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较为全面地观照这一板块的教学,我们提出四个维度的认识。
第一维度,认识所处的位置。“我爱阅读”安排在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中。从“园地”这一特殊的称谓,就能感受到“我爱阅读”应有的教学定位。何为“园地”?《说文解字》中记载:“园,所以树果也。”园地的本义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可见,“园地”是一个生态圈,是孕育鲜活生命之场所,富含着生命意象。“语文园地”则特指语文学科的“园地”,这里培育耕织的“作物”皆与语文有关,更真切地关乎人的成长,为语文素养的形成与语文能力的培养提供场所,致力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板块一共涉及八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为不变的栏目;“展示台”“我的发现”“写话”则为机动项目;“书写提示”为缀连栏目。其基本结构如上图。其中的“我爱阅读”,由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转变而来,体现着“落架”的教学观念,去除“大人辅助”这一支架,转为借助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依靠识字、写字大幅度增量的学情,实现由“扶”到“放”的自然升级。
来自“园地”的“我爱阅读”,意味着在这一板块学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得到生长,得到养护,教师应该成为呵护阅读生长的农人,在这里进行较为集中的“耕种”——开展阅读活动,指导阅读实践,让学生更为集中地获得锻炼。“园子”里的阅读实践,学习的意味更强,实践的意味更浓,练习的属性更明显。
第二维度,认清存在的价值。具体价值有两方面。第一方面,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到二年级的“我爱阅读”再到“快乐读书吧”,可以看出“我爱阅读”作为“中转站”的关键价值存在。其关联着前后,让阅读成为一条明晰的发展脉络,呈现着持续加深,逐步向课外延展,越发从外部向内部转变的趋势。第二方面,检测价值也很明晰。在单元学习之后进行拓展阅读,无疑是一种“回测”,而且可测的内容也丰富。例如:同类文本,能读懂吗?本单元要实现的能力提升目标,抵达了吗?已学会的语文知识,已发展的语文能力,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能发挥作用吗?“我爱阅读”无疑是整个单元学习的收官与检验。(www.xing528.com)
第三维度,认清教学的介入。不少教师认为“我爱阅读”属于课外阅读范畴,就应该让学生自己读、自由读,教师不加干涉,不能予以施教。而我们通过实践,发现既然编撰在教材中,教师还是应该予以施教的。因为“我爱阅读”板块需要配合单元学习,实现语文要素的明晰学得。以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为例,本单元是童话单元,语文要素在“课后练习”中具体表述如下页表。
从表中可见,这一童话单元的阅读教学目标大致有四项:第一项: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项:理解角色,能分角色朗读,借助角色学习表达不同的观点;第三项:借助插图、关键词、示意图等支架,实现复述;第四项:拓展表达,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四项目标指向朗读、口头表达、理解、想象、提取信息、复述故事等方面的语文要素。目标是否抵达,要素是否落实,教学之后,学生是否具备了应有的能力,都将在本单元“我爱阅读”中的——《月亮姑娘做衣裳》中,得到检测与落实。如果有缺损,还可以实施教学补遗。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读”代“教”的三种介入:第一种“伴读”。设立专门的课时进行阅读,教师在场,陪伴学生阅读《月亮姑娘做衣裳》。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起到“备咨询”的作用。随时准备接受学生的咨询,进行答疑解惑。第二种“促读”。以各种方式促进阅读。可以用“谈话”的方式促进阅读。例如,聊一聊“月亮姑娘的衣裳”为什么总是不合适?是裁缝错了,还是月亮姑娘的不对?围绕核心问题的交谈,能帮助学生读懂;可以用“分享”的方式进行阅读。例如学生分别读完故事后,集体共享阅读结果。有的分享“月亮姑娘的衣裳”变化中蕴藏的知识,有的分享对“月亮姑娘的体型”的描写,每一位学生在分享中都能获得读与写的进步;可以进行“点拨”,不断推动阅读向着更深处发展。在学生读不懂、读不深、读不透的地方,教师适当讲解,提供信息,推动思考,使其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例如,提供相关知识,了解“月相”的变化,与故事的想象进行对照与关联等。第三种“引读”。阅读课的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引导。例如,在阅读之初,创设情境,诵读有关“月”的古诗,或者讲述相关“月”的故事,引导阅读的兴趣;在阅读进行之时,通过前文所述的几种促读方式,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更高层次;在阅读之后,还可以布置相关任务,拓展到更广泛的阅读空间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