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解读《一线备课(上)》:教学中融合读写的有效方法

全面解读《一线备课(上)》:教学中融合读写的有效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在公开示范课中,读写结合几乎成为“规定动作”。在关注了许多节以“读写结合”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案例后,我们发现当前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着以下三个较为显著的问题:问题一:形式化。以上三个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对“读写结合”认识上的偏差。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在“学习”这一焦点上汇聚,应看作是学习的主体,经由实践操演,实现自我认知生长的有效建构过程。

叶圣陶先生早先就指出:“教材里的课文,精挑细选,阅读时看出那些可取之处,对其选剔与斟酌就渐渐增进了较深的识力,写作时凭着那种识力来选剔与斟酌,就渐渐训练成较精的技能。[1]”至今为止,“读写结合”依然是时下单篇阅读教学中相对主流的模式。特别是在公开示范课中,读写结合几乎成为“规定动作”。在关注了许多节以“读写结合”为主要模式的教学案例后,我们发现当前读写结合教学,存在着以下三个较为显著的问题:

问题一:形式化。从读到写,逢读必写。读中带写,做足了写的样子。实际上,读归读,写归写,样子做得足,流于形式,效果未必突出。

问题二:碎片化。从阅读的语篇中任意抽取局部进行片段仿写,这里写一处,那里写一点,写得随意,写得散碎,写在表面。(www.xing528.com)

问题三:孤立化。貌似阅读和写作相联,实则各自孤立。阅读时,忽视文章创作之初的情境、目的、功能,走“技法训练”的机械式教学路线,将教学逼迫到训练的孤岛。

以上三个问题的根源,归结为对“读写结合”认识上的偏差。依然觉得阅读学习要在写作上体现成果,要完成对语篇中写作技法的模拟,要制作出完美的语篇写作结果。在这样的认识下,教学格局也是狭隘的,只要仿着例子,做出样子,写出段子,就视为大功告成。这也是对阅读与写作中应存的“学习本质”的严重遮蔽。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在“学习”这一焦点上汇聚,应看作是学习的主体,经由实践操演,实现自我认知生长的有效建构过程。这里的认知生长,就代表着学习正在发生。所谓的建构过程,指的是学习阅读和写作中,学习的结果是时时变化、演绎、发展的,学习者应主动发现变化,吸纳新加入的信息,不断改变旧的认知结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