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民一生有“五不、三多”:不闲聊天、不逛商场、不吸烟、不喝酒、不打牌;感人故事多,读书多,干儿子、干女儿多。
王天民的干儿子、干女儿有100多个,全部是他教过的学生。
笔者刚好碰到去学校看望他的三个学生:尚小香、苗浩毅、李洁华。这三个学生已是天命之年,都在当地任教。但这三个学生,起初仅是初中毕业或高一没读完就回家务农了。她们在家干农活时怀揣写作梦想,得知王天民善于写作,就去找他求助。王天民把她们作为班级的编外学生,经常让她们到学校、到自己的办公室学习,甚至有两三年,吃住都是在他的家里。当时,有许多人觉得女孩子都那么大了,经常在他家吃住不太合适,风言风语地说闲话,但王天民不为所动。
李洁华讲了一个故事,王天民去洛阳进修的时候,她正在自学考试,当时有一门《教育心理学》的课,她因为穷,没钱买书,王天民就在洛阳借到这本书,硬是把《教育心理学》中的重点题目一题一题地抄给她。后来她通过自学考试上了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教师。李洁华说,是王老师改变了她和家人的命运。
漯河市的一位家长来圣陶学校考察,连续看了三天,然后找到王天民求助。原来,他15岁的儿子有特长,玩悠悠球获得过全省第三的好成绩,还特别喜欢摄影、摄像,但学习成绩不太好。孩子受不了教师的讽刺、挖苦,辍学在家。
面对这位父亲的求助,王天民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的孩子对悠悠球感兴趣,又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有一技之长,总比沉迷网络、早恋强。他想在悠悠球方面做世界第一,多么了不起呀!做不到第一,做唯一。这正是我的理念。家长、教师所谓的没有处理好兴趣与学习的关系,在我看来,这根本怨不得孩子,得怨家长、怨教师、怨体制。这样的学生,圣陶学校求之不得。如果你的孩子在圣陶,我不仅不逼他学习,还会鼓励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会建议他创立一个社团,让他领着其他同学一起玩,如果他自己出去参加比赛,我还可以给他报销路费。”(www.xing528.com)
这位父亲把王天民的这段话录了下来,孩子听了这番话,决定参加完北京悠悠球比赛后,就来圣陶学习。
几年前,一位40多岁的女士,带着北京特产来看王天民,并与他合影留念。原来,她身患癌症,只剩下3个月左右的时光。不远干里来找王天民的理由是:“你当过我一个学期的少先队辅导员,你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临走时,这位女士也没把自己的名字告诉王天民,至今王天民也不知道她是谁。“教师真是天下最幸福的职业!”这是王天民从教一生得出的结论。
学生在他家吃住三年的故事、他半夜翻山越岭家访的故事、自己外出吃饭陌生人买单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王天民的生命中太多太多,几本书也写不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