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长如何改变思维方式:教师成长的革命

校长如何改变思维方式:教师成长的革命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需要校长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在此过程中,校长需要在思维方式上改变原先习惯性的点状思维、割裂思维和二元对立思维,树立关联思维和整体融通思维。“新基础教育”是通过在学校内部举行的“中期评估”“普查”“精品课”“品牌特色课”,以及渗透其中的大量的“专题研究”“现场培训”等方式推进的。此外,校长还需要改变只看重结果的“结果思维”,形成努力发挥过程价值的“过程思维”,精心策划每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的过程环节。

校长如何改变思维方式:教师成长的革命

笔者:要解决教师精神现实的问题,重建教师的精神宇宙,需要学校管理做出怎样的调整?需要校长如何改变思维方式?

李政涛:这也是好问题!我刚才说,教师精神现实的改变最终要靠自己,这是站在教师自身的立场上所言的。这并不意味着外部环境就对教师精神现实的改变没有影响,很多时候,尤其是在教师尚无生命自觉的情况下,外部环境影响会发挥关键作用。

站在校长的立场上,首先需要把教师精神生活的丰富和精神品质的提升放在教师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有的校长已经在这么做了,如组织教师听音乐会、看话剧,到大学听各种课程、讲座和报告等,通过参加各种高品质文化活动,改变教师原有精神生活的贫乏或贫瘠状态。这是一些很值得称道的做法。当然,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毕竟教师日常工作繁杂,回到家里,还有各种家庭事务性工作等等,很难把更多时间用于学校之外的文化生活。教师的精神生活主要是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之中的,如何在学校生活中提升教师的精神生活品质,为教师精神宇宙的重建创造条件,可能是校长最需要斟酌考虑的现实问题。

为此,校长可以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步,先明确教师精神生活品质的目标和标准,即什么才是理想的教师精神生活品质;第二步,依据这一目标,对校内教师的精神生活品质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和缺失;第三步,针对问题和缺失,确定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方式,包括将改善情况纳入对教师的评价标准。

在此过程中,校长需要在思维方式上改变原先习惯性的点状思维、割裂思维和二元对立思维,树立关联思维和整体融通思维。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教师精神宇宙的重建”作为一个孤立的问题来对待,而是要力求与其他方面的工作建立起内在关联。如把教师精神品质的提升与课程教学改革联系起来,在具体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升教师思维品质的清晰度、凝炼度、准确度和综合度。例如,在备课中实现环节的清晰,既要明确每个环节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想清楚每个环节可以发挥的独特作用,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遭遇到的特殊困难障碍及其应对策略,还要明晰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关联、转换和提升点。又如,在说课和评课中,教师要善于提炼出自己的核心观点和建议,准确发现自我和他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等。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就是在这样一些日常性而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中推进的。

这说明,要把相对抽象的教师精神宇宙的重建问题从理想问题变为现实问题,学校管理需要提供和创造各种载体或平台。“新基础教育”是通过在学校内部举行的“中期评估”“普查”“精品课”“品牌特色课”,以及渗透其中的大量的“专题研究”“现场培训”等方式推进的。特别是“现场培训”,尤其为我们重视。我们希望通过专题性的教学实践、教学研讨和执教老师的教学反思和重建,把“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渗透转化进去。有了课例或课型这样的载体,抽象的理念就有了落脚点,这比脱离具体课堂情境的大规模培训,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有效得多。

此外,校长还需要改变只看重结果的“结果思维”,形成努力发挥过程价值的“过程思维”,精心策划每一次教学研讨活动的过程环节。以语文学科组的教学研讨为例,“新基础教育”创造了“教学研究九步法”:

第一步,专题性实践课。如基于“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上课。

第二步,专题性报告。请执教教师所在教研组组长做一个20-30分钟的专题报告,介绍这个专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www.xing528.com)

第三步,专题性说课。执教教师以本堂课为例,说明如何在课堂中具体研究和转化“单元类结构整体教学”。

第四步,专题性评课。本年级备课组教师以单元整体教学的眼光评课。

第五步,提问质疑。其他组或者其他学校,以及大学研究者对实践课和专题报告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

第六步,团队回应答辩。执教老师、教研组长和组内老师,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分别选择性回应各种问题。

第七步,集体评课。参与听课教研的所有老师进行具体点评,要求是既要当鉴赏家(品味这节课和报告的亮点、特色,值得我们吸收借鉴之处),也要当批评家(准确发现其中的问题及其问题背后的症结),更要当建筑家(提出系统改进重建的具体建议和方案)。

第八步,二度反思,执教老师和报告人听取了同行的评议之后,谈谈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尤其是后续重建的想法和做法。

第九步,教学重建。在组内或在更大的范围内上重建课。把本次研讨中生成和感悟到的资源化到重建课之中。重建的方式有多种类型,包括基于同一内容、基于学生问题、基于教学方式、基于教学环节等上不同类型的重建课。

上述教学研讨的过程设计,在层层递进中力图实现不同环节的内在关联和综合融通,特别是“二度反思”和“教学重建”两个环节,就是对前面所有环节的综合融通和具体转化。这样的研讨,远远比大而化之的讲座培训更有实效,教师通过这种“触手可及”的载体,可以体会到一个或一些抽象的教学理念,是怎么化到课堂之中去的,而在此过程中,也为教师创造了大量的“做”“说”“想”的机会,它们其实就是提升教师思维品质的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