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培训持续升温,教师疲于应付”,“没有骨干教师、名师的帮助指导,教师难以快速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专业发展的压力与日俱增”……诸如此类的问题在调查问卷中很普遍。
为什么教师对培训疲于应付?在北京大学教育文化战略研究所王继华教授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把工作当成谋生的工具,把生命与工作割裂开来,缺乏做好本职工作的强烈意愿!
这一判断在《成功长青》一书中得到了印证。该书作者美国管理学家波拉斯公布了一条坏消息:“不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很危险的。残酷的现实是,如果你不热爱你所做的事情,你终将会被那些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情的人击败。”
成功=意愿+方法。当人的意愿足够强烈时,世界上最好的方法会自动呈现出来。王继华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最缺的不是知识、技能,不是方法、技术,甚至也不是理念,而是发展的意愿。教师的发展意愿不仅决定着自身的专业发展层次,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状况。学校发展最终靠的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教师,学校的前途就在于有多少教师全身心放在工作上。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教师的发展意愿最重要,而学校却在想尽一切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成长仅仅是表象,其背后除了教师的发展意愿,还有教师的精神成长。(www.xing528.com)
知名心理专栏作者武志红认为,人们所有重要的外部关系,都是其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结果。内在的关系模式是我们与他人、社会乃至世界相处的基石。简而言之就是,童年时,我们怎么与父母相处,长大后,我们就怎么与其他人相处。比如,婴儿时,若将妈妈知觉为不欢迎自己,则长大后,就会将整个外部世界知觉为不欢迎自己。这份感觉会一直存在内心深处,长大后呈现出来。
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看来,对于多数教师来说,之前的教育由于父母、老师过多的包办代替、控制,他们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丧失了独立的能力、选择的能力、爱的能力,活在焦虑、恐惧、悲伤的情绪中,精神上可能还处在“儿童期”。这样的教师既不能观照自己的内心,也不能观照学生、他人的内心。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他们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向学生,往往会对学生造成伤害,而自己却根本意识不到。这是典型的“打着爱的名义的伤害”。
对于这样的教师而言,仅靠管理制度是远远不够的,“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更多的关注、支持、鼓励、认同,而非要求、挑剔、指责、抱怨、批评,他们急需修正自己的心灵图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