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观照标准?解读《课标》一线备课小秘籍

如何观照标准?解读《课标》一线备课小秘籍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课标》三个学段都涉及观察,已经实属可贵。从“国家标准”层面看,确实无法过细地给出指标。例如,第一阶段特别在意的“动作次元”是主动去留心;第二级形象次元则在意观察并获得各种见闻、感受、印象;第三次的符号次元则将观察上升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让个体拥有与众不同的标志——具有观察能力的,有教养的人。

如何观照标准?解读《课标》一线备课小秘籍

首先,从《课标》来看,对观察力虽有要求,但也显得含糊笼统。如《课标》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目标中,唯一提及观察的是夹杂在此句中的“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1]”。其中的“留心周围事物”,权且看作是对观察的呼吁。但仅仅是一个“留心”,含混不清的表述让第一学段写话前的观察变得无从下手。而“对写话有兴趣”挤压在前,真的有本末倒置的意味。兴趣,很大程度上不是“有没有”的,而是培养出来,体验出来,或者说是观察实践中带来的。观察力,是写话的“先遣部队”。《课标》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目标中提及:“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者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2]此处直接提出“观察周围世界”,依然是一种大而泛之的呼吁,只是从“留心”直接提及“观察”。其实,“留心”就是为了学会看见,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有“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这里的“注意”就是留心观察。而观察也从不会少了“心”。所以,看起来有提升,但实质上要求依然不明确。《课标》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如果前两个学段的观察是笼统的,没有具体实施路径的,到此时要“养成习惯”,自然也是没有着落,更是无法检测效果的。

其实,《课标》三个学段都涉及观察,已经实属可贵。从“国家标准”层面看,确实无法过细地给出指标。况且,拟定的初衷是在观察力的培育上形成螺旋上升的发展趋势,建构布鲁纳所说的“螺旋式课程”。布鲁纳提出:“螺旋式课程的排列应采取螺旋式的形态,即小学低年级到中学阶段的教学,对于同一种基本概念,采用螺旋式数次反复上升排列。这种排列方式的第一原理为:第一次螺旋是属于动作的次元;第二次螺旋是属于形象的次元;第三次螺旋是属于符号的次元等等反复上升而形成的……如果尊重成长中儿童的思想方法,如果想方设法把材料转译成儿童的逻辑形式,并极力鞭策诱使他前进,那么,就可能在他早年介绍这样的观念和作风,以使他在日后的生活中成为有教养的人。”[4]观察力,作为小学六年的“同一种基本概念”持续被关注,反复被提及,不断被训练,明显的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例如,第一阶段特别在意的“动作次元”是主动去留心;第二级形象次元则在意观察并获得各种见闻、感受、印象;第三次的符号次元则将观察上升为一种意识,一种习惯,让个体拥有与众不同的标志——具有观察能力的,有教养的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