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精神的现实只能靠自己来改变和救赎”,那么,请您具体谈谈教师如何解决精神现实的问题?
李政涛:这是一个意义重大但却异常艰难的问题。难在哪里?首先难在许多教师常常把改变和救赎寄托于外部现实的改造上,如有一个好的社会环境,有好政策,有好领导或好专家等,但对自己有何作为,又该如何作为,不是容易忽略就是刻意回避。所以,教师群体中有不少“怨妇”“怨男”,不是抱怨社会如何如何,就是抱怨校长和专家,或者抱怨学生如何如何。他们心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预设:等社会环境变了,换了好领导、好专家,有了好学生、好家长,我才可以开始改变。这种等待的心态相当流行,它制约了教师精神现实的改变:将所有的改变都依赖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这是一个貌似现实但实质过于理想化的空想,几乎不可能实现。恰恰相反,先从自身的改变做起,自己改变自己,才是最现实的路径。再次回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是改变人,但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改变,没有改变自己的意识和力量,没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和行动,如何能够更好地改变他人?
要改变教师的精神现实,首要之处在于让教师有改变自我的自主自觉,拥有“生命自觉”,有不断提升自我的内生力和自生力,无此,任何精神现实的改变都将沦为空谈。(www.xing528.com)
当然,我深知所谓教师拥有改变自我精神现实的“生命自觉”殊为不易,它同样需要一个从理想目标到现实转化的过程。这些年来,我参与的“新基础教育”改革,在教师发展上,核心目标和策略就是围绕着促进教师的生命自觉展开的。这项改革持续了20年,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毕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拥有这样的生命自觉,就像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名师一样。如何把美好的理想变为具体坚实的现实?这是我多年来纠结于心的问题。我早已改变了最初参与教师培训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时的幼稚想法,以为通过做一两场报告,让老师读一两本书,上一两堂课就能发生很大的改变。对此,我这个曾经最理想的理想主义者,已经成为叶澜先生所言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这暗合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因事实生理想,用理想正事实。我现在已经对过于理想化的理念或口号有了高度的敏感和警惕,开始有了这样的思维习惯:这个理念这句话,有没有可能变为现实?又该怎么变为现实?
在从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中,我和我们的“新基础教育”团队已经走出了自己的路,但这条路并没有终结,还在继续延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