅定印,捧宝珠,跏趺坐,皮肤、莲座皆涂金,五佛冠、胸前璎珞、双臂彩带、莲座上下边缘皆饰蓝釉、裙为暗红色釉。武斌.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精粹·瓷器卷·下卷[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217.

[149]佛像可见:7世纪释迦牟尼铜佛像,高15.4厘米,斯瓦特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

[150]佛像可见:13世纪释迦牟尼铜佛像,高24.8厘米,西藏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3.

[151]佛像可见:明永乐(15世纪初),释迦牟尼铜佛像,高22厘米,内地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23.

[152]佛像可见:9世纪毗卢遮那铜佛像,高12.5厘米,尼泊尔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6.

[153]佛像可见:14-15世纪毗卢遮那铜佛像,高32.7厘米,西藏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1.

[154]佛像可见:10-11世纪铜质米楚巴(不动)佛像,高15.5厘米,尼泊尔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68.

[155]佛像可见:清18世纪青金石五方佛之不动佛像,匣高20厘米,内地清宫制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19: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628225.

[156]佛像可见:11世纪铜质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像,高18厘米,尼泊尔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9.

[157]佛像可见:14世纪铜质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像,高24厘米,西藏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47.

[158]佛像可见:18世纪清乾隆铜质无量寿佛(阿弥陀佛)像,高27.5厘米,内地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9.

[159]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藏地考古(第九册)[M].成都:天地出版社,2014:3075.

[160]佛像可见:10世纪铜观音菩萨像,高15厘米,克什米尔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跏趺坐。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

[161]佛像可见:13世纪铜观音菩萨像,高22厘米,西藏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半跏坐。王家鹏.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30.

[162]佛像可见:明正统(1441年)铜观音菩萨像,高25厘米,内地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半跏坐,座下侧有楷书款“正统六年七月吉日造”,比例不甚协调,似民间作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2.

[163]刘伟.清宫藏传佛教瓷器赏论[J].收藏家,2004(9):9-15.

[164]应身释迦牟尼、法身毗卢遮那。

[165]或阿閦佛、不动佛。

[166]或阿弥陀佛。

[167]笔者在实地考察大昭寺与小昭寺时得知松赞干布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带来了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现供于小昭寺,又迎娶了大唐的文成公主,带来了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现供于大昭寺。另外,释迦牟尼二十五岁等身像则位于印度。《西藏王统记》中记载吐蕃人认为若将以上三尊佛像迎来,必可在藏地兴大乘佛教。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85.

[168]毗卢遮那佛居五方之中,在藏密中代表“法界体性智”,可以圆满诸德,启发善根,为金刚乘主尊。米楚巴佛居于东面,藏密中为毗卢遮那佛的“大圆镜智”的代表,能够伏魔无忧,有不动的品德。无量寿佛是五部佛中西方之主,其在五部佛中常称为“无量光佛”。久美却吉多杰.藏传佛教神明大全[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04:84-86.

[169]三者被藏民称为“三长寿佛”。

[170]无量寿佛的梵音为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是其辅佐,关于这一关系的记载在藏地较早可见于松赞干布口述的《玛尼全集》中。扎西卓玛:论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观音信仰[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21.

[171]在松赞干布口述的《玛尼全集》中观音菩萨被有意植入了藏族起源传说里,说观音菩萨左手生出金光变化而成的“菩提心猴”与罗刹女一起繁衍出了最初的藏族人。扎西卓玛:论藏传佛教文化中的观音信仰[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21,25,31,35.

[172]还有一件私人藏家的红绿彩作品,但是年代确实,还有待进一步考证。李辉柄,陈焕伦:元明瓷器研究[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97.

[173]图片说明:元至元青白瓷塔式盖罐,1974年景德镇元墓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高22.5厘米,盖上为藏式佛塔纽,连珠装饰龛口的塔龛内有坐佛,塔座周围分布八件犀角、灵芝等藏、汉文化中的吉祥宝物堆塑,盖沿上装饰两重连珠,圆口,粗短颈,斜肩,鼓腹下收,罐身堆塑相对的青龙与白虎、朱雀与玄武、中间插卷云纹浮雕,低圈足,足部饰莲瓣浮雕。青白地,佛塔、堆塑、浮雕处饰釉里红釉。颈部楷字“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壬寅吉置”,肩部楷字“刘大使宅凌氏用”。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陶瓷卷[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340.

[174]制作时间为“大元至元戊寅六月”,制作者为“壬寅吉”,其所有者应该为“刘大使宅凌氏”。

[175]器物可见:唐代瓷黑釉塔式盖罐,高51.5厘米,陕西省黄堡窑遗址出土,耀州窑博物馆藏,盖上为三角形塔身,塔刹为一猴观望,圆腹,下托莲高座。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5[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88.

[176]图片说明:唐代瓷青花塔式盖罐,高44厘米,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唐墓出土,盖上为竹节状五相轮,塔刹为宝珠,与颈部一起构成塔状,腹微鼓下收,下有高座。徐大江.唐代青花塔式罐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4):56-59.

[177]图片说明:唐代瓷白釉塔式盖罐,高59厘米,河北省临城县兽村出土,临城县文物保管所藏,盖上为圆珠,与盖颈组成塔状,鼓腹下收,下有高座。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58.

[178]如仿嵩山法王寺塔的密檐式汉传佛塔造型。辜璇:塔建筑在中国的演变[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2图

[179]李轩鹏,李军.邢台地区塔式罐研究[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2):36-57.

[180]器物可见:北宋至和(约公元1054-1056年)陶三彩塔式盖罐,高62厘米,河北省临城县岗西村宋墓出土,临城县文物保管所藏。盖上三角形五相轮,塔刹为宝珠状,与盖一起构成塔状,短颈鼓腹,下有高座,座山有墨书铭文,许多文字模糊难以辨认,大致交代说明的制作地点时间人物等。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3[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15.

[181]器物可见:宋陶塔式盖罐,河北邢台出土,高1.22米,盖上为圆珠,与盖组成塔状,鼓腹下收,下有四层高座。贺云翱.中华国宝图典[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79.

[182]器物可见:元(约公元1319年)铁彩瓷塔式盖罐,湖北省黄梅县西池窑厂元延祐六年墓出土(共出土两件,此为之一),湖北省博物馆藏,高42.2厘米,盖上竹节状(七相轮)塔,塔刹呈葫芦状,短颈,肩上堆塑白釉兽首,腹微鼓下收,圈足外撇。盖上叶脉纹,肩上如意云头文,腹部缠枝花卉纹,足部蕉叶纹。白地,纹饰铁彩绘成。周方清.延祐六年塔式罐之我见[J].收藏,2010(4):37.

[183]袁胜文先生对比唐代塔式罐的出土位置和《大汉原陵秘藏经》中有关唐宋时期的明器位置记载认为,唐代塔式罐位置与谷仓明器放置位置相符合,应该就是有保护尸体、祈求足食作用的“谷仓”。而元代的塔式罐则有学者认为与从宋代开始比较流行的火葬有关,元代火葬依然盛行,带藏式佛塔纽的瓷盖罐有作为骨灰罐的可能,不过这一猜想需要更为确实的证据,如罐中直接发现骨灰等。邵蕊.唐代与元代塔式盖罐比较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5):62-6图.

[184]有研究者将头呈其他动物造型,但整体呈半圆状造型的“耳”皆称“象耳”,对于非象头造型的“象耳”,本文皆不纳入讨论。

[185]如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四川大学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英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私人藏家等处皆有,其他材质的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等处也可见。

[186]图片说明:元至正青花瓷象耳瓶一对,63.6厘米-63.8厘米高,大英博物馆藏,颈部铭文皆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舍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元代瓷象耳瓶在私人收藏中还有釉里红与红绿彩,但时代有待进一步鉴定。赵燕.元至正十一年青花云龙纹象耳瓶铭文考辨[J].新美术,2013(4):72-78.其他类似器物可见:1、明万历翠蓝釉象耳瓶,高33.5厘米,景德镇制造,大英博物馆藏,相似一件万历作品法国吉美博物馆亦有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60164&partId=1&searchText=elephant+head+handles&images=true&view=list&page=1;2、明万历青釉象耳瓶,高33.2厘米,龙泉窑制造,四川成都明墓出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张柏.中国出土瓷器全集10[M].科学出版社,2008:187;3、明白釉象耳尊,高26.2厘米,德化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6970.html;4、清初(1644-1700)青花梵字象耳瓶,高45.7厘米,景德镇制造,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20:http://asianart.emuseum.com/view/objects/asitem/items$0040:4700;5、清嘉庆青釉青花象耳瓶,高38.6厘米,四川大学博物馆藏,象耳施褐釉。王波.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瓷器卷[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140,图版138;6、清光绪米釉象耳瓶,高15厘米,宜兴窑制造,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藏。腹铭文“有花有酒春常在”,“丙子孟夏秀生仿古”。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19:http://www.guimet-grandidier.fr/html/4/selection/notice/notice-imp.htm?Id=1612.

[187]图片说明:清雍正仿官窑象耳带环瓶,民窑制造,私人收藏。铁源.明清民窑瓷器鉴定·雍正卷[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5:18.

[188]器物可见:1、清康熙五彩人物象耳瓶,高34.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底楷书“康熙年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13958;2、清乾隆粉彩象耳转心瓶,高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底款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其他北京故宫收藏的转心瓶上仍可见象耳装饰。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7053.html.

[189]器物可见:清乾隆蓝釉象耳琮式瓶,高2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底款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台北故宫还收藏了大量相似的乾隆时期该类作品,和光绪时期仿乾隆的蓝釉象耳琮式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4818.

[190]器物可见:1、明正统-天顺珐华象耳方形瓶,高23.8厘米,景德镇制造,大英博物馆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60200&partId=1&searchText=elephant+hea d+handles&images=true&view=list&page=1;2、明弘治珐华象耳香炉,高17.5厘米,景德镇制造,大英博物馆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27315&partId=1&searchTex t=elephant+head+handles&images=true&view=list&page=1;3、清(18世纪前期)铜掐丝珐琅象耳盂,高1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底伪款“景泰年制”。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15843;4、清象牙划花象耳炉,高7.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台北故宫中还藏有青玉质地的象耳香炉。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DB/OL].:台北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antiquities.npm.gov.tw/Utensils_Page.aspx?ItemId=307527.

[191]器物可见:1、清蜜蜡象耳衔活环瓶,高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dpm.org.cn/collection/jade/232472.html;2、碧玉象耳衔活环觚,高22.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dpm.org.cn/collection/jade/234082.html.

[192]岳敏静.馆藏塔式罐赏鉴[J].文物天地,2016(6):76-81.

[193]器物可见:明白釉象耳尊,高26.2厘米,德化制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6970.html.

[194]具体而言,其来源于印度佛教寓言集——《本生经》中的一则寓言名为“鹧鸪本生”(但其中无兔子),喜马拉雅山下有一株榕树,其旁生活着象、猴、鹧鸪,它们是朋友,却互相缺乏尊重。为了找出谁比较年长,它们希望用这棵树的年龄来比对,象说自己小时候树为树丛,猴说自己小时候树为幼苗,鹧鸪说这棵树是自己播种的。所以鹧鸪为长,处于重叠的“四瑞”顶部,其次是猴,再次是象。有序的尊重便建立起来。而后来兔子加入了这个故事,因为它幼时树在发芽,被置于鹧鸪之下,兔年龄长于猴、象。佛陀尊长,以自己为鹧鸪、兔是阿难陀、猴是舍利弗、目犍连为象。还有一个传说中“四瑞”叠在一起才能食用树上果子,说明合作的重要性。还有鹧鸪为天、猴为树、象为地、兔为地下的说法,象征自然环境的说法。郭良鋆,黄宝生.佛本生故事选[Z].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5-26.

[195]或称“阿孜热牵象图”。杨辉麟.西藏佛教寺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405.

[196]康·格桑益希.藏传噶玛嘎孜画派唐卡艺术[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320.

[197]狮纽其实早在唐代已经可见,宋代青白瓷执壶等器形上更是频繁出现,元代青白瓷上仍可见狮纽造型,但皆不是白毛绿鬃的雪狮纽。

[198]棋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为明宣德时期的器物。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dpm.org.cn/collection/enamel/228129.html.

[199]王渊.补服形制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1:142.

[200]图片说明:2015年8月3日笔者摄于拉萨街头。

[201]唐卡中士(指为自己逃脱轮回之人)护法神与雪狮坐骑。西藏人民出版社.西藏唐卡大全[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5:162,图版228.

[202]雪狮纽造型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崇祯时期狮纽六方盒上可见,另外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中一件清康熙的狮纽六方盒上也有。雪狮造型相关瓷塑造型则在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等处皆可见到。

[203]图片说明:明崇祯瓷狮纽六方盒,高14.5厘米,景德镇制造,大英博物馆藏,狮呈匍匐状,绿色鬃毛,蓝色尾巴,口足皆为白色,颈部红色火焰。

[204]图片说明:明崇祯瓷狮纽六方盒,高14.5厘米,景德镇制造,大英博物馆藏,狮呈匍匐状,绿色鬃毛,蓝色尾巴,口足皆为白色,颈部红色火焰。

[205]器物可见:清康熙骑狮瓷塑,高17厘米,景德镇制造,大英博物馆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64962&partId=1&searchText=lion+Porcelain&images=true&page=1.

[206]器物可见:清康熙瓷狮瓶,高16.5厘米,景德镇制造,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20:http://collections.vam.ac.uk/item/O195848/vase-unknown/.

[207]器物可见:清乾隆狮子瓷塑,高42.5厘米,景德镇制造,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48675.

[208]器物可见:清(19世纪)对狮瓷塑,高22.4厘米、20.9厘米,内地制造,西藏收集,大英博物馆藏。英国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在线藏品数据库[DB/OL].: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2017-1-20:http://www.britishmuseum.org/research/collection_online/collection_object_details.aspx?objectId=261638&partId=1&searchText=lion+Porcel ain&images=true&page=1.

[209]在解放前的西藏,雪狮标志曾被使用在钱币纸钞上、邮票上、政府印章上。斯农平措.藏族的狮子舞和牦牛舞[J].中国西藏:中文版,1994(3):29,36.

[210]具体而言,西藏的雪狮控制着藏地广袤的雪山,是一种凶恶面孔的神灵,生性顽皮好动。传说中,雪狮难得一见,仅仅在其于两山顶间跳跃的时候可以得见其身姿,如同飞翔一般,所以有的唐卡中雪狮被置于雪山的顶峰。雪狮曾出现在藏传佛教白教祖师米拉日巴的梦中,米拉日巴师父玛尔巴说梦中这只位于柱子顶端的雪狮是米拉日巴自身的象征,其鬃毛为身负密宗教义的象征,其四只爪子为“四无量”(即慈悲喜舍)的象征,其远眺之眼为了断凡心的象征,其将要奔跳于山间之态是自由无拘的象征。(英)罗伯特·比尔.向藏传佛教象征符号与器物图解[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69-7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