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命题点五 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所有人包括专家在内都会受制于心理偏差的影响,因此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经理也可能变得非理性。然而行为金融则可以利用人们的心理及行为特点获利。由于人类的心理及行为基本上市稳定的,因此投资者可以利用人们的行为偏差而长期获利。

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命题点一 行为金融理论的提出

该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90年代得到较为迅速的发展。该理论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认为投资者行为常常表现出不理性,投资者实际的决策行为往往与投资者“理性”的投资行为存在较大的不同。

命题点二 投资者心理偏差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常常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过分自信。投资者总是过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分自信常常导致人们低估证券的实际风险,进行过度交易

(2)重视当前和熟悉的事物。

(3)回避损失和“心理”会计

(4)避免“后悔”心理。投资失误将会使投资者产生后悔心理,对未来可能的后悔将会影响到投资者目前的决策。

(5)相互影响。社会性的压力使人们的行为趋向一致。

命题点三 行为金融模型

(一)BSV模型(www.xing528.com)

BSV模型认为,人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存在两种心理认知偏差:①选择性偏差,即投资者过分重视近期实际的变化模式,而对产生这些数据的总体特征重视不够;②保守性偏差,即投资者不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增加的预测模型。

这两种偏差常常导致投资者产生两种错误决策: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

(二)DHS模型

该模型将投资者分为无信息与有信息两类。无信息的投资者不存在判断偏差,有信息的投资者则存在着过度自信和对自己所掌握信息过分偏爱两种判断偏差。证券价格由有信息的投资者决定。

在这两种判断偏差作用下,就会导致股票价格短期过度反应和长期的连续回调。

命题点四 行为金融理论对有效市场的挑战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受到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信息不完全的限制、时间不足的限制、心理偏差的限制,将不能立即对全部公开信息做出反应。命题点五 行为金融理论的应用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所有人包括专家在内都会受制于心理偏差的影响,因此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经理也可能变得非理性。

行为金融的一个研究重点在于确定在怎样的条件下,投资者会对新信息反应过度或不足。因为这些错误会导致证券价格的错定,这就为采用行为金融式的投资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投资者可以在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错误之前采取行动而获利。

过去投资者总是希望能够通过掌握比别人更多的信息获利,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运用这种方法获利变得越来越难。然而行为金融则可以利用人们的心理及行为特点获利。由于人类的心理及行为基本上市稳定的,因此投资者可以利用人们的行为偏差而长期获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