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之兴皆本于世变之所急[1]”。当代中国青年研究一开始就是在强烈的问题意识的驱使下,因应紧迫的社会问题而兴起的。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1700万知青回城、大批城镇青年待业。他们要生存,要发展。然而,经历了“文革”的青年,对现实困惑,对未来迷茫。一些青年的精神世界、价值系统甚至混乱不堪。种种困惑和迷茫,弥漫于青年群体之中,在潘晓“人生的路啊,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发问中得到了充分的展露。困惑和迷茫导致青年精神危机,精神危机引起青少年犯罪现象的高发。这不仅严重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这种状况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引起了党和国家的极大忧虑与高度重视。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文旅部、公安部、国家劳动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8个单位分别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做了认真调查后,1979年6月,联合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提请全党重视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报告》。党中央1979年8月17日迅速批转该报告,要求全党立即行动起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问题,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把我国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怎样认识经历了‘文革’的这一代青年是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2]”。要提升对“经历了‘文革’的这一代青年”的认识水平,就必须开展青年研究。“我国的青年研究纳入社会科学就是由于当时强烈的社会需求,要求对青年中的社会问题以及如何教育引导做出回答[3]”。“1981年,在团中央研究室的基础上建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由社会科学院和团中央双重领导,《青年研究》随之交由该研究所主办[4]”。随后,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所等省市级青年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这些研究机构均以当时青年中出现的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的基本课题大致包括: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的一般规律,青年的社会状况和青年能源的开发,当代青年的特点和对青年的共产主义教育,青年运动和青年教育的历史经验,青少年保护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对策,国外青年动向,等等[5]。(www.xing528.com)
从此,中国青年研究起步、兴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