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教师成长的革命

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教师成长的革命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人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其实,习惯、能力等都很重要,但有一样比这些还重要,那就是关系。当我们跟自己的关系不好时,很难获得真正的喜悦。而我们在很多时候,习惯性地把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强行灌输给孩子,破坏了与他们最重要的那层关系。外在关系出了问题,是因为内在心灵有了缺憾。

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教师成长的革命

笔者:您有一个重要观点——先有关系后有教育,请具体解读一下。

陈鹏宇:这其实是一个“教什么”的问题。对于孩子,我们最应该教什么?做人的道理、知识、能力、习惯……这些都很重要,可是我们教这些,结果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很多人说,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那么为什么很多人虽然很努力地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呢?因为好习惯都不是培养的,好习惯是养成的。养成好习惯和培养好习惯的区别是什么?这很重要。前面说的现象其实是“本”的问题搞错了。养成好习惯的“本”在孩子,培养好习惯的“本”在家长。

“习惯”有两个概念,一个是“习”,一个是“惯”。“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是:鸟练习飞行叫作“习”,意思就是践行、行动。《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以我造了一个词——“习悦”。孩子能否养成好习惯,取决于他有没有“习悦”,也就是说,看他“习”的时候,他是否开心。当一个孩子在“习”的时候很开心,那么他还想不断地学习,慢慢地,就会“惯”。这就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真正含义。

反之,孩子每天起床后,家长让孩子养成叠被子的习惯,可能孩子一开始不想叠,如果家长的态度很强硬,要求孩子必须这样去做,孩子在被迫的情况下,虽然“习”了,但是却不“悦”,是不得不“习”。慢慢地,当孩子的不“悦”积压得越来越多,他就会变得压抑。也许有的家长常说:“我的孩子很懂事。”而事实上,越听话、越懂事的孩子压抑的不“悦”就越多,终有一天他会全部释放出来,进行强烈的反抗。许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觉得把孩子管理得很好,可是到了某一阶段却发现孩子突然变了,这个改变不是偶然的,而是孩子成长的必然,是我们教育的必然。

其实,习惯、能力等都很重要,但有一样比这些还重要,那就是关系。决定每个人成功与幸福的关键就是他处理与人关系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教一些自认为重要的内容,反而破坏了更重要的内容,这个更重要的内容就是关系。(www.xing528.com)

我把关系分成了三种,与自己的关系,与别人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跟自己的关系好了,你才会体验到一份喜悦;与别人的关系好了,你才会体验到一份拥有;与环境的关系好了,你才会体验到一份宁静……

当我们跟自己的关系不好时,很难获得真正的喜悦。所以我们不停地去获取更多的东西,想要获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份快乐;我们不断地期望完成目标,期望完成有条件的那份快乐;我们不断地去迎合别人的需要,加入各种群体,不断地更换朋友,去寻找短暂的拥有式的快乐。我们再看看更大的关系,我们不断听到地震海啸等消息传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灾难?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人类跟环境的关系出了问题,当我们无节制去开发地球的时候,我们就失去了平安与安宁。教育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们不断去开发孩子,要求孩子成为我们所想要成为的人,孩子怎么会有喜悦?当孩子长大后,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孩子都无法真正为自己而活,无法活出属于自己的那份快乐。

成人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跟孩子处理好关系的过程。当关系好了,一切都会好。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如果你们的关系很好,让孩子觉得你是他的知己,那么,无论你让他去做什么,他都会愿意去做。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去和孩子谈理想和目标,他就会自然而然地听取我们的意见与建议。而我们在很多时候,习惯性地把自认为很重要的东西,强行灌输给孩子,破坏了与他们最重要的那层关系。

外在关系出了问题,是因为内在心灵有了缺憾。所以,我们不能单单注重外在“术”的训练,更要注重教师内在心灵的成长,这是“道”的修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