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在黑暗中摸索,你最需要的就是一盏明灯。例文支架要从教学的“黑箱”中突围,设计步骤必须明晰,设计,就是突围时照亮前途的光。在每一步教学中,例文与教学环节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具体应起到何种作用?这些都不是随机生成的,可以事先预设。特别是写作教学,目标是既定的,没有理由不预设。预设得当,教学才能环环相扣。我们将基于写作目标达成的,环环相扣的设计,形象地称为“波式设计”(如图)。从投石入水的靶心开始,向外扩散出各层波环,设计出教学步骤。在设计中,例文是否介入?如何发挥其支架作用?在每一环节中都可以清晰定位。
聚焦1号靶心,明确目标。投入水中的石块,就是写作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之初,最为精练的设计就是直接“投石”,亮明目标。统编版教科书在3-6年级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前,都安排了导读。可以根据导读,在出示写作内容时直接给出此次写作的训练目标。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目标为“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本单元写作内容为《我想对您说》。教学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不管对爸爸还是妈妈,或者是老师、亲友等来表达,不管用什么文体、式样来写作,都应该注重恰当性,都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展露真实想法。
引申2号波环,设定序列。这是教学设计中最应该考虑的一环,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序列的设定根据目标。以上文例子中的目标为例,为达到“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感受”,首先,应对“恰当的语言”进行教学指导。选用的例文,可以使用定篇,更倾向于“课文为例”,让规范的表达先入为主。还可以提供不同文体的例文,让学生有所选择。例如,可以引用优质的“书信”“诗歌”等,让学生知道“可以写成什么样”“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更恰当”。此环节也可以用反向例文,让学生在“不恰当”中理解“恰当”。其次,还应涉及对“真实”的指导。魏小娜教授对“真实”的研究,尤其值得我们关注,过于关注写作主体的情感真实和写作内容的真实,而没有重视写作的“修辞环境(读者、目的、任务、情境)”的真实:学生面对“教师”这个唯一的读者,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获取高分,写作任务也大多是“茫然”的,写作的“情境”多半是测评文化浓重的教室或考场。可以想象,在这样严重缺乏“真实”写作修辞环境下的写作,学生是很难“自说自话”地进行“真情实感”的表露。因此,加强真实写作的“修辞环境”创设,对我国目前的作文教学显得尤为迫切[7]。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学上,教师的干涉要少,同伴的合作,个体的自由表达要多。例文则不宜过度介入。
转化3号波环,拆分指导。靶心提供的“目标”,更准确应该称之为“训练点”,仅把教材提供的“训练点”告知学生,是无效的。即便用了例文,也只佐证了训练点的存在,无法让学生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更无法转变为写作实践。此环节,我们要做拆分指导。先从“训练点”到“写作知识”的转化[8],让学生明确,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用哪些方法。此环节可以提供例文,让学生借助支架,精准明确方法,因此提供的例文要明显搭载着方法写成的,类似教材中的“习作例文”;再由“写作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借助教师与同伴对例文的细读、理解、分析,掌握例文中使用的方法,进行写作实践。
在使用例文为支架时,不能仅提供“信息”,而应该予以“示证”。教学,不是信息展览,而是要让学习者获得抵达目标的方法。示证是“首要教学原理”中出现率较高的词。示证就是采用部分或整个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样例,一是向学习者展示在具体的情境中,如何运用信息。其中的“示”,倾向于讲解,对这一知识点的简练讲解,让学生明白“是什么”;其中的“证”,倾向于拆解、展示,即让学生明确“如何做到”。统编教科书在习作例文的编撰中,采用的批注,就是以文字在示证。教学中借助例文为支架时,更应该做足示证,让学生看到文章是什么样,用什么方法,如何写成。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学生需要掌握的是“写具体”的具体方法,而不是仅得到“写具体”的抽象指令。以下教学实录片段让我们感受借助课文为例,可以如此示证:
师:当选好人之后,就要拟定题目,写好开篇。我们可以向课文学习。请回顾本单元经典的《刷子李》,其中有方法可以借鉴。阅读下面这个片段,你觉得作者是怎么写好开篇的?[课件展示]
刷子李专干粉刷这一行。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生:开篇就亮出特点——专干粉刷。而且写出了技艺特别高超。(www.xing528.com)
师:真不错,这是习作单元,我们就从单元经典课文中,尝试模仿写。注意习作要求。根据各自选定的人,以“特点+人”的方式拟题,并写出开篇一段话,亮出最突出的特点。
(生各自按要求写出开篇,略)
师:具体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真实可感,要写出一些和特点相配合说明的事例,证明人物有这个特点。例如绘本《我家是动物园》中,祥泰介绍自己的特点像“猴子”时,一口气就例举三样。请看范例。(课件展示)
师:他先总地借助比喻,写出特点,再分开用三个事例,集中写出像猴子的特点。这个写法,让读者在第一时间里,就觉得人物的特点很突出。我们可以学习这样的写法。在开篇后立刻加写一段,至少列举三件事,集中表现特点。
(生各自按要求加写事例,略)
顺延4号波环,评价反馈。习作初稿完成之后,进行同伴共赏,教师参与评价反馈。此时每个学生手中的初稿,就是同伴间可以相互借鉴的例文,最好的支架无疑来自“伙伴语言”。倘若之前的教学扎实,此环节组织好集中评议、合作评议、自主修改,基本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环节运用例文,能让我们有更为深切的感受——例文支架并非“用了就好”,要管用、好用,需要与教学匹配。其一,本身要搭载写作的知识与技法;其二,要便于对知识、技法的拆分与讲解;其三,还要处在最近发展区,高于现有的写作水平,促进有所进展。可见,例文支架在教学中的运用,确实要依托教师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服务目标的本位去提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