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总结”作为论文的选题,这种现象在青年研究领域也不少见。这样的论文大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以“×××之研究——以××单位为例”为标题;
寻章摘句,做一点“文献综述”;
以某单位某方面的工作及其经验总结作为母本,展开其主要内容;
加上开头和结尾;
按照现行学术论文的一般规范,加上内容摘要、关键词、注释、参考文献等。
这些文章常常以主要篇幅介绍某单位某方面工作的一些经验。这些经验自然不无意义和价值。然而,作者往往缺乏对具体实际问题的把握,即使在开头部分提到一些问题,也常常或者是笼统、含糊的。这就使得文章标靶不清、目标不明,缺乏应有的现实针对性。对问题背后的原因,作者一般都缺乏必要的严谨辨析和把握。这就使得作者急欲呈现、作为文章内容主体的一些经验,缺乏必不可少的依据。同时,作者在大力横向铺陈某单位某方面工作一些经验的同时,又缺乏通过这些经验举一反三的能力,因而难以从这些经验中提炼出具有学理性、普遍性意义的命题。自然,这种文章的学术水平往往很低。
有一篇题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文章。作者写作此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其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有多少全面深入准确的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有多少独特的把握,而是由于工作岗位的便利,作者手头掌握了一些本单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总结等现成材料。这些文字材料或者来自作者写给领导的工作报告,或者来自某次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稿,或者来自作者所在部门的年度工作总结。作者在已有“对策”文档的基础上,按照一般论文的格式,写成了论文。其基本框架和内容如下: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校园文化建设资金匮乏
◎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有待提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努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机制(www.xing528.com)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员意识
◎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
◎加强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力度
◎重视人文环境建设
◎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提高学生主体文化
◎注重特色发展
◎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制定合理的教师队伍培养管理制度
◎体现高校制度文化的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面临的问题”的介绍,究竟有什么充分的依据,有什么独到的发现和把握等,避而不谈,而只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至于对问题背后的原因,更缺乏必要的挖掘和把握,只是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部分中,把问题和原因缠杂在一起。对原因缺乏必要的挖掘和把握,便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缺乏依据,自说自话。这样的文章,既不能帮助人们提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理解和把握水平,也不能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推进贡献多少实实在在的具体方法;既谈不上有多高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也谈不上理论研究的现实转化。
团干部投来的稿件中,有相当一部分脱胎自工作总结、报告。比如,有篇《××区高新技术企业团建调研报告》。“报告”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区高新技术企业团建工作取得的成绩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第二部分,对取得成绩的原因作了挖掘;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区高新技术企业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第四部分,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若干建议。
从整体上看,该文结构中规中矩,四个部分的摆布看上去也似乎比较均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包含着不少内在的矛盾。比如,取得成绩的原因,报告认为首先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团建工作”“注重顶层设计”等。然而,谈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时,报告又提出,“一些企业领导对团建工作的地位和功能认识还不到位”“园区团组织工作人员缺乏”“企业的团建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严重不足”等。这就让人难免狐疑:各级领导对××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团建工作究竟是重视,还是不重视?成绩和问题之间打架,这就使得报告在泛泛而谈之余,难以体现作者对××区高新技术企业团建工作现状,尤其是面临着的种种问题准确而深入的把握。这样的报告,既不能准确反映××区高新技术企业团建工作的现状,也不能深入剖析存在着的种种现实问题,更不能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最终也难以提出对症下药、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区高新技术企业团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实事求是看,此类把工作总结当成学术研究文章选题的现象在青年研究中较为普遍。一些研究者不是下功夫去把握种种现实问题,而是浅尝辄止,努力“就地取材”“一鸭多吃”,甚至“一条小鱼三碗汤”,让相关“总结”“报告”摇身一变成为“论文”,希望它们具有更大的“附加值”。由此写成的文章中,包含着许多尚需进一步梳理甄别的数据,有许多浮泛的分析和对策建议,却缺乏必要的、合乎事实和逻辑的学理分析。这些文章的学术水准自然都很低。
此类把“工作总结”作为青年研究学术论文选题的作者,主要来自高校思政工作者(包括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一线辅导员等),以及一些团干部。其撰写论文的主要动力来自考核与升职的需要。但他们中的不少人显然比较缺乏必要的学术规范训练。这些作者处在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的第一线,原本应该是青年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他们何时能够真正成为青年研究的重要力量却不得而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