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教育是生命的事业,但很多教育者对生命的认识少得可怜。您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研究儿童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新基本功。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研究儿童?
李政涛:对生命的认识,对人性的洞察,的确是很多教育者所缺失的。现在的问题在于,寻找什么切入点,以何种方式加以改变。
近些年,培育当代教师的“新基本功”,是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团队反复倡导的一个核心理念。它的基本预设是:新理念,新形势,需要教师有新基本功。之所以把“研究学生”作为新基本功之一,根源在于“培育健康、主动发展的学生”和“培育生命自觉”的“新基础教育”的核心理念。即使是流行已久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本教育”“生本课堂”等,同样需要教师有“研究学生”的新基本功来转化和支撑。
作为教学新基本功,“研究学生”需要渗透转化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把学生实际状态作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作为教学目标制定的首要依据。为此,要研究学生走入课堂之前,已经有什么,还缺什么,困难障碍在哪里,差异是什么。目前来看,教师最缺乏的是两种能力:一是基于学生学习困难和障碍的发现,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并设计教学流程;二是基于学生的差异备课和上课。(www.xing528.com)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努力改变的是教师备课时心中有学生,进入课堂后心中就只有教案的教学陋习,养成在教学现场对学生生成资源的敏感、捕捉、提炼和再造的能力,与此相应的是“倾听学生”的新基本功。
在教学反思中,依然要有对学生的研究和解读。如果说,教学设计是对学生的一度解读,教学过程是二度解读,教学反思则是三度解读。反思重心放在:哪些对学生的研究解读是意料之中的,哪些是意料之外的;这堂课让“我”对学生什么地方的了解更加清晰、准确、具体和丰富了;如何带着对学生学情新的理解和把握,进入到后续教学重建……
如此一来,对学生的研究,就变为具体实在的教学现实,就能让教师经历真实的“研究性变革实践”:把研究的意识、能力和方法渗透到教学全程之中。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能够如此长期持续地研究学生的精神宇宙,教师的精神宇宙一定得到重建和丰富,这也是我在《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中提出的一个观点:“在教师的内心书房中,从此同时安放着孩子的宇宙和教师的宇宙,它们在彼此交融中实现了宇宙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创生。”对于这样的一幅美好图景,我充满了期待和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