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有效开展青年研究:关注贴标签现象

如何有效开展青年研究:关注贴标签现象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年研究者往往只是把现成的理论和概念作为“标签”,满足于套用某种理论,敷衍成篇,却无力把握理论之间、理论和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应该说,这一“切入口”的把握十分迅速、及时。文章提出了主导文化对亚文化“融合收编”的概念,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主导文化“融合收编”“饭圈文化”呈现的特征、形成原因与社会效应。作者理论素养和基本逻辑能力方面的欠缺,是他只能“贴标签”的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开展青年研究:关注贴标签现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年研究者往往只是把现成的理论和概念作为“标签”,满足于套用某种理论,敷衍成篇,却无力把握理论之间、理论和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

(一)为理论找问题

以介绍某种现成理论为主要内容。一些研究者学习了某种社科理论后,认为这种理论和方法对某种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他们便在文章中以主要篇幅介绍该理论和方法,再寻找一些现实中的问题作为佐证和案例。

比如,在一篇题为《联通主义:大学生创业学习领域应用探析》的文章中,作者写作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创业教育的短板:缺乏关照学生主体和缺失衔接学习理论;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多重需求:创业教育实现资源精准供给的逻辑起点;联通主义:契合大学生创业学习特征的研究起点;联通主义应用探析:创业学习是联通多节点的学习网络构建。其中,关于“联通主义”的直接介绍就占了1/3篇幅。

很显然,写作这样的文章,并非因为作者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学习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有多少了解和思考,而是因为作者对“联通主义”理论有了一些了解。笔者在“审读意见”中指出:①本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学习中的现实问题把握不明确,研究目标不具体,不明确。第一部分中的“研究视角上缺乏关照高校学生主体”“研究方法上缺失衔接相关学习理论”两个方面的问题,主要关乎“研究” 方面的缺失,却并未说清楚“创业教育的短板”何在。②文章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具体,不够明确,这就使得关于“联通主义”的介绍和分析,缺乏现实针对性意义,依据不足,有自说自话,生拉硬套现有理论,甚至贴理论标签之嫌。③文章四个部分之间逻辑关系松散、随意,缺乏清晰的逻辑线索。④行文随意而费解,有明显文不对题现象。如:“二、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多重需求:创业教育实现资源精准供给的逻辑起点”部分,包括“价值认知需求”“学习分层需求”“知识生产需求” 几个部分。但对“创业教育实现资源精准供给”是不是包含这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与“创业教育实现资源精准供给”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未能说清楚。

此外,在小标题下面的文字中,也未能说清楚标题的主要内容。比如,“价值认知需求”之下的文字中出现了“创业”“创业学习”“创业教育”“创业价值”等多个概念。作者既未界定清楚这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未能讲清楚创业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价值认知需求”的理由,如何满足等问题,文不对题现象较为明显。

作者的基本意图是对联通主义应用在大学生创业学习领域的可能性及其启示进行探讨,希冀为今后的大学生创业学习研究带来学习理论上的新应用。但是,很显然,作者对大学生创业学习领域出现的种种现实问题缺乏全面深入的把握,未能抓住具体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创业学习”这个研究对象无疑是十分模糊笼统的;作者对“联通主义”也并没有完整、深入、准确地把握,更缺乏独到的理解。这些因素的叠加,必然使这篇文章依据不足,自说自话,生拉硬套现有理论,贴理论标签。

再比如,一篇题为《“饭圈文化”的“融合收编”:新冠肺炎疫情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反思》的文章,以2020年初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和运行这一事件为“切入口”,研讨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这一重大问题。应该说,这一“切入口”的把握十分迅速、及时。文章提出了主导文化对亚文化“融合收编”的概念,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下主导文化“融合收编”“饭圈文化”呈现的特征、形成原因与社会效应。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对一些重要概念的界定、辨析和使用十分粗疏。对“融合收编”这一核心概念,文章主要通过与伯明翰学派关于主导文化对亚文化收编方式的阐述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比较,却并未做过系统完整的界定。伯明翰学派提出的主导文化对亚文化的收编,主要表现通过两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一是“棒杀”即通过制造道德恐慌和舆论的方式对亚文化进行遏制和打压;二是“捧杀”,即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抹杀亚文化独特的风格。作者认为,相对于伯明翰学派所谓的主导文化对亚文化的收编,“融合收编”表现为央视频作为主流媒体,既没有通过对“饭圈文化”这一亚文化制造恐慌来对其打压或遏制,也不存在资本以商业的方式抹杀其风格。“既未……又未”,这是一种否定。按照形式逻辑关于“定义不应该是否定的”这一概念界定的基本规则,仅仅说明“融合收编”不是什么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说明它是什么。作者在后文中指出:所谓“融合收编”,更多的是主流媒体——央视频通过“饭圈文化”的融入来引导舆论,即主导文化利用主流媒体做出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在此事件中是主导文化的严肃性),寻找与亚文化的咬合点,并借助其协助主流媒体引导舆论,从而完成自己的宏大叙事。

这里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一定程度的妥协和让步”“咬合点”等问题。对此,作者在第三部分作了展开:强化的感官体验、意指的变迁与虚拟在场。关于前者,作者借用狂欢理论,以火神山医院建造直播为案例,说明将建设医院这一普通的行为通过直播的方式仪式化,构建出一个具有仪式化和狂欢化的公共空间。而在“意指的变迁与虚拟在场”部分,作者借用了索绪尔能指和所指这两个概念,却又出现了一个“意指”概念。什么是“意指”?对此,作者未加界定便直接使用。(www.xing528.com)

很显然,该文作者学过不少西方现代社会学、文化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也努力通过一些概念的运用和分析,使该文由新冠肺炎疫情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这一案例,对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问题进行某种规律性的研讨和探索。但是,一方面作者对西方相关理论的理解并不透彻,另一方面作者不能合理运用相关逻辑方法对概念进行界定和运用。作者理论素养和基本逻辑能力方面的欠缺,是他只能“贴标签”的主要原因。青年研究者中,这样的情况绝非个例。

(二)为问题找理论

一些研究者把握住某种现实问题后,希望运用某种理论作为依据,对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解释,并从这种理论中找到破解之策。

比如,近年来,流动儿童实施的各类犯罪问题颇为引人注目。如何理解和把握流动儿童犯罪问题,尤其是流动儿童犯罪的内部机制问题?对此,有学者在《一般紧张理论在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中的应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一文中,运用Agnew的一般紧张理论,特别是关于歧视的理论,对此进行了解释。作者使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在西南某大型城市内随机抽取3407名中学生(其中流动青少年1300名)为样本。研究结果证实了一般紧张理论:歧视对流动青少年越轨行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作用超过一半来自不良朋辈、负面情绪和社会纽带的中介。

这篇近1万字文章,包括:引言,文献回顾(歧视与越轨行为、负面情绪的中介作用、社会纽带的中介作用、不良朋辈的中介作用),数据、变量与模型(数据、测量、分析方法),结论,讨论等内容。引言部分提出了“流动儿童犯罪和越轨行为高发的原因”这一问题。文献回顾和数据、变量与模型部分,占了约四千字篇幅。其中,测量部分,作者“借鉴了经先前研究验证的有效问卷”,包括其他学者此前对歧视、负面情绪、不良朋辈、社会纽带、越轨行为等问题进行的调研成果和量表等。总体上看,引用和借鉴现有理论与方法的部分占了一半以上的篇幅。这样的文章看上去很“学术”,却甚少自家见解。实事求是说,这样的研究成果充其量只是对学习他人相关研究成果时所做的学习笔记的一种整理,而难以被称作独创性“学术研究”的成果。遗憾的是,青年研究中,此类学习笔记式的“研究成果”并不鲜见。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与一些青年研究者自身的不足有关。一方面,一些青年研究者虽然接受过人文社科系统知识的学习,了解,甚至熟悉一些人文社科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但是,毋庸讳言,他们对这些理论的了解并不透彻。他们虽然知道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条条杠杠,但对这些理论和方法的来龙去脉却未必很熟悉,更说不上对这些理论和方法的精髓有了透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运用这些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他们并没有经受过实际的训练、实践的检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们所学到的人文社科专业理论,主要是从西方世界输入的。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对当今中国现实生活的实际,究竟有多少阐释力?由于缺乏实践的检验,他们对来自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社会现实之间的契合度和距离等问题,并没有很多认知和见解。另一方面,一些青年研究者对当今社会的实际状况,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种种问题,也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不接地气是当下不少学术研究者的通病。对理论和方法了解不多、理解不深,对现实的把握也就难以全面深入。如此,他们所掌握的理论和客观现实之间,往往处于“两张皮”状态,所以当他们意欲用某种理论解释现实之时,就很容易把理论当成“标签”,贴在现实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