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读统编:一线备课(上)-精准明晰教学站位与数量定位

解读统编:一线备课(上)-精准明晰教学站位与数量定位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这都是从国家标准的高级层面,提出对整本书阅读明晰的教学站位以及数量定位。在教材中出现“名著阅读”单元,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是落实《课标》要求的最为牢靠的保障与依存。2.“名著阅读”单元的存在价值基于《课标》理念编撰的统编版教科书,更为注重对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予以落实。每一部古典名著都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中华文化特征,至今广为流传。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名著阅读系统课程”。

解读统编:一线备课(上)-精准明晰教学站位与数量定位

1.为什么会出现“名著阅读”单元

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最早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分为精读(文选教材)和略读(整部的名著)两部分,“精读选文由教师拣定书本,大半在上课时直接讨论;略读部分包括整部的名著,由教师指定数种,大半由学生自修,一部分在上课时讨论”[1]。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国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说道:“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可见,阅读整本书并非是空穴来风,应当属于优秀传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习任务群”中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在18个“任务群”中稳居“第一”,覆盖语文学习的“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2]。《课标》在总目标中就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同时还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3]这都是从国家标准的高级层面,提出对整本书阅读明晰的教学站位以及数量定位

在教材中出现“名著阅读”单元,势在必行且意义重大,是落实《课标》要求的最为牢靠的保障与依存。

2.“名著阅读”单元的存在价值(www.xing528.com)

基于《课标》理念编撰的统编版教科书,更为注重对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予以落实。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华编审阐述了统编教科书“三位一体”的编写体系:“统编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以各单元课文学习(分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并在这方面凸显特色,以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4]什么是“好书”?两个单元的编撰做出了有力的回答——经典。

阅读经典,是学校教育、学科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卡尔维诺说:“无论你愿不愿意,学校都要教你读一些经典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或通过把它们作为一个基准)你以后将辨别‘你的’经典作品。”[5]卡尔维诺将推荐与阅读经典的意义和任务,做了清晰的指向。统编教科书在编撰中,关注、推荐、引导阅读经典,就是体现着温暖人心,陶冶性灵的教育本质。如叔本华所说的:“运用各种语言撰写的浩繁书海中,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一的书才能作为真正具有永久价值的文献传诸后世。”[6]两个单元选编的经典书目,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多得的巨大财富。其中五年级编撰的“中国古典名著”堪称璀璨的明珠,见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和文学史,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繁荣、兴衰、演绎、变迁,是中华母语的活化石,资料库展示的正是文学、文化文艺研究的聚焦点。每一部古典名著都代表着不同时代的中华文化特征,至今广为流传。六年级编撰的“外国名著”深受学生喜爱,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是曾经带给全世界亿万读者人生启迪和发展智慧的书。今天丝毫不减阅读热情,依然被争相传看,是脍炙人口的“我正在重读”的书。阅读这些“支撑着人类文明”的书,可“掌握跨越时空的普世真理[7]”。

统编名著阅读单元,不仅选编了名著节选,还在单元中提供了导读提示,配套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名著阅读系统课程”。同时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给出了适合于本单元的阅读方法、读书策略等。每个单元还设计了快乐读书吧,借助“你读过吗”,对单元中出现的某一部名著予以重温、回应、细化;借助“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延伸推荐相关书目,鼓励课外继续阅读,“相信你可以”这一行字,显露出编者的柔软与亲和,只有让学生在非强制的阅读之中,才会碰到卡尔维诺说的“你的书”,才可以让经典沁入人心。

综上所述,统编教科书“名著阅读”单元体现了教科书编撰的明显意图: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局限在课内,在课外要主动阅读同类经典,要在肥沃的经典土壤中延伸、汲养。同时,阅读并非都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教科书不仅推介书目,也注重提供方法指导,“一本名著,一种读书方法”或“一类书,一套阅读策略”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